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蓉蓉教授:癌症不可怕,乐观是第一剂良药


肿瘤科就是这样: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往往不太理想,但只要患者相信、家属理解、医者尽心,虽有遗憾,但从不后悔。


周蓉蓉教授寄语

清晨八点的长沙,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往常这个时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周蓉蓉教授正在进行上午的门诊查房,40余位肿瘤患者已经在排队等候,忙碌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但此刻,她毫不掩饰眼底的坦荡和坚定,“20多年来,我从未有一瞬动摇过从医的决心和信念”周蓉蓉如是说。

 
周蓉蓉教授
 

小时候背着急救箱,长大后拿起柳叶刀

周蓉蓉教授说,成为一名医生对她而言好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小时候,周蓉蓉教授的母亲是水口山职工医院的医生,母亲的工作很忙,所以小小的职工医院就成了她的另一个家。她时常在那里写作业、等母亲下班,觉得每一个穿白大褂、戴护士帽的人都很亲切。职工医院的铁门在人来人往中吱呦呦地来回摇荡,记忆中童年的寒暑假生活也就一晃而过了。
 
可能也是母亲的缘故,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周蓉蓉负责班上的卫生后勤工作。每一次班级活动,她都背着小小的红色十字急救箱跟在队伍的后面,这让年幼的周蓉蓉觉得无比神气。小小的急救箱里装着碘伏、紫药水、酒精、绷带等急救物品,周蓉蓉教授不记得她到底帮助了哪些人,“但我记得急救箱上鲜艳的红十字。”
 
这些小事情,在年幼的周蓉蓉心底埋了一颗种子。职工医院的见闻,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就像一场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最终在周蓉蓉教授的心里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所以填报高考志愿时,周蓉蓉教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前身)。硕士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手执柳叶刀的外科医生。
 

我选择了肿瘤科,肿瘤科也选择了我

外科医生?对!周蓉蓉教授在近6年的外科医生生涯后,于1999年9月前往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从事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博士后工作,2002年回国后在湘雅医院肿瘤科开始恶性肿瘤的放化疗临床工作。
 
为什么一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最后成为了肿瘤科的专家呢?“我选择了肿瘤科,肿瘤科也选择了我。”周蓉蓉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美国的两年半时间,使周蓉蓉教授的从业观念发生很大的改变。在美国学习期间,她接触了大量肿瘤患者,学习了恶性肿瘤的放化疗临床工作,并逐渐意识到除了外科切除外,放化疗在肿瘤治疗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回国后,周蓉蓉教授得知外公和公公都患了恶性肿瘤,“上以疗君亲之疾”几乎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愿,看着家人饱受病痛折磨,周蓉蓉教授也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从业方向。
 
正好当时湘雅亟需肿瘤方向的专业人才,留美归来的周蓉蓉教授成为了不可多得的选择。此后,周蓉蓉教授与科里的同事们在国内率先开展头颈部肿瘤及胸部肿瘤的调强放疗技术(IMRT),从此湘雅医院放射治疗迈入精确放疗时代。

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周蓉蓉再次前往美国排名第一的肿瘤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Radiation Department进修一年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回国以后成为肿瘤科胸部肿瘤的学科带头人,开展了一系列胸部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并获得了中南大学及湘雅医院的临床医疗新技术一等奖。
 

“从事肿瘤16年,我依然没有看淡生死”

医院是生命迎来送往的场所,医生每天都在见证生命的诞生与消亡,肿瘤医生更是如此。
 
在佛语里,“看淡生死”似乎是每一个平凡人的修行,但绝对不是肿瘤医生的修行。很多人认为罹患绝症的患者,可能会像一枝折断的花,尽管你替它浇水施肥,它还是会慢慢流失生气,慢慢枯萎,直至凋零。最开始你会为这枝花流泪,之后可能只会在日复一日、数不胜数的消逝中留下一声叹息。
 
2019年,是周蓉蓉教授从事肿瘤工作的第18年,但她说:“我没有看淡生死,我依然敬畏生命。从事肿瘤以来,周蓉蓉教授见证了许多患者的抗“癌”之路。
 
但她依旧记得第一个离世的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合并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猝然离去。谈到这里,周蓉蓉教授敛住了笑容,“现在想来那种无力感还是很清晰,”她又收拢了手指。
 
周蓉蓉教授认为癌症患者每一天的生命,都是医患共同配合、同死神作战的胜利果实。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国家,患者和医生都会向上帝祷告,希望得到他的庇护和保佑。这种期待奇迹和向往生命的寄托,就像一种安慰疗法,无效但是有用。
 

工作中的周蓉蓉教授

肿瘤医生的成就感:“拥抱”和“重逢”

前几天,周蓉蓉教授送走了她的一位老患者。
 
这位食管癌患者,反反复复入院治疗多次,疗效都不太好,最终大出血身亡。得知消息后,周蓉蓉教授匆忙赶到病房。刚进病房,就有人迎面扑来,紧紧地抱住了她。这人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抱住她。
 
松开之后,周蓉蓉教授才发现是患者的女儿。患者的两个女儿先后用紧紧拥抱表示感谢,虽然悲痛但是依旧给予医生最有力的支持和理解。“这是我觉得最感动的时刻,”周蓉蓉教授稍稍加高了声调。
 
肿瘤科就是这样: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往往不太理想,但只要患者相信、家属理解、医者尽心,虽有遗憾,但从不后悔。
 
讲到这里,周蓉蓉教授忽然用一种惊喜的语气说:“我之前去爬岳麓山,就遇到一个意外之喜,这大概就是肿瘤医生的成就感吧。”
 
原来,周蓉蓉教授和朋友去爬山踏青,在路上,一位年轻男子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周大夫,您还记得我么?”显然,周蓉蓉教授对眼前的男子没有什么印象。她努力在脑海中搜寻时,男子把他的妻儿牵过来,说道:“我是您十年前的病人啊。”
 
周蓉蓉教授终于有了印象,这是她十年前的鼻咽癌患者,那时男子才20出头,如今却为人夫为人父,已经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了。“患者回归正常的家庭、社会生活,这大概是我们最想要见到的场景了。”周蓉蓉教授感慨道。
 
肿瘤医生就是这样,他们希望患者在医院“劫后余生”,期待在医院之外“久别重逢”。
 

癌症不可怕,乐观是第一剂良药

周蓉蓉教授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就是她认为无论多绝望,都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她认为癌症并不可怕。一方面,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精准医疗的发展,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来对抗癌症;另一方面,只要我们做到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按时体检,就可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疾病的转归和预后都会大幅提高。
 
周蓉蓉教授表示,如果不幸罹患癌症,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甚至焦虑的心理变化。医生要特别关心患者的情绪,给他勇气和信心。
 
从医多年,周蓉蓉教授始终保持笑容和活力,她相信,医生的乐观积极是会感染患者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过好每一天,活在当下。
 
整个肿瘤科的氛围都很好,病区走廊的墙上,挂着许多精致的画作。“这些都是科室的患者和医生画的。”周蓉蓉教授自豪地介绍。

肿瘤科病区走廊的墙上挂着许多精致的画作
 
五彩缤纷的颜料出现在医院里,给看起来纯白冰冷的医院增添了很多不一样的感觉。画画这种创作可以祛除患者的焦虑和郁闷,填充虚无感,同时获得成就感。
 
周蓉蓉教授的乐观和活力来源于她自身对生活的热情。脱下白大褂,她喜欢打羽毛球、瑜伽、搏击.....“我可是医生里打球打得最好的,”周蓉蓉教授骄傲地说起她曾是湖南省医生羽毛球比赛冠军。周蓉蓉教授认为,医生是一个脑力劳动及高压力的职业,所以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医生的健康也是患者健康的保障之一。

周蓉蓉教授参加羽毛球比赛
 
最后,周蓉蓉教授为“医学界”的读者送上了医师节的节日寄语:“因为信任,所以尊重;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担当,所以追求;我们不辜负患者以性命相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祝天下所有医生节日快乐!”
 
专家简介

周蓉蓉教授

周蓉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科教研室副主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近距离治疗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立体定向专业学组副组长、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委员。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 风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胰腺癌荐医
梁寒:尖刀上的舞蹈,缘来是医
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这100位肺癌医生共同做了一件事!
对话著名肺癌专家周彩存:只满足治病,不是好医生
肿瘤标志物升高=肿瘤?肿瘤科主任:4种情况就没事
政府、专家、基层医生、互联网、投资:五管齐下提升县域肿瘤诊疗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