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煌不断出土中医文献,量大内容丰富,怎料研究工作遭遇瓶颈

我国有几千年中医历史文化,近一个世纪以来,全国陆续出土了大量中医文献;最早出土的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数万件文书文物中,含有的医药文献,即今'敦煌吐鲁番医药文书'的主体部分,主要为隋唐五代时期的文书;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在研究这些古籍,然而其中一点却让所有人犯了难,导致研究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这是怎么回事呢?专家又是怎样突破研究瓶颈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建国之后,迎来了我国古代文献出土的高峰,全国大量出土各类历史文献;其中最独具特色的当属有关中医方面的文献;这一点在敦煌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1949-1996年,考古队在敦煌地区文物普查时,再多次发现大量有关医药的简帛;加上1900年出土的'敦煌吐鲁番医药文书',其数量之巨,使各学术界大力关注了中医出土文献的保护,以及其利用和学习。

专家着手深入研究这些古书,以获得其中中医相关理论,对今天中医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研究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医文献属于科技类文献,正确理解相关专业词语的意义,是研究分析的前提条件;可是出土的文书包含了大量生僻字、难俗字,还有当时社会环境、作者习惯的影响,以及遗物出土的状况、字迹模糊等等诸多因素;专家逐条考释翻译,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遇到一个生僻字往往导致研究工作停滞不前。

例如《平脉略例》有一段话:'尺中脉阴实者, 肾实也。腰背痛, 骨肉寒热, 色色然也。' 这段话阐述得比较清楚,只是其中'色色'两字作何解释?

有研究者认为,'色色'是'洗洗''洒洒'的音变,理由是'色色'与'洗洗''洒洒'的发音相近;然而专家认为这个说法过于牵强;'色色'实际上是'啬啬'的同音借字;'啬啬'又是什么意思呢?

据《说文·㐭部》曰:'啬, 爱穑也。' 又《禾部》曰:'穑, 谷可收曰穑。'这说明,'啬'、'穑'同源,二字音同义通,就是同一个字;'啬啬'即'穑穑','收敛'的意思,古医籍多作'穑'为'啬';如《金匮要略》卷上《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寸口脉弦者, 即胁下拘急而痛, 其人啬啬恶寒也。'

又如《医宗金鉴》卷一《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故有啬啬之恶寒, 淅淅之恶风, 翕翕之发热也。'明代医者引注曰:'啬啬恶寒者, 肌被寒侵, 怯而敛也。'

经过多次对比、研究之后,专家解释'啬啬'来形容人受到寒气侵袭时的状态,身体会收敛不舒,于是生病恶寒;用后世医书又借同音的'色色'、'涩涩'表示;因此,《平脉略例》中的'色色'应该理解为'啬啬'。

由此看来,古代科技文献的研究工作是多么复杂,仅仅一个词就要经过多次、反复校对、核实;这无疑需要多学科专家们的共同努力;2012年以来,随着中医出土文献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入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之中;这样一来,人多力量大,中医文献的研究工作很快突破了瓶颈;2019年1月,国家成立了首个《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如今,国人可以看到,中医文化在国际上地位和影响明显提高;也有不少国外研究专家参加到中医出土文献的研究工作中;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医文化将越走越宽。

【参考资料:《平脉略例》《说文解字》《医宗金鉴》《金匮要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藏脉法文献《平脉略例》残卷考释
敦煌遗书
“中国第一场古代文书拍卖专场”亮相百衲国际2016秋季拍卖会
上林人文社科讲坛第19讲暨西部边疆讲坛第31讲
中国通史 第四十九集 敦煌(3)
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