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缕荷香,透画而来 | 陈洪绶、八大山人等,最全明清荷画解析!

▲ 点击上方关注 美术报,分享美的一切

画荷(摄影)作者:良子

荷花,亦名莲花、水芙蓉、六月花神等,亭亭出水,灼灼迎晖,碧叶流莹,幽香袭人,素有“花中君子”之誉。盛夏、初秋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该是多么迷人的风景!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塑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形象,寄托着人们洁身自爱的追求。在佛教中,荷花又是神圣洁净的圣物,在人们心中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夏日炎炎,近日,南京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六月荷风——明清以来荷花专题展”,在展出的近30件精品中,既有写意大气的墨荷,也有形象逼真、色彩鲜亮的工笔荷,笔点墨染,叶浓花淡。

展开剩余94%

有些读者可能没时间到实地欣赏这些作品,为此我们将这朵朵佳荷在屏幕中呈现并配上解析,借花献佛,送读者一缕夏日的荷香。

清风徐徐,人向荷中去,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张大千 | 荷花图 屏

纸本 墨笔 164×80cm×4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归国后定居苏州网师园潜心绘事。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辞职专事创作,1949年后移居海外。早年遍临古人名迹,精于摹古,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或工笔、或写意,风格雍容大气,晚年以泼彩泼墨大写意独创画风,墨彩飞扬,光怪陆离。

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早年画荷花,以明代徐渭法为多,中年时半工半写,晚年则多以泼彩为主。他画荷注意书画关系,提出画荷需用正、草、篆、隶之法:干用篆书,叶以隶书,瓣则以楷书为之。其笔下荷花或正、倚、俯、仰,或静、动、离、合,或大、小、残、雅,在风、晴、雨、露中展现各种姿态,让人赏心悦目。

画屏尺幅巨大,发挥了大千豪放的笔势,以浓墨为主、干湿浓淡变化丰富的破笔画荷叶,间以抑扬有致的白荷花,随衬以淡墨荷叶……用墨自近而远,由浓至淡,浓淡相间,臻于化境。布局以实为虚,计白当黑,整体氛围渲染显示出其熟练老到。

李因 | 荷花鸳鸯图 轴

绫本 墨笔 149.5×51.5cm

李因(1610-1685),字是庵,号龛山逸史,晚号今生。浙江会稽人。早年为江浙名妓,后嫁光禄卿葛征奇为妾,工画山水、花鸟,水墨点染,风格疏爽隽逸,毫无女子纤弱之气。亦工诗,著有《竹笑轩吟草》等,诗笔清奇,有中唐遗韵。

本幅写池畔一隅,几缕淡淡的游丝线勾出透明的水域,一对鸳鸯嬉戏;荷花从外探进,花以线条勾勒,叶子以没骨法点饰,俯仰之间各得其韵,彼此呼应,毫无刻意造作之气,淡墨写出的几缕蒲草叶点缀其间,与荷花互为映衬,又于疏密中见丰富。构图疏朗,笔墨简洁,营造出花开季节游禽恬淡安闲的状态,进而通过诗画的意境传达出一种浪漫气息。

陈洪绶 | 荷花柱石图 页

绢本 设色 31.7×24.9cm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老迟等,浙江诸暨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乡试不中,后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花鸟,往往勾勒精细,色泽清丽,风格奇崛,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本幅写荷塘清趣,一块嶙峋的湖石屹立,背后荷花盛开,亭亭玉立,石下流水滢洄,浮萍几片,得幽雅静穆之境。荷花用双钩法勾勒,富有质感;几片荷叶与浮萍,则以泼墨写成,墨色浓淡,变化有致。湖石以折带皴兼乱柴皴,不加烘染,其阴暗处,仅勾草点苔;章法稳妥,笔调清新,含有浓郁的装饰趣味。

朱耷 | 水木清华图 轴

纸本 墨笔 120×50.60cm

朱耷(1626-约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朱耷爱画荷花,构图多以一花片叶并留大片令人寻味的“余白”为特色。此画也不例外,画之左侧伸出几片荷叶,大笔重捺,或泼墨大写,荷茎圆转苍劲,曲折舒张,荷花轻柔婉转。与之相对写一倒悬危石,只略加勾皴,石顶一丛芙蓉,墨韵盎然。荷石在上相接,下方留白,中似无物却有空潆幽远之意。整幅画墨气纵横,用笔似游龙盘旋,充分体现了朱耷的绘画特点。

王武 | 香风十里图 页

纸本 设色 23.1×34.4cm

王武(1632-1690),字勤中,号雪颠道人、忘庵,江苏吴县人。擅画花鸟,点染精工,画风清新明丽。亦长诗文。

本幅以没骨法绘荷花,钩勒晕染,功力深厚。构思别致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绘使形象格外突出鲜明。尺幅之中,只着一花半叶,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间。晕染工致,将荷花的叶脉甚至纤维也用细笔毫发无遗地勾出。画面气闲神静、恬润温雅。

汤贻汾 | 甘露清芬图 页

纸本 设色 25.5×44.3cm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客居南京。多才博艺,辞官后以诗文书画自娱。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时投水而死,谥贞愍。擅仿历代之长,得元四家及董其昌遗意,点染精工,闲澹超逸。著有《琴隐园诗词集》、《画筌析览》等。

汤贻汾画荷花,既有写生之趣,又有拟古之法,但已不像恽派那样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更注重笔墨的简淡和诗情的融化,在仿南田没骨法时,以水墨的变化来表现恽派经常表现的设色桃花的题材,富有新意。

陈淳 | 秋江清兴图 轴

纸本 设色 157.8×43.5cm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曾从文徵明学书画,擅画花卉、山水。花卉笔致放逸,风格洒落隽朗,自成面目;山水师法宋元,萧疏苍秀,出文门法度之外。工书法,善诗。

本幅紧扣秋江二字,撷取枯荷、芙蓉、芦苇等具有季节特征的折枝花草为主要题材,辅以翠鸟、家鸭,写出一派秋天的气象。荷叶用藤黄带墨点拓,表现枯的质感;芙蓉用花青点叶,淡墨写枝,花用淡墨双钩填以淡红;鸭子用破笔皴擦,毛羽蓬松。构图疏朗,笔法秀劲,色调清淡。

高凤翰 | 松节莲房图 轴

纸本 设色 211.3×90.4cm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西亭、南村、南阜,山东胶县人。曾任安徽歙县县丞后因案受累,被捕入狱,右臂致残,更号“后尚左生”“丁卯残人”。画山水师法宋人,秀丽缥缈,婉转曲折,晚年笔调奔放狂逸;擅长花鸟画,大幅气魄宏大,小幅气息娟秀。

高凤翰早年绘画相对工整精秀,有着宋代画家的庄重雄伟之气,晚年以左手表达出来,清秀俊美当中更深透着朴实苍劲的神韵之气,正如秦祖永《桐阴论画》所说:“北宋雄浑之神,元人静逸之气,笔端兼擅其胜。”郑燮评曰:“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准绳自然秀异绝俗,于少时已压倒一切矣!”

《松节莲房图》写松树、荷花,笔墨稚拙圆润,章法烂漫生动,设色淡雅清纯,兼有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

马元驭 | 夏荷清涟图 页

纸本 设色 27.5×20.5cm

马元驭(1669-1722),字扶羲,号栖霞、天虞山人等,江苏常熟人。赋性潇洒,笔墨豪放。写生尝得恽寿平亲传,又与蒋廷锡讨论六法,故没骨画益工,神韵飞动,不拘陈迹。兴至之作则多用水墨,故逸笔甚佳。

本幅为写生之作,以浅赭花青表现荷叶的向背,用笔挥洒自如,叶筋勾得疏密得当,以墨双勾荷花,淡设色,勾画水草数叶,用笔虚实相间,意气相连。

陈栝 | 夏荷清涟图 页

纸本 设色 27.5×20.5cm

陈栝(生卒年不详),字子正,号沱江,江苏苏州人。陈淳子。饮酒纵诞,有竹林之习。善画花卉,得家学,勾点皴擦,虽曰放浪,然有生趣。能诗。

本幅以瓶插荷花为题,没骨法为之,更以花青写叶及苇草,用笔较拘谨,与其习惯画法有别。画幅上方有时人彭年、顾闻和、陆治、文仲义、王榖祥、周天球、文伯仁等人题诗。

恽寿平 | 残荷芦草图 轴

纸本 设色 131.3×59.8cm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改字正叔,号南田、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人。早年因随父兄抗清,历经坎坷,后在杭州与父团聚而重返乡里,以画为生。早习山水,从伯父恽向研学,笔法秀润;花鸟更精,兼才众长,深得北宋徐崇嗣没骨法精髓,用笔妍秀,敷色温雅明丽,姿态逼真,形神完备,后学模仿者甚众,影响深远。

本幅按题识是画家酒醉后的极意抒写,描绘了秋风萧瑟之中,一茎新荷凌空而出,盛放的花瓣娇艳动人,与凋残半枯的荷叶以及枯槁无色的莲蓬形成鲜明对比。荷花以没骨画法绘出,色调清丽冷艳,用笔洒脱飘逸,营造出一派空潆的韵味。

陈之佛 | 荷风双燕图 轴

纸本 设色 108×40cm

陈之佛(1896.9.23-1962.1.15), 浙江余姚人。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的美术的留学生,曾创办尚美图案馆。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

陈之佛醉心于传统工笔绘画的细致和严谨,所作工笔立基传统之上,结合图案的装饰手法和日本绘画的设色特点,将古人逸韵与现代感情相结合,勾染并施,创造出清新典雅、寓刚于柔、寄动于静之风格。汪旭初评价陈氏绘画曾有言“从刻画中见天真”,堪称是对雪翁作品最为贴切的说明。

《荷风双燕》,白荷清新淡雅,荷叶层层渲染,描绘阴阳向背。荷茎不蔓不枝,富于动感,恰似长日香风吹过,令观者有心旷神怡之感。荷叶间,两只燕子临风飞舞,以细笔丝毛,造型准确又活灵活现。

吴徵 | 高荷图 轴

纸本 设色 119×35cm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名徵,以字行,号抱鋗居士、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丝湾人等,浙江崇德人。山水初传家学,终日作画。手不停挥,无暇构思,以致笔墨僵滞,缺乏意趣。花卉师吴俊卿早年笔墨,又学李鱓,后窥元、明诸家,较山水为佳。书法则学王觉斯、倪元璐。亦能治印。

本幅以奚冈笔意绘荷花水草,用笔轻细,敷色柔美,荷叶肥厚,舒展大方,花朵硕大,在素静的背景衬托下清清袅袅,于绰约之中自有一股清冽之意。花叶以没骨法画出,柔美空潆,工写兼顾,更显荷花之素雅,设色端庄大气,风格清妍隽秀。

吴昌硕 | 荷花图 轴

纸本 墨笔 147.5×78.5cm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卿,字昌硕,后字行,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自幼刻意求学,1899年受任安东令,一月后辞去,绝意仕途,专心致志于诗、书、画、印等艺术的深造锐进,到老不衰。最早以书法知名,所作书法凝练遒劲,貌拙气酣,富有金石气息。其大写意承综青藤、白阳、八大与赵之谦等,以书入画,风格厚重磅礴,浓郁深沉。

《荷花图》以大块的荷叶占去画面的大半,从浓淡相间的墨色中依稀分辨出荷叶的向背、偃仰,再以寥寥数笔,勾出花、枝的形态,意到笔随,气度有失稳重。上方补录旧作:“荷花荷叶墨汁涂,雨大不知香有无。频年弄笔作狡狯,买棹日日眠菰芦。青藤白阳呼不起,谁真好手谁野狐。画成且自挂粉壁,溪堂晚色同模糊”,诗书画相得益彰。

陈撰 | 荷香十里图 轴

纸本 墨笔 99.5×42.1cm

陈撰(1686-?),字楞山,号玉几山人,浙江鄞县人,居杭州。性孤洁,以书画游于江淮间,后流寓扬州,擅长诗歌,亦善书画,所作花卉为多,亦作山水,尤精于墨梅,以痛快淋漓之笔写潇洒简远之趣,时与李鱓齐名,有“复堂玉几”之称。。其诗歌天然高洁,有《玉几山人诗集》三卷行世。

《荷香十里图》虽尺幅较大,实乃小品意趣,泼墨写荷,婷婷玉立于池塘中,意率笔纵,墨湿不漶,机趣自然。

李鱓 | 新装临风图 页

纸本 设色 21.6×31cm

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1686)中举,康熙五十三(1689)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但遭忌离职。于乾隆三年(1738)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后居扬州,以画为生。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中年始画风变化,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

本幅以大写意法为之,兴来之笔,湿笔淡墨,苍老拙重而备极淹润,妙趣别出,意韵天成,应是李鱓晚年之作。

纵观古今画家创作的荷花,由于时代背景、画风技法及画家个人思想感情和意趣的区别,各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画家们直面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追求生命体悟,“荷花图”无疑是最恰当的表达。

他们所追求的,是营造宁静安谧的气氛,传递着人文主题的精微和深邃。

编辑 |沛然

感谢南京博物院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美术报官方微信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微信ID:meishuba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搜狐知道精品课|网红火山饭——在嘴里可以滚好几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恽寿平和《荷花芦草图》赏析
出淤泥而不染——历代名家笔下的莲(清—近现代)
吴昌硕《红荷图轴》-清代吴昌硕大写意水墨荷花图高清大图赏析
国画荷花100副,精美绝伦~
映日荷花别样红| 画家笔下的“花中君子”(巨多高清大图)
爱莲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