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舆情分析报告写作的架构与方法(上)


● 舆情报告写作也有三个境界



1.宏观有视野,抓立意和布局


  舆情话题或事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静止的。它们有现在的状态,也有过去的演变轨迹和未来的可能动向。不光在此处,还有可能是一系列变化的一个局部节点。舆情分析报告的宏观视野,要能跳出事件和议题,用“上帝视角”审视。

  

2.中观有线索,抓趋势和特点


  如果说宏观视野是舆情分析报告的金字塔尖,那么通向塔尖则需要若干条逻辑线。否则,再高的立意和视野也是缺乏梁柱的空中楼阁。什么是舆情报告的梁柱,笔者认为是对舆情话题或事件环境、趋势、特点的准确把握。环境、趋势、特点建构起了舆情报告对事件和话题分析的边界和框架。

  

3.微观有内容,抓观点和数据


  舆情观点和舆情传播数据,是舆情分析报告这座大厦的“砖头”。人们对事件和话题的看法,即公开自主充分的表达,是舆情的先决条件。观点的倾向、渠道和载体、发展路径等,是支撑舆情报告的基础,各类数据则是量化分析的必要方式。

  


● 套路在手,报告不愁


  

1.量体裁衣,不同需求有不同分析框架


  舆情报告的最基本分类是周期性报告和一事一议的专项报告。各类周期性报告从综述、舆情趋势、观点分布到典型案例分析和研判建议,其结构没有明显区别,无非是时间周期的长短对于报告时效和分析深度的不同要求。一般来说,“舆情应对和危机公关建议报告”偏重危机的应对研判和建议,倾向短平快;“舆论宣传效果评估报告”偏重舆论宣传引导个案的评估,倾向用数据说话;“新媒体传播排行榜单”偏重对新媒体传播力、互动力、影响力传播情况的排行,倾向全面的新媒体大数据分析。

  

2.解剖麻雀,抓住舆情分析的基本要素


  舆情分析报告根据报告需求有多种类型,但各类报告在内容组织上是相通的。再简单的报告,都跳不出“数据支撑”“图表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研判”四个方面。报告的规模取决于四方面内容的丰富程度,报告类型的区别则表现为四方面内容的侧重。

  

3.问题导向,分析研判是舆情报告灵魂


  舆情研判是对事件或议题从开始形成到发酵到平息整个过程中,对传播者议程设置、受众反馈、当事人回应等方向进行的渠道、内容、行为和策略的分析。舆情研判是舆情分析报告的纲领与精华。舆情研判的重点与方向,决定了舆情报告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如果将舆情研判聚焦于主要涉及渠道、内容的传播者议程设置与受众反馈分析,那么舆情分析报告相应地需要对舆情事件或议题相关的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传播、活跃网民介入、网民评论做详细的梳理归纳,分析其特点。而一旦将当事人回应作为舆情研判的主要内容,舆情报告就需要对舆情当事人面对的舆论环境、舆情回应内容、舆情回应策略等进行分析,以考察当事人舆情回应能力。



来源:《网络舆情》 第81期 政府应对·舆情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博舆情分析——林丹出轨网络传播分析报告
一个舆情分析师的自我修养
军犬舆情: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管理该如何从容应对?
(好句子)网络舆情
参考智库发布“中国百城海外传播力之外媒关注度月度分析报告(23年4月号)”
读书:芦珊《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书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