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道中的两种菌,或许对心血管健康很重要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970期日报。

两种肠道拟杆菌或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Circulation[IF:18.88]

① 对比冠心病(CAD)患者与有风险的非CAD患者,前者粪便中的普通拟杆菌和多氏拟杆菌丰度显著降低;② 给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小鼠灌胃这两种细菌,可减少肠道菌群生成的脂多糖(LPS)从而降低粪便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增强肠上皮紧密连接形成,抑制肠道和系统性炎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③ CAD患者的粪便LPS水平显著升高,且与上述两种细菌的丰度负相关;④ 普通拟杆菌和多氏拟杆菌或有助于预防CAD。

Bacteroides vulgatus and Bacteroides dorei Reduce Gut Microbial Lipo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and Inhibit Atherosclerosis
08-15,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3714

【主编评语】Circula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人体样本以及小鼠模型试验,揭示了肠道中的普通拟杆菌和多氏拟杆菌或能通过抑制菌群产物脂多糖诱导的炎症,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或许是防治冠心病的新策略。(@mildbreeze)

丙酸或能改善炎症,减轻高血压心血管损伤

Circulation[IF:18.88]

① 在两种高血压模型小鼠中,口服补充丙酸,可显著减清心脏肥大、纤维化、血管功能障碍和高血压,还可减少对心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② 丙酸处理可减轻两种模型小鼠的系统性炎症,体现为脾效应记忆T细胞频率和辅助性T细胞17的减少,以及心脏局部的免疫细胞浸润减少;③ 丙酸的这种心脏保护作用主要依赖于调节性T细胞;④ 口服丙酸或靶向肠道菌群以促进丙酸生成,或许有助于减少高血压心血管损伤。

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pionate Protects from Hypertensive Cardiovascular Damage
12-04,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6652

【主编评语】高血压及相关器官后遗症与系统性炎症有关,Circulation近期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表明,给高血压模型小鼠口服丙酸,可通过调节免疫、改善系统性炎症,减轻其心血管损伤。这些发现说明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中的丙酸,在心血管健康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口服或靶向菌群的方法来增加丙酸,或许是预防高血压心血管损伤的新策略。(@mildbreeze)

疾病防控中心:评估山东省因高盐摄入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死亡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F:4.45]

① 分析2011年山东省13272人的血压数据和1769人的24小时尿钠数据,以及同年山东省的死亡数据,评估可归因于高钠摄入(每天2000 mg钠或5.0 g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② 在25-69岁人群中,约16100例心血管死亡(包括5600例缺血性心脏病和9000例中风),可归因于高钠摄入,相当于19.9%的心血管死亡;③ 若钠摄入量可从2011年基线减至每天3500 mg、4000 mg或减少30%,则预计心血管死亡人数可人别减少8800、6700和8500。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eaths Attributable to High Sodium Intake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12-19, doi: 10.1161/JAHA.118.010737

【主编评语】由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导的一项研究,近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发表,该研究评估了山东省2011年因高盐摄入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再次提示少吃盐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mildbreeze)

中科院: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中国人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联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IF:4.505]

① 对1245名50-70岁的中国人进行6年随访,分析红细胞膜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血浆酰基肉碱与代谢综合征(MetS)的关联;② 基线总n-6 PUFA和3种22碳(长链)n-6 PUFA,与MetS风险降低相关;③ 网络分析中,长链n-6 PUFA+超长链饱和脂肪酸模块与MetS发病风险负相关,且当短-中链(C5-C10)酰基肉碱模块分数较低时,该负相关更强;④ 中国人群中,总n-6和某些长链n-6 PUFA与代谢综合征负相关,该关联可能受特定酰基肉碱的影响。

Erythrocyte PUFAs, circulating acylcarnitin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 in Chinese
12-14, doi: 10.1194/jlr.P088005

【主编评语】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近期发表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林旭团队主导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人群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联,发现n-6 PUFA可能对心血管代谢具有保护作用,并可能受到脂肪酸氧化状态的调控。(@mildbreeze)

个体特征、膳食饱和脂肪与蛋白质来源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mBio[IF:6.689]

① 分析个体特征、饱和脂肪酸水平、蛋白质来源(红肉、白肉、植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② 年龄、体脂比例、身高、种族、性别及α多样性均与菌群组成显著相关,且个体的影响大于饮食干预的影响;③ 饮食干预没有显著改变菌群整体组成,但对单个细菌类别的丰度有影响;④ 饱和脂肪水平的影响超过了蛋白质来源的影响,而去除脂肪水平因素后,蛋白质的影响达到显著;⑤ 较高α多样性可预测较低的β多样性,即α多样性越高则菌群对饮食干扰的抗性越大。

Impact of Individual Traits, Saturated Fat, and Protein Source on the Gut Microbiome
12-11, doi: 10.1128/mBio.01604-18

【主编评语】mBio近期发表一项饮食干预研究,将109名健康成人,随机分为高饱和脂肪和低饱和脂肪组,每组均进行3种饮食,分别含红肉、白肉和非肉蛋白质,每种饮食持续4周,并间隔一定的洗脱期。该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对菌群组成的影响,大于4周饮食干预的影响,而饮食中蛋白质来源的作用小于饱和脂肪水平。该研究还表明菌群多样性越大,对饮食干扰的抗性也越大。(@mildbreeze)

Nature子刊:无需担心肠道菌群耐药基因转移到病原菌中

Nature Microbiology[IF:14.174]

① 使用三维结构模拟的方法评估了肠道菌群中抗生素抗性决定因素(ARD)的多样性,在 390 万肠道基因中共预测得到 6095 个 ARDs;② 这些 ARD 具有抗性活性,但与已知病原菌中的 ARD 存在差异,且几乎不与质粒等可移动元件关联;③ 肠道 ARD 可分为 6 个与肠型对应的抗性组型,与肠道菌群的基因丰富度相关(不随抗生素处理增加);④ 说明肠道 ARD 由共生菌携带,通常不会转移,反而可以帮助肠道菌群在抗生素处理时存活下来,有益于人体健康。

Prediction of the intestinal resistome by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based method
11-26, doi: 10.1038/s41564-018-0292-6

【主编评语】鉴于肠道菌群中含有丰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故一般认为存在抗性基因转移到人致病菌中的风险。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篇长文通过蛋白质结构预测和抗性蛋白生物活性验证等方法证实,这种担心恐怕是多余的。(@gaoch)

Cell:噬菌体的细菌裂解行为有望被人为调控

Cell[IF:31.398]

① 噬菌体利用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感知细菌密度,从而决定进行细菌裂解还是溶菌;② 霍乱弧菌的噬菌体VP882通过编码受体蛋白,感知由细菌产生的群体感应自诱导物;③ 噬菌体基因编码的受体蛋白结合自诱导物后,诱导Qtip蛋白的表达;④ Qtip蛋白螯合裂解抑制蛋白cl,促进噬菌体进行细菌裂解;⑤ 与VP882亲缘关系相近的其他噬菌体,也具有类似的裂解调控通路;⑥ 利用该裂解调控通路可以构建重组噬菌体,使其感应特定的信号后启动细菌裂解过程。

A Host-Produced Quorum-Sensing Autoinducer Controls a Phage Lysis-Lysogeny Decision
12-13, doi: 10.1016/j.cell.2018.10.059

【主编评语】群体感应是细菌间进行信息交流、调控致病菌毒性表达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发现霍乱弧菌噬菌体可以利用其宿主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决定是否进行细菌裂解。利用该调控系统,可以人为操控噬菌体的细菌裂解行为,对于医疗卫生、环境治理和工业生产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肠道IgA和血液IgG可靶向同一群肠道菌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3.258]

① 分析健康个体、选择性IgA缺乏症(SIgAd)患者和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CVID)患者的血液和粪便;② 抗菌群IgG不存在于健康个体的肠道中,但存在于其血清中,并在SIgAd患者中增加;③ 系统性IgG与分泌型IgA可在单细菌水平靶向同一系列的共生菌;④ 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抗菌群IgG特征,且其应答水平与全身性炎症成反比;⑤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靶向CVID肠道菌群的效率较低,补充SIgAd患者的IgG,或能更好地保护CVID患者的肠道细菌易位。

Synergistic convergence of microbiota-specific systemic IgG and secretory IgA
12-07, doi: 10.1016/j.jaci.2018.09.036

【主编评语】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健康个体中分泌型IgA和血液IgG可在单细菌水平靶向同一系列的共生菌,而系统性抗菌群IgG应答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呈反比。(@mildbreeze)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罗本,gaoch,小肠君,女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析遗传 菌群因素,为心血管个性化医疗铺路~ | 热心肠日报
超14万种肠道病毒“出土”,人类肠道病毒的作用是什么?
3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今日Nature:肺部菌群影响大脑 肠菌毒素唤醒噬菌体 | 热心肠日报
正确传播菌群研究成果,势在必行!
今日Science:肠有炎症,脑易焦虑?关键机制被揭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