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大清第一王爷,问鼎中原的首功,为何死后却被掘墓鞭尸?

来源:轱辘岛(ID:guludao)

作者:月岛主

满清前两位领导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还没来得及立嗣就溘然长逝。留下兄弟子孙们围绕至尊之位展开凶险万分的夺位之战。

而这先后两次满清内部权力的斗争,都对今天本文的主角多尔衮影响深远。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在努尔哈赤众多妻子中后来居上,成功做到了大福晋的位置,而自幼聪明伶俐的多尔衮也颇受努尔哈赤宠爱。虽然如此,但在努尔哈赤去世那一年多尔衮年仅十五岁,其实并不在继承人的考量范围之中。真正称得上竞争对手的要数努尔哈赤的二子代善和八子皇太极。

第一次夺位之战的胆识过人老谋深算皇太极老早做了万全准备,牢牢掌握了场面的局势,获得了各贝勒大臣的支持,稳坐大汗之位。那时的多尔衮连做他对手的资格都没有,也自然不会像影视剧里演得那样,皇太极不仅横刀夺爱抢走了多尔衮最爱的女人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还霸占了属于他的汗位。

不过这之后皇太极伪造努尔哈赤遗旨逼阿巴亥殉葬倒是真的,毕竟身为阿巴亥身为大福晋,还有三个天资聪慧的儿子。日后他们羽翼渐丰,更加难以控制,皇太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会处死阿巴亥。

可怜少年多尔衮虽然没有卷入权力斗争中,却一次性痛失双亲,联想到日后他对于权力的渴望与角逐,想必与此刻所承受的难以想象的痛苦有关。这一次皇太极轻松胜利,成为了真龙,也逼出了日后的另一条龙,潜龙在渊的多尔衮。

总得来说皇太极还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领导,建立大清称帝,其在位的17年间也正是多尔衮大放异彩的时期,南征北战期间多尔衮展现了极高的军事天赋,屡立战功不说。也得到了皇太极充分的信任,年仅24岁的多尔衮便获封和硕睿亲王,位列六王中的第三位。而且如遇到皇太极亲征的情况,往往是由多尔衮留守后方统筹大局,也培养了其在处理政务上的能力。

现在倒也无法判断皇太极在位时多尔衮有没有觊觎皇位之心,他尽忠职守,事必躬亲,像一条潜伏着龙,伺时而动。而很快,机会就摆在了他面前。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自从皇太极最为宠爱的宸妃离世之后,他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本来龙精虎猛的身子骨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看来皇太极才是真正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主,这一年的八月,皇太极猝死在盛京,追随宸妃而去。也和他父亲努尔哈赤一样,死前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只言片语,又一场皇位之争一触即发。

这一回,在上次皇位争夺战中曾经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殉葬却无能为力的配角多尔衮,如今已是绝对的主角。文武双全且战功卓著的多尔衮,身后更是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同胞兄弟和八旗中最为精锐的两白旗做后盾。但多尔衮对手也不容小觑,他就是皇太极的长子,同样实力雄厚的豪格。

按照传统来说,豪格作为皇长子,背后又有皇室亲兵两黄旗支持,自身又是正蓝旗旗主,是理所当然的第一继承人。但无奈多尔衮势力太过强大,支持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因此这场皇位争夺战异常激烈,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兵戎相见,血染清宫的惨剧。

那一天满清内部各高层人员齐聚崇政殿,关于皇位的归属问题召开了王大臣会议。其中多尔衮和豪格的人手在外都已全副武装,蓄势待发。这一场决定满清命运生死攸关的谈判开始了。

会议上豪格一派率先发难,其亲信鳌拜等人更是带剑入殿,力主立皇子为帝。而多尔衮的两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寸步不让,坚决拥护多尔衮即位。场面一下陷入了僵局,剑拔弩张的气氛压抑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此刻多尔衮的内心情绪也是翻江倒海,但他的大脑仍在高速运转,计算着各种得失利弊。权衡再三后多尔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咱俩谁都别当这个皇帝了,把皇位让给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

原因是什么呢?如果用浪漫主义来解读,因为福临是孝庄的儿子,多尔衮深爱庄妃,不想让她失望。当然我们应该用现实主义来解读,多尔衮称帝并没有完全的把握,豪格一派相当强势,如果火拼起来,就算能取胜,必然造成满清内部的四分五裂,毁了如今的大好形势。多尔衮的考量是,在立皇子的前提下,既然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给豪格,拥立幼帝顺治,实在是最好的选择。

眼见多尔衮做出了让步,豪格自然也不好强硬到底,同意了这一提议。殊不知多尔衮这一招以退为进却是杀手锏。顺治即位,虽是皇太极的儿子,但年幼的他当然没有参政的能力,而是由镶蓝旗主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共同辅政。济尔哈朗是个聪明人,不愿搅这一趟浑水,选择了明哲保身这条路,大权旁落摄政王多尔衮。

这之后多尔衮也开始了他明末清初乱世中无与伦比的表演。对内多尔衮打压豪格派系大权独揽,对外策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最后逼得他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多尔衮领大军轻松入主中原,并力排众议,当机立断地将大清首都由沈阳迁到了北京。为日后清朝统一中原、雄霸九州铺平了道路。

乾隆帝后来为多尔衮平反时对其给予了评价:“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这是对其一生功绩最好的肯定。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替多尔衮平反呢?自然要数顺治帝和多尔衮的矛盾了。影视剧里之所以将多尔衮和孝庄描绘为一对苦命鸳鸯,究其根本是因为野史里提到了多尔衮称摄政王后,孝庄下嫁,所以也造成了顺治对多尔衮一直很反感。

大家也别意外,那时候女真人是有这样的习俗,丈夫早逝,将遗孀托付给弟弟或者儿子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说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太后下嫁”一事成了相当有争议的一个议题。

有一些证据,比如多尔衮原先称号叔父摄政王,到后来称为皇父摄政王。再比如孝庄太后临终前,要求孙子康熙不要让她与皇太极合葬,是否是因为曾经下嫁多尔衮的缘故呢?这些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说回多尔衮,在其当摄政王的那几年,可以说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各项仪仗已与皇帝看齐。清朝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势力,创立制度重用汉官,也有过剃发易服等残忍的压迫,总之整个混乱的局势,被他稳定了下来。

这之后正值人生巅峰的多尔衮,却在顺治七年的八月外出狩猎的途中坠马重伤,不治身亡,时年三十九岁。在马背上战斗了半生的多尔衮,却死在马背下,实在让人惊讶。

当时多尔衮的葬礼规格也是皇帝级别的大葬。可是仅仅过了两月,被其压制已久的顺治帝就展开了对多尔衮的清算,历数了他各种罪状,掘墓砍头鞭尸,撤除了他所有爵位名号,连陪葬的礼器都挖了回来,顺治帝也真够务实的。多尔衮的派系被顺治帝一网打尽,一龙之后又有一龙,顺治帝也不甘心做个傀儡。

为大清入主中原立下不世之功的多尔衮,却因权力斗争,在死后受到如此屈辱,实在让人寒心。直到百年后的乾隆帝,才顶住压力为其翻案,有了上面那番论断,算是还了这位大清第一位王爷一个公道。

近期文章:真实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矢志不渝的大清忠臣,却落得孤老狱中的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尔衮有做皇帝的心却没做皇帝的命
清朝原本有13个皇帝,为何其中有1人被“开除”?
多尔衮扶持顺治登上皇位,帮他入主中原,为何最后却遭他清算
多尔衮拥立顺治继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后为何被挖坟鞭尸?
多尔衮:离皇位最近, 离爱情最远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至死也没做皇帝,为什么能称“清成宗”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