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AT COMMUN:研究揭示SIRT3调控结直肠癌机制


景杰生物/报道 

编者按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中国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

目前,治疗结直肠癌主要依靠手术切除肿瘤结合放、化疗辅助等手段。从结直肠癌的致病机制以及影响疾病进程的遗传、表观遗传、代谢等因素出发,寻求新的诊断方法、药物靶点和预后干预手段十分必要。研究表明组蛋白、某些非组蛋白异常去乙酰化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相关分子机制等仍然未知。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巍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崔龙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长寿基因'SIRT3调控一碳单位代谢酶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新分子机制,为开发治疗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家专业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主要去乙酰化酶SIRT3在葡萄糖饥饿的情况下,能直接结合一碳单位代谢通路中一个关键代谢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并能去除SHMT2 K95的乙酰化修饰,稳定SHMT2的细胞内表达以及维持SHMT2的高活性。

SHMT2主要负责细胞内丝氨酸和甘氨酸的相互转换,高活性的SHMT2能帮助细胞抵抗线粒体的活性氧压力,并保证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供应从而满足癌细胞快速增殖的需要。

研究人员在结直肠癌病人样本中发现,SIRT3和SHMT2协同高表达,相应地SHMT2 K95的乙酰化程度低。对SHMT2 K95的乙酰化修饰促进了E3连接酶TRIM21的结合,并导致乙酰化的SHMT2通过K63多聚泛素依赖的大自噬途径降解。这种修饰也削弱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速率和成瘤能力。

在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中,Sirt3基因的缺失显著降低小鼠小肠的肿瘤大小和数量。免疫组化染色表明Sirt3敲除小鼠的肿瘤细胞中SHMT2的表达量明显减少。

本研究还对SHMT2突变体进行了结构解析,发现SHMT2 K95突变成R/Q则破坏了SHMT2完整的功能性四聚体结构,从而降低了其对底物丝氨酸的亲和,降低酶的活性。

综上所述,此研究揭示了SIRT3-SHMT2调控轴在结直肠癌发生中发挥的作用,为开发靶向SIRT3-SHMT2调控轴治疗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Zhen Wei, et al. (2018), Deacetylation of 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2 by SIRT3 promotes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祸从口入”---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可以酰化修饰组蛋白
Cell Reports | 衰老基因SIRT2 调控丝氨酸合成途径参与肿瘤形成
熊跃、管坤良组揭示代谢节律的调控机理丨特别推荐
【综述】线粒体蛋白翻译后修饰在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
铁死亡的详细介绍
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