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人必有好报----善良小论


 

看到这么一句话:“希望善良的人,总会在某一节点得到命运的馈赠。”希望二字可以去掉。好人有好报,善有善报,一个人的善良度与其高贵度、幸福度、身心和谐度、人生美好度成正比。这是因果之必然,逻辑之必然,“性与天道”之必然。他人和本人希不希望,都无碍于这一道德定律的成立。

 

好人有好报,必须的,必然的,必定的。不仅佛经道藏,儒家经典亦如此认定。《易经·坤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把家字换成人字国字,这句话同样成立。修善积德的好人、好家庭和好国家,必有余庆后福。这就是好有好报。

 

《系辞上》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有德之人,上顺乎天,下信乎人,吉人天相,吉无不利。

 

《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皇天辅之,民心怀之,国家大治,这就是善政德政的好报。

 

善有善报,与上述言论同义或近义,或具有逻辑一致性。孔子说“仁者寿”,“仁者不忧”,孟子说“仁者无敌”“得道多助”等等,都是不同层面和领域的善报,

都是善有善报的经典表达。

 

世人以为好人无好报,好人有恶报,是只见表象不见本质,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知善恶报应有着无限丰富的多样性。

 

善恶之报,有显在报,有潜在报;有即时报,有滞后报;有身体报,有心灵报;有世法报,有非世间法报;有物质报,有非物质报;有利益报,有非外在利益报……很多报应,当事人都茫然不觉,遑论外人。

 

在显在层面、现实层面、政治层面及法律层面,如果好人无好报,甚至善人有恶报,那是反常现象,是社会非正常、逆淘汰所致。但即使在逆淘汰环境中,好人仍然有其好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近报自身,远报子孙。

 

有时候,没有好报就是好报,好报反而不是好报。此言绕口,却是真理,值得深长思。胜利和成功,本来是好事,但对于小人来说,往往意味着灾祸的降临。故孔子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系辞下》)。对于德薄力小者,位尊任重并非福报,而是意味着灾难。“鲜不及矣”,及祸遭灾也。因此,对于一般好人,没有好到君子程度的好人,位不尊任不重,倒是好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错觉和误认,貌似好人实非好人,貌似善人实非善类。《中庸》修身五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获得明辨工夫,明辨是非善恶,必须打好博学审问慎思的基础,这非一般民众和外道所能做到,所以好坏不分、善恶不明是普遍现象。

 

好人有好报,并不意味着好人时时阳光明媚,处处一帆风顺,不要奢望,做一个好人就可以五福临门。好有很多种,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善人、信人、美人、大人、圣人都是好人,但好的程度和境界不一样。

 

换言之,好人,有庶民的好,有士的好,有君子的好,有圣贤的好和大人的好。庶民最好也有限,不可能享有圣贤之福。圣贤也未必享有大人之福。大人德位相称,位高权重,圣贤则未必都能逢时,但圣贤自有权力之外的福报。

 

或谓孔子生前四处碰壁一生穷困仿佛丧家犬,可见学儒于己不利。这就像说中国历史一片黑暗一样无知。孔子生前虽无机缘实践王道,然于鲁国为大夫,在诸侯如大师,在众多弟子中更是极受尊崇。孔家绵延84代,嫡系子孙世代受到朝廷封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论利益,孰大于是。

 

儒家义利双高,论道义,固然天下第一;论利益,利他亦利己,利国亦利家,利益子孙后代。孔子团队中,不少人生前有名有位,死后瓜瓞绵绵。这种盛况,非诸子百家所能望尘,非中外任何学派所能比拟。反儒派法家墨家的命运和下场,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做一个好人善人本身就是好报善报。《洪范》五福,第四福是“攸好德”,所好者德,好德就是有福。有德之士,心性光明,心安理得,君子坦荡,自得其乐,无入而不自得。这就是大福报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善能否改善人的命运?(一)
不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之人,往往是不懂这三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德)
悟空问答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被骂了数千年的“盗王之王”,“盗亦有道”的盗跖才是正人君子?也是深明天道,活得最通透的人
谈“善恶有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