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如阳光包围他》

《爱如阳光包围他》

文:郑委

 

    看到边MY的文章,被他开头的话深深吸引“如果你爱他,就让你的爱如阳光一样包围他,并给他自由”,这是泰戈尔的诗,我以前没有读过,感谢边MY让我知道了这句话,很经典。我常常和家长们讲,爱有三点,第一,爱是付出不求回报的,没有过高要求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是不求我们回报于它的,它总是那么默默的在我们周围付出;第二,别人能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我们感受到是温暖,时时刻刻的温暖;第三,信任是爱的前提,阳光不会干涉我们的自由,不论我们干什么,它都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们,因为它知道,它能给的只是温暖而已,这是多么大的信任。

 

    边MY同学在学习智慧家长的道路上已经走了三十多天了,我发现他悟出了很多东西,我常常告诉家长们,学习智慧家长,核心在“盯自己,悟规律”,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知识去教育孩子,改变孩子”,这一点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很难做到,我倒是觉得边MY做到了。而同期的朱HY却自己“沾沾自喜”努力在“伤害孩子”,在没有理解“平等和尊重原则”的基础上,使用其它的原则在违反“平等和尊重的原则”,我并不是想批评朱HY,其实还是朱HY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孩子问题”这一“战略”错误了。战略错误了,战术怎么调整也无济于事,这也是朱HY没有悟出规律造成的,我们会等待朱HY能够悟出其中的规律,每个家长都不一样,文化背景、教育背景、说话方式、领悟能力、勤奋程度、学习目的...都会导致每个家长学习的效果不一样,但只要坚持,总会有一天能悟到规律的,悟到教育的本质的时候,一切就会好起来,“只要家长坚持,我们会一直拉着你的手”。

 

    下面是边MY同学的第五次学习感受,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很多家长,因为写的太好了,有非常多的亮点,我相信在边MY夫妇的努力下,孩子会因为看到家长的坚持改变,内心发生改变,从而慢慢的开始进步,并走向优秀。

 

 

爱他,就把幸福还给他

                                                   ——5月21日智慧家长俱乐部沟通日感受

                                                边MY

 

        “如果你爱他,就让你的爱如阳光一样包围他,并给他自由。”

 

    多年前当读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首诗的时候,只是沉浸于其优美的意境和灵巧的艺术构思,其实对于爱,并没有什么深邃的理解。而今人到中年之时,并接受了智慧家长俱乐部的培训和练习,才真正地感到自己忽略了对于爱的认知。如今仔细回想反思,感觉到天下大爱的内涵,爱一个人,就要让自己的爱像阳光普照大地生灵一样时刻包围着他,给他以温暖,同时又让他可以自由地在这温暖的阳光中徜徉,充分享受自己的快乐。朋友之爱、夫妻之爱如是,亲子之爱亦莫不如是。

 

    我曾经和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是一个全心全意“爱”自己孩子的家长。我不遗余力地奋斗,力求为我的孩子创造一个比我小时候条件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的平台,并仔细规划他未来要走的成功之路。我从他开始上学的时候就按照自己规划的目标来要求他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并为他每一步的“成功”而欣慰,为他在每一个环节的失误或失败而焦虑并苛责他。为了能达到更好的“教育孩子”效果,我还非常认真地进行学习以“充实”自己,从卡尔.威特的《爱的教育》到《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帮助孩子考满分》等林林总总的教子书籍无不仔细研读,深刻体会,然后再依法行施于我的孩子。我一度认为自己和天下父母都一样是很“伟大”的,“真心”的,“辛苦”的,我们的孩子终会按照我们的意愿走向成功,并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体会我们的“用心良苦”。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孩子非但没有按照我们的设想变得优秀,反而是原来很优秀的孩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亲子关系也一度出现矛盾。毫无疑问,对于这种现象我是充满了焦虑和沮丧,还有失望和痛苦;同时也有迷惘和困惑:“我这么一腔真心地对他,为什么他不领情?”“我对他的好,他难道没有感受吗?”“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了吗?”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智慧家长俱乐部,一个多月下来,从听课到每日坚持训练,再到每周与其他学员在活动沙龙上交流沟通,真正地感到自己在思想和观念上获得了新生。我发现自己竟然糊里糊涂地当了十几年的家长,十几年错误的“爱”给我的孩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基本上都是源于我而来,甚至许多问题根本上就是我的影子在孩子身上的体现。我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也真正地感觉到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其实是剥夺了他作为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的快乐和幸福,是对他对大的不尊重。孩子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意识的社会个体,不是一堆陶土,这也就决定了教育孩子的过程必然不是家长捏泥人的过程,里面一定有家长不可控的因素。不懂得这样的规律,那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孩子和问题家长。

 

    今天,我和我的家长同学们再次相聚在沟通日沙龙上,大家共同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实践新的亲子教育理念的感受。客观地说,大家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思想观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变,但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过程中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我个人的看法,郑委老师的“家长改变了,孩子才优秀”、“智慧原则”、“ABC原则”等思想理念虽然都已经被大家所认同和接受,但是唯有将这种教育理念深刻消化,仔细领会并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悟”道的境界,才能够针对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否则,片面的理解乃至于断章取义,并以此为指导原则付诸教育孩子的实践行动,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今天在沙龙上有一位家长讲到使用“ABC原则”在处理孩子问题和孩子约定如果孩子再犯错误就用一种很极端的方式惩罚,而且在孩子犯了并不是多严重的错误时竟然真的按照“ABC原则”不折不扣地用这种方式惩罚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很长时间。我听下来,一时无言,但内心却很是不忍。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应该有自尊心的,如果他有选择的权利,我相信就算是选择做错事情的惩罚措施,他也一定不会选择这样一个极端的行为。我们做家长的也就应该尊重他这样的自尊,既然要约定,那也总是要和他商量商量吧。虽然这样的约定是孩子同意了的,但这是强势的家长强加于他的决定,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强势而粗暴的家长,也深刻感受到了孩子长期处于强势教育环境下所受到的伤害和出现问题。我们夺走了孩子的自尊,那么他随即也就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如自信心、上进心……我想这样的结局肯定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更不可能是郑委老师提出“ABC原则”的初衷,因为他曾经说过,使用“ABC原则”的前提是尊重、平等和信任。我和俱乐部的家长交流过,大家也都是比较温和宽容,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悯”别人,却不能够“悯”自己的孩子呢?当我们的孩子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目标变得优秀,或是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的时候,我们可否像阳光一样包围他,给他以温暖;或者,当我们的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变得优秀的时候,我们可曾问过他一句:孩子,你快乐吗?

 

    最近这一段时间,武汉的“五道杠”男孩的故事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客观的来说,这应该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得最杰出的优秀孩子的典范,为众多的家长们树立了又一个可以效仿的教子目标。抛开其骄人的学习成绩和耀人的荣誉光环不论,仅是两岁开始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七岁开始每天坚持阅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这一行为,就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对于具体情况不了解不敢妄论,但自己也看过《人民日报》,其内容虽然关乎国计民生,但刊文大多知识覆盖面大、篇幅较长,且类似于特约评论员文章之类的社论文章更是需要较多的知识和阅历才能阅读体会。一个七岁的孩子应该是刚上小学不久,若非天赋异禀喜欢阅读这样的综合性报纸,恐怕就是别人替他做的选择吧。七岁的孩子,应该是在每天完成作业之后看会儿动画片、漫画书、科普及历史故事、和小朋友去玩、和爸妈一起郊游踏青……。孩子应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这个年龄段的快乐,去享受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过早地忧国忧民,抒发为“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而努力奋斗的豪迈情怀。

 

    如果我们爱孩子,那就应该把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幸福和快乐还给他,让他自由自在地成长。我们把曾经剥夺的自尊、信任、宽容……都还给他,他回报给我们的也一定会是自信心、上进心、责任心和良好的行为规范,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给他以温暖,让他在阳光里自由奔跑和欢笑,而不是用十层棉被裹上去,再捆上一道粗粗的绳索,然后推着孩子往前走。

 

    很欣赏网上的一句话:一只松鼠都会捧着蒲公英闻花香,何况是我们的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罚教育”要遵循适度原则
父母做对了 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转载一)
父母照着做,孩子就优秀
好孩子的标准和培养
育儿心得25:幼儿老师要有成功育儿经验
幼儿教育学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