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 AACR】亚盛医药多项新药研究登台亮相

一、BCL家族细胞凋亡药物研发

BCL-2基因(B-cell lymphoma-2)是最早发现的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家族的一员,BCL-2家族蛋白通过与促凋亡蛋白BIM、BAD等形成二聚体以及自身二聚,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BCL-2靶点发现至今已有30余年,针对此靶点的研究亦不在少数,但是直至2016年4月,首个靶向抑制剂venetoclax才在美国获批上市。BCL-2靶点成药性难度之高,让许多药企望而却步,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博士曾对其总结为三点:第一,BCL-2靶点的作用机制是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靶点的结合界面相对较大;第二,在诸多类似作用机制(PPI)的靶点中,BCL-2靶点结合口袋相对较大,有13~15个氨基酸;第三,BCL-2靶点位于线粒体膜上,由于线粒体细胞具有双膜,药物需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后再作用于线粒体膜上。在充分了解背后的机制后,亚盛医药迎难而上,两款重磅研发项目APG-1252和APG-2575都选择了BCL-2蛋白家族靶点,其中APG-2575获得了中国首个BCL-2抑制剂的临床批件。在本次AACR大会上,多项关于BCL-2选择性抑制剂APG-2575和新型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APG-1252的研究结果亮相报道。

三项重要研究荟萃

研究一: 预测新型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在实体肿瘤PDX试验中的药物敏感性

专题: BCL-2 家族蛋白

时间: 4月1日(周一)下午1:00—5:00(美国东部时间)

壁报序号: 2503

研究内容简介: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APG-1252的体内作用机制以及与药物敏感性相关的因素。

研究二: BCL-2选择性抑制剂APG-2575与BTK抑制剂在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前异种移植模型中的协同作用

专题: 细胞凋亡、坏死和癌细胞存活

时间: 4月1日(周一)下午1:00—5:00(美国东部时间)

壁报序号: 2058

研究内容简介:近期的研究显示伊布替尼耐药的细胞高表达BCL-2,因此可能对BCL-2抑制剂敏感。在本项临床前研究中观察到,APG-2575和伊布替尼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提示APG-2575可以联合伊布替尼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研究三: BCL-2选择性抑制剂APG-2575和CDK9抑制剂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前肿瘤模型中的协同作用

专题:新型抗肿瘤药物专题1

时间:4月2日(周二)上午8:00—12:00 (美国东部时间)

壁报序号:3068

研究内容简介:在AML和DLBCL中常常观察到BCL-2和MYC的过表达,CDK9调控MYC和MCL-1基因的非核糖体转录,本研究通过临床前肿瘤模型评估了APG-2575联合CDK9抑制剂的疗效。研究结果提示APG-2575和CDK9抑制剂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在AML和DLBCL上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

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左二)、首席科学顾问王少萌(左三)、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右二)、高级副总经理方东(左一)与观众在现场

二、MDM2抑制剂的研发

p53基因是最广泛研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而MDM2是p53的一个最重要的抑制因子,当两者结合的时候,会使p53蛋白降解、活性降低、抑癌作用减弱。以MDM2-p53为靶点设计开发全新机制的抗肿瘤药物,是当下全球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热点与重点之一。然而由于MDM2- p53蛋白相互作用的特殊性给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导致全球该领域临床在研药物屈指可数。全球针对该靶点尚未有上市药物,APG-115是首个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进入中国临床的MDM2-p53抑制剂。在本次AACR大会上,多项关于APG-115的研究结果亮相报道。

二项重要研究荟萃

研究一: MDM2抑制剂APG-115与CDK4/6抑制剂在低分化脂肪肉瘤PDX模型中的协同作用

专题: 分子靶标的鉴定

时间: 4月1日(周一)上午8:00—12:00 (美国东部时间)

壁报序号: 1253

研究内容简介:研究旨在探讨APG-115联合CDK4抑制剂治疗p53野生型、MDM2和CDK4扩增型脂肪肉瘤患者的敏感人群和预测标志物。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上联合使用APG-115和CDK4抑制剂可以使p53野生型、MDM2和CDK4扩增型低分化或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患者受益。

研究二: MDM2抑制剂APG-115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p53及其与PD-1抑制剂的协同作用与肿瘤细胞p53状态无关

专题: 免疫联合疗法2

时间: 4月2日(周二)上午8:00—12:00 (美国东部时间)

壁报: 3192

研究内容简介:本研究在体内外评估了APG-115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APG-115和PD-1单抗联合应用于p53突变的人群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在美国已启动Ⅰ/Ⅱ期临床研究,评估APG-115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联合作用。

三、FAK/ALK/ROS1阻断剂研究

黏着斑激酶(FAK)在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都出现表达量和活性上调现象,残余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增殖、生长和抗凋亡等多个过程,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抗肿瘤靶点之一。目前,多种不同机制的FAK抑制剂正处于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阶段,全球针对该靶点尚未有上市药物,临床前研究显示,亚盛医药的FAK阻断剂APG-2449与现有药物联合,在多个瘤种中显示出有良好的潜力。在本次AACR大会上,多项关于APG-2449的研究结果亮相报道。

除上述创新药外,亚盛医药还有多种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研发,如针对血液肿瘤的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HQP1351,也显示出较好的前景,在去年的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HQP1351治疗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在大会上进行口头报道,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应用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作为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本土创新药研发企业,亚盛医药致力于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疾病创新药物的研发,其研发产品管线主要专注于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的抑制剂,通过抑制BCL-2、IAP或MDM2-p53等,重启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公司现有8个在研新药项目已进入到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Ⅰ~Ⅱ期临床开发阶段。亚盛医药的肿瘤创新药近些年来屡屡亮相国际权威学术大会,充分体现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创新型药企的实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本土创新药物出现,造福于广大患者。 

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博士(右五)、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左六)、高级副总经理唐国志(右一)携团队在AACR现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家药企厉害了!多项研究成果亮相AACR,亚盛医药联合治疗亮了
细数亚盛医药创新之路
亚盛医药:抗肿瘤新药管线深度解读
亚盛医药研究报告:小荷才露尖尖角,细胞凋亡赛道大有可为
AACR大会落幕,有哪些新药值得我们关注?
又一款国产PD1上市了 抗癌免疫针PD1在中国的状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