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杂家

关于杂家

 

杂家杂取诸家而试图调和之贯通之,其特点是庞杂,混杂,驳杂,杂乱。当然,杂家都不承认自己杂,而是自以为于百家之道兼收并蓄,无所不包,无不贯通,天下通家,一切通吃。

 

《汉书》和《隋书》对杂家的定义小异大同。《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说: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隋书·经籍志》说:

 

“杂者,兼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以见王者之化,无所不冠者也。古者司史历记前言往行,祸福存亡之道。然则杂者,盖出史官之职也。放者为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学,言非而博,是以杂错漫羡,而无所指归。”

 

两种定义都比较中肯,既肯定其有长处和可取之处,又指出其不足和流弊。

 

杂家代表著作有秦相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和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子》。这两家杂家虽然混杂,颇有所本,有所归心,也就是有一定的文化立场。《吕氏春秋》为儒门杂家,《淮南子》为道门杂家。

 

晚清江瑔认为杂家本属道家。他说:

 

“其得道家之正传,而所得于道家亦较诸家唯独多者,则惟杂家。盖杂家者道家之宗子,而诸家皆道家之旁支也。惟其学虽本于道家,而亦旁通博综,更兼采儒墨名法之说,故世名之曰杂家。此不过采诸家之说以浚其流,以见王道之无不贯;而其归宿固仍在道家也。”(《读子卮言·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章》)

 

这个定义过于狭隘,用于《淮南子》可,用之于《吕氏春秋》则不可。《吕氏春秋》虽杂有道风,但儒味更重,我判之为儒门杂家。

 

江瑔更忽略了一点:古今各学派宗派中都有杂家,例如,儒门杂家,道门杂家,佛门杂家,自由主义杂家,法家杂家,耶教杂家,伊教杂家,马门杂家等等。这些都是有一定文化立场的杂家。不同杂家有不同的文化道德品格,其基本立场对其品格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另一种杂家等而下之,没有任何基本立场,即《汉书》所说“漫羡而无所归心”者,《隋书》所说“杂错漫羡,而无所指归”者。这类杂家特别放荡油滑,不可捉摸。

 

所有杂家包括儒门杂家,都会自以为比儒家高明,比历代圣贤高明。然历史自有其公道。无论怎样自诩高明,也无论有没有基本立场,杂家的思想影响和历史影响都非常有限,对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贡献也非常有限。《汉书·艺文志》载有杂家著作“二十家,四百三篇”,除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已不存,在思想史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于儒道两家分量有限,聊备一格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两位主编、两大杂家,不约而同地都以同样的方式告别世界。2018-5-20余东海

首发于儒家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南子》与淮南王刘安】◎马香草 著
杂家
国学常识:杂家以及《吕氏春秋》
百家争鸣之九流十家十一大学派
淮南子快读:神仙道家的传说
论中国思想儒道互补基本格局的形成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