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验】针灸治疗的常规治法
userphoto

2023.09.29 广东

关注
常规治法
古典针灸学的常规刺法可分为两大类:
刺气血之道的“五体刺法”和刺气血之俞的俞穴刺法。

1、病在皮者取皮部刺孙络。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纔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病在皮者,治以半刺法,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
痛痹浅在皮者,治以直针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有痛而经不病者治以缪刺法,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

2、脉结不通者取以解结通脉法。
脉不通因久痹血瘀者、热盛血结者皆用刺血通脉法;
脉不通因筋急、筋结者用筋刺法;
脉不通因寒凝者用灸法、熨法、烨刺法;
脉不通因血虚脉陷者用毫针或提针引气法。
其中历史最久、应用最广的是刺血络、结络的“刺血通脉法”,又曰“解结法”。
刺血通脉法既是古典针灸核心刺法“刺脉调经法”的前提,也是古典针灸两大刺法之一“缪刺法”的主体刺法,其在古典针灸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刺血通脉法”对应于一个重要的针灸治则“宛陈则除之”,即刺血解结以“去血脉也”。
第二,经脉贵乎通,血气贵乎和——“通”是“和”的前提,在许多情况下,刺血解结通脉实为毫针补泻调虚实之预备。毫针补虚泻实调和血气的作用必须在血脉流通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不了解针灸学历史的人将中国古典针灸
学的“刺血通脉法”与西方的放血术混为一谈。实则二者有本质区别(参见表1):
二者在操作上巨大反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理念、理论上的本质不同。
中国古典针灸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认识到气血营养周身的功用主要在最细的一级脉“孙脉”体现,而且此类细脉也是在疾病状态下最容易出现瘀阻不通的部位,表现在颜色和形态与正常孙脉明显不同的病理性结构“血络”“结络”,这些特定的部位才是“刺血通脉法”的针刺部位。
又古典针灸学以人身之贵者莫贵于血气,故惜之如金,只有在特定疾病状态下成为毒血、坏血、瘀血等病理产物时,才可去之。而刺出之血一旦见鲜红色即为正常血液,则须即刻止血。

3、病在经脉者取以毫针补泻调经法。
经脉学说十二经脉病候的治疗,皆据脉之虚实而定刺法之补泻。毫针集补泻于一针,是古典针灸学应用最广的针具,毫针补泻调经法也是古人最看重的针法。
针刺部位可以是刺脉,但更多的是刺脉俞,且以四肢本俞为主。
4、病在肉刺分肉间以分刺法。
所谓“分刺”,以针刺皮下肉上之分间——分肉之间而得名。
“分肉”一词,在《黄帝内经》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指体表可见的两肉之间的凹陷;一指体表不可见的位于皮与肉之间的地带。分刺法主要指后者。
“分刺法”也是古典针灸学应用很广的一种刺法,《黄帝针经》刺法标准专篇《官针》载有当时带有行业标准性质的诸多这类定式刺法。
对于今天的针灸人而言,病在肉不刺肉而刺分肉之间似乎无法理解。因为当今针灸临床针刺最多的部位即肌肉,如果说勿刺肌肉,今天的针灸医生恐怕会不知所措。
其实,我们需要反思以前的习惯认识,如果俞穴的本质是肌肉,那么要穴大穴应当多在肌肉丰厚处,事实上俞穴密集处、大穴处多不在肌肉丰厚处,甚至是在无肉处,例如那些临床疗效确切的疗法如耳针、头皮针、脊皮针取穴,及要穴密布的任脉穴多不在肌肉处。
“气血行虚空”是古典针灸学的基本点,肉非虚空处,“中无有空”,既不能行正气又非邪留之处,刺之徒伤良肉。而分肉之间既是卫气运行的主干道,也是邪气留居之处,故病在肉刺分肉之间,既可用分刺法刺皮肉之分,又可用刺气穴法刺两肉之分或肉间之分。
不独在躯体不刺实质之肉,在内脏同样不刺实质脏器,可刺其包膜(如心包);中空脏器则可刺脏,更可刺膜,后世也以刺膜为主。

5、病在筋者取以筋刺法。
筋病只有两种——筋急和筋纵,寒则筋急,热则筋纵。而针灸治疗针对的主要是筋急引起的病症。
古典针灸的筋刺法有两类:
其一,直接刺法,即直接针刺筋急或筋结处。现代的激痛点干针疗法即属于此类。
其二,间接刺法,即旁刺法,在筋急或筋结点附近挑刺筋膜。现代的浮针疗法即属于此类。
筋刺法配合患者的运动疗效更佳。

6、病在骨者摩骨刺骨空法。
病在骨者摩刺骨膜或针刺骨孔以治之。
刺髎穴中骨空勿伤骨。

7、病在中者取以俞募刺法。
在《黄帝内经》之前,关于针灸的治疗域皆曰“针灸治其外”,即针灸只能治疗外在的躯体之病,而不能治内在的脏腑之病。
“长针”的发明,使得古典针灸改变了“针灸治其外”的旧观念,而深入到体内,突破针刺禁区的正是“长针募刺法”——深刺脏腑募穴。
东汉时中国最早的一部俞穴专书《黄帝明堂经》所载349穴中,针刺深度最深的部位正是募穴和低部骨空穴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俞穴(一)
针灸刺法总结,二十六种针灸手法
《针灸学》101~110集
石学敏:《针灸学》视频全集(123集)
论干针疗法是针灸学的一部分
《内经》的针灸学成就及其对各家针灸学说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