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作业 NO.1丨温州义务教育作业报告:基于15万份数据的调研

聚焦作业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义教作业调研组


一、背景与概况


作业从来不是教育领域的“小问题”,而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大问题”。近年来,不断有新闻报道和民间教育调查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矛头直接指向作业,特别是“家长参与批改作业”问题,经媒体炒作而引发大众“口水战”,更是把一些学校和老师推到风口浪尖。开展作业研究与改进实践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作业设计和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义务教育的社会满意度,自5月份开始,我们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现状的调研,试图通过大数据的实证研究,准确把握作业功能、设计、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作业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本次调查基于“大作业”概念,调查对象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类。调研经过包括:一是召开会议座谈,调研组赴永嘉、乐清、苍南、泰顺、瑞安、平阳及市直有关学校等专题调研,参加对象包括县(市、区)教研室主任、教研员,中小学校校长,各学科教师等;了解普遍性、典型性作业问题,共7场次200人左右参与座谈。二是半结构化网络“笔谈”,要求回答关于作业的经验、问题与建议,回收问卷700份。三是编制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类结构化调查问卷,从访谈和网络开放式笔谈的情况,借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月芬等《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梳理出问卷三大维度(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管理)11个要素(作业功能、内容、形式、来源,作业布置、完成、批改、反馈,质量评价、负担监控、改革创新),通过问卷星平台大规模调查。截止9月11日,共收到有效问卷153885份(其中教师8442份,学生59581份,家长85862份),涉及12个县市区和市直学校1-9年级各个学段,覆盖面100%。家长与学生参与情况基本一致,大多学生是通过家长的手机终端完成问卷。


二、结果与分析


调研结果分“作业基本问题”“作业要素问题”“作业热点问题”三个角度做统计与分析。


(一)作业基本问题


就社会影响而言,作业基本问题主要反映在学生“作业负担”的评判。作业负担即主观上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外显的视角通常包括作业难度、作业数量、作业时间三个考核值的影响。

1.作业负担: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作业负担重的只占30%,但有70%学生认为存在着一门及以上的作业负担。小学生认为作业负担主要来自语文学科,初中生认为主要来自语文、英语、数学。学生对作业负担重有自己的归因,如作业多、作业难、动作慢、对作业不感兴趣等。小学阶段归因于“动作慢”居首位,初中阶段则归因于“作业难”居多(见图1)。

图1:学生对自己作业负担重的归因统计图


2.作业难度:教师在设计或选择作业时有80%完全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仅15%教师表示作业难度稍高于课标;学生认为有95%作业平时课堂上学过,但认为各学科“都不难”学生占比仅15.09%,也就是说有85%学生普遍有感觉比较难的学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每门学科“都不难”占比14.03%左右,与学生的结果一致。


3.作业数量:八成以上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作业量适中。初中阶段的作业总量明显高于小学阶段的作业量。


4.作业时间:从学生反映的数据来看,每天 2小时以内占76.11%,超过2小时达23.89%。小学1小时内占比39.39%,2小时内占比65%。学生与家长数据比较接近,与教师反差较大,如表1所示。


与浙江省2016年学业负担检测结果比较,温州小学四年级作业时间明显高于省平均数,而温州初中八年级作业时间明显低于省平均数(见表2)。



(二)作业要素问题


1.作业功能:教师、学生、家长一致认为“巩固知识”是作业最重要的功能,分别占83.33%、64.52%、47.88%。但对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这一功能,教师和家长比较一致,但学生的选择率则仅6.38%。说明当前的作业,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投入,未能让学生体验到作业之于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意义。


2.作业内容:学科作业是当前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总体看,统一性的课后巩固作业占58.75%,统一性的预习作业占16.25%,个性化的分层作业19.13%,学段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内容分配既关注统一性,也关注个性;开始关注预习作业,但巩固练习占比偏高。除学科书面作业外,温州学生课外作业内容丰富,体育锻炼、艺术创作、家庭生活类、社会实践类、家庭实验进入学生课外作业。课外阅读是学生除书面作业外普遍的作业形式(见图2)。


图2:家长对学生除学科作业外的作业内容统计图


3.作业形式:学生最喜欢书面作业,最不喜欢背诵类作业。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阅读类作业受欢迎程度大于体验、实践类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等拓展作业被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并尝试,小学阶段接受程度略高于初中阶段(见图3)。


图3: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统计图


4.作业来源:课堂作业本是学生的主要作业来源(占86.42%),总体上还有11.9%的作业来自家长布置,小学一年级达19.29%;初中阶段家长方面布置的作业减少,而课外辅导练习增多,九年级最多,达到46.05%。有八成教师提前做过作业本,并有七成教师预测时间,与新常规要求一致(见图4)。


图4:教师提前做学生作业情况统计图


5.作业完成:61.60%学生能独立思考完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少,占比总体为1.66%;小学低段需要教师或家长指导下完成的占比高,学生借助APP完成作业情况随年级增加而使用率增加。在老师看来,除一年级以外,其他年段的学生都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见表3)。

6.作业批改:小学阶段有更多地采用面批与堂批,初中阶段面批与堂批明显减少,学生自批与教师课外批改增加。家长参与批改主要在1-3年级,占比10%以上;4-6年级在5%—8%之间;初中很少,只占1%—1.5%左右。68%教师批改作业时间每天在1小时以上。


7.作业反馈:从教师的问卷数据来看,集体典型题目反馈占69.50%;反馈后学生做二次订正占63.67%,分层个别反馈占43.90%。


8.作业改革: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多数学校已着手作业改革,42.76%的学校将作业改革与课堂变革有效整合,47.11%学校将作业改革与教学常规落实相结合,学校改革的主要举措是分层作业和控制作业量;半数以上学校实施作业网络化管理,但效果一般与网络建设不健全居多,效果好的只占15.22%。


(三)作业热点问题


1.学生:为什么存在“抄作业”现象?


从座谈会和网络调研了解到,作业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很伤脑筋。本次调查将此敏感问题直接问询学生,结果显示只有45.3%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抄作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超半数的学生有抄作业行为(见图5)。教师认为学生对抄作业的原因主要归因为“对作业不感兴趣”,难度偏难完全可以理解成是学生学习效能低下之后所引起的对作业难度的主观感觉。


图5:学生抄作业现象自我评价统计图


2.家长:参与了哪些学生作业?


与媒体宣传一致的是,温州家长参与批改作业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从批改主体上看也证明了这一事实。数据显示,85%家长有参与批改作业,程度不尽相同;小学低、中段家长批改作业比较普遍。但因“教师要求”不到一半,大多家长有主动给孩子布置作业。家长的“作业批改”更多体现为辅助孩子学习,如一些背诵、默写、听写等不用书面批改的作业,这些行为与其说是作业批改,不如说是家长帮助或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3.教师:作业改革有哪些瓶颈?


从课堂变革延伸到作业质量提升的自然链接,我市广大教师已付诸行动,如66.29%教师认为实践性作业重要并已尝试,57.1%教师有常常或总是根据本班实际设计作业;有54.76%能先行做现成的作业本并预测学生时间……但是,教师每天花在批改作业的时间平均为1小时以上,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据。当教师被问及当前作业的主要问题时,选项最多的是“多为应试练习、题海战术”,其次是个体针对性不够、形式单一。应试练习与重知识轻能力选项在小学一年级教师中就有56%的占比。在教师看来,作业质量提升主要靠两方面,一是有优秀的作业资源库;二是精选精做(见图6)。 但又苦于时间不济、作业设计能力不够等原因,迫切需要现成的优秀作业资源。

图6:教师认为提高作业质量的策略统计图


(四)作业调研结论


根据15万份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数据视角,我市义务教育作业现状呈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1.作业功能认识上以“巩固知识”为主,导致作业内容仍以“巩固性”学科书面作业为主,教师和家长意识到作业具有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但学生认可度低。教师和学生对作业功能的认知存在冲突。


2.学生作业负担适中,但学科之间不平衡,有的学科学生感觉比较难。负担重的原因,小学主要与“动作慢”有关,初中与“作业难”有关,但作业负担的教师主观判断和学生实际体验存在冲突。


3.作业时间大部分在1-2小时,小学作业时间高于省平均数,初中低于省平均数。学科教师预估的作业时间和学生实际的作业时间总量存在冲突。


4.家庭作业量适中,学校在控制作业数量做得比较到位,但也有不少家长自行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学校为了“减负”控制作业量和家长不放心自行“加餐”行为存在冲突。


5.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良好,阅读、实践等课外作业形式丰富,学生最喜欢的还是书面作业。学生片面追求短时间快速完成作业的倾向和实践性等学习可能需要长时间持续作业的要求存在冲突。


6.教师积极投入作业改革,主要体现分层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但设计和批改这类作业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对工作量的合理诉求与作业改革的新挑战存在冲突。



三、建议与对策


结合文献研究,就如何从非教学时间的作业走向“大作业”观念下基于“作业”的学习,从传统的“巩固知识”走向“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厘清作业的本质价值,做出科学决策,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转换立场,进一步科学认识作业功能


1.深化家庭作业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家庭作业不仅意味着课堂学习任务的延续,还关涉与家庭或社区的交互活动。教师要树立“大作业”观,认识到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要将学校作业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教学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延伸;纠正只重视知识技能的被动训练倾向,使作业成为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


2.强化作业对良好学习品质培养的作用。“美国资深作业研究专家Cooper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家庭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质”。作业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调节的学习,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作业负责的意识,同时要强化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效应,重新赋予“作业”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效地指引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3.优化作业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作业”不仅仅是课后巩固和学习效果的检验与反馈,也是承教启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前学生认识观念和“迷思”观点的展现,是教师诊断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手段,在不同学习环节需要不同功能的作业来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如利用学前的诊学作业诊断学情,研判学习起点或思维障碍点,发现问题;利用学中的导学作业引导学习,突学习重难点,解决问题;利用学后的拓学作业迁移学习,促进学习反思与实践创新,应用深化。


(二)突破被动,进一步促进作业设计与学习融合


1.学校要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从Cooper等人对作业与学习成绩的大量实证研究来看,在小学阶段,作业时间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甚至是零相关,对于中学生,这一关联倒是相关性比较强”。小学段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小学1-2年级无书面作业,严格控制小学作业时间,增加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趣味性作业;初中段要适当降低难度,并能做到分层滚动地布置。


2.学校编制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内容。从课程标准入规,立足学情校情,将作业设计融入到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努力提升教学、作业、评价的一致性,彻底改变“只教学不作业”“作业非所教”“考试非所学”等乱象。从学习活动整体考虑,依据任务要求,合理设计预学、导学、诊断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突破幼小和小初衔接的作业内容研究。 


3.教师要分类精心设计多样的作业形式。阅读、体锻、家庭实验等成为学生课外作业的“新时尚”,充分体现了我市“爱阅读”“三小”等品牌活动的引领性和有效性。要突破现行作业形式单一的学科书面作业居多的局面,树立“学生的‘主动投入’比作业‘完成’和‘正确’更重要”的观念(夏雪梅等)。在省编作业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内容,力求多样,如体验性、实践类、探究性、“互联网+”作业等,适当布置适合学生探究的开放性作业。


(三)指向个性,进一步提升作业实施精准度


1.教师布置作业精心有选择。作业数量和类型根据学生发展水平来确定,应紧扣教学目标,适度体现能力立意。布置作业应有必做和选做两部份,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精准布置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


2.教师批改作业精细能坚持。要尽量减少“教师要求”的家长批改作业问题。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采用各种作业批改、评价形式;改进只针对作业完成质和量、缺少作业过程性评价的现状,探索对学生作业字体、版面、修正、创新思维等评价肯定和激励;倡导使用错题本、订正后的二次批改,错例追踪,评选最“实用”错题集,开展纠错经验分享活动,探索学生常见错误订正与学习指导。


3.教师反馈作业精准能促学。要重视作业的及时反馈和针对性反馈,精心诊断包括知识漏洞、问题归因等;突显问题解决过程,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领悟解题的方法与规律,提高读题、审题、答题的能力。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反馈作业,动态生成矫正作业,利用学生错题,分析、研究学生的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反馈的精准性。


(四)全程监控,进一步强化作业管理创新


1.建立作业来源与素材审阅机制。教育管理部门要综合治理,规范教辅市场,优化作业改革外部环境,促进作业教师选编与学生选择融合,改进当前作业来源渠道单一、教师过于依赖教辅资料、简单“拿来”的问题。组织学科专家团队,指导学校在省编作业的基础上,按命题要求,通过自行编制、备课组共同研究设置作业,及时补充和更新题目。教师要利用多方资源丰富作业素材来源,改变目前作业大都来自省编作业本、以书面作业为主、只为应试服务等现状。

2.建立优秀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作业题库建设是中小学作业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学校可以通过购买、下载运用等方式从外界获取大量教辅资料、网络平台、媒体软件等作业素材,建立优秀作业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精挑细选,重组优化资源,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资源库。


3.建立作业质量评价与负担监控中心。实施数字化作业管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作业资源共享与作业质量、负担监控,优化作业全程管理。加强学校全局把控,平衡学科和级段;加强组内分工设计,保障数量和质量;加强班级管理力度,确保落实和反馈;加强家校交流反馈,联系校内和家庭。适当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删减作业中偏难、繁琐的题目。


4.学校构建个性化作业辅导体系。关注后20%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纵向变化,指导家长,定期三方“会诊”,长期跟踪等帮扶程序,探索建立“师-生-家长”三方协同帮扶体系,采取相应个性化帮扶策略,实现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提升。在校外,可以县(区)、社区为构建主体,开通作业指导热线电话,或建立作业辅导中心和作业虚拟网络社区。在校内,建立教师答疑团,打破一师一班制,整合学校教师资源;建立学生互助小团体(社团),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生生互助,促进合作学习。


5.建立作业常规“家校”联系制。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需要家长的合作和帮助。学校不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改变家长的作业观,指导家长开展监督和引导;要把关注点从作业“完成”转移到“行为”中,把家长“批改”变成帮助学生管理作业过程,引导学生专注完成作业,养成一种主动投入的学习情感。变“教师要求”为“我要关注”;减少家长盲目给学生“加餐”行为。教师和家长合力引导、有效监督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过度依赖作业辅导类软件,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加强研究,进一步推进区域作业优化行动


1.开展基于学习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研究。“在严格控制作业量的前提下(控制客观),如果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那么,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可以在官方的意志和民间的诉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给学生带来深度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立场展开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札记研究等系列行动,减少学生重复机械低层次水平的操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高层次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质。


2.深化基于学习功能的分类作业研究。根据不同的作业类型赋以丰富的作业功能,可以开展以下研究:一是复习型家庭作业如何更好地提供练习或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机会;二是预习型家庭作业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准备;三是扩展型家庭作业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把课堂上已习得的知识和原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四是创造性写作、实践性学习等综合型家庭作业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把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整合起来,完成某项任务。


3.扎实推进区域“作业优化”行动项目。以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为载体,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优化的探索和实践,优化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诊断与反馈机制。进一步优化导学案、助学稿等学习工具,鼓励开展校本作业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基础性作业,开发选择性、拓展性作业。


温州八中的“生态作业”、初中语文的“助学作业”、经开区的“三单作业”等研究成果,已在作业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短短的半年里,调研组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但是,诚如顾泠沅先生在《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一书的序所言:要对学生作业有个一般性理解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当研究深入到作业的教学功能和心理机制时,却发现要获得正确理解并非易事。


作业改革,期待我市广大中小学并协同家庭、社会,站在学生的立场而共同努力!


(调研组负责人:胡玫;成员:杨向群、曹鸿飞、陈素平、张作仁、韩紫微、金晓群,主报告由陈素平、张作仁执笔。问卷设计得到省教研室评价部主任方张松、温州市教育评估院陈荣荣老师的指导,院初中教研室主任黄鹏飞、初中数学教研员章才岔、陈素平名师工作室学员、张作仁名师工作室学员参与了研究设计工作,永嘉教师发展中心陈碎敏、经开区沙城二小杨炼康、温州八高张泳老师参与了调研结果统计与数据处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温州教育》2017年第1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要通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家庭作业浪费了谁的时间
长沙教育局:小学不得要求学生家长批改作业
蒲公英评论网
叫停“家长改作业”让教育回归本义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