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人更有机会在名企脱颖而出?

每周二原创:职场学习类干货

每周五原创:解读经典,笑看职场


名企最看重的三大能力,专业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95后第一份工作平均7个月就跳槽?


最近看了一份职场调查数据,统计了不同年代的职场人第一次跳槽的时间,结果显示,70后是工作51个月之后,而到了95后,仅7个月。



分析原因,除了95后更加追求自我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好赛道”的作用——借用巴菲特的理论:职场生涯就像“滚雪球”,想要雪球滚得大,赛道要足够长,赛道上的雪要足够多。


名企就是这样的好赛道,内部晋升空间更广阔(雪厚)、企业未来发展时间更长(赛道长)。


能够一毕业就从行业知名企业开始职场生涯的第一步,固然好,可你就算你从985、211出来,直接进名企的机会也不大,毕竟校招只是企业招聘的一小部分。


更现实的做法是在工作后的两三年内,通过跳槽进入名企。


就我与大企业HR平时的沟通结果看,名企和一般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专业性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都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别比较大的是通用能力。


所谓“通用能力”是指任何专业条线上的员工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沟通表达、统筹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等。


这篇文章,我就从名企最看重的三种“通用能力”讲起。



名企最看重的 “通用能力”之一:“逻辑与沟通”能力


从小公司开始职场生涯的人,接到任务后,第一件事往往是想“我该怎么着手处理”;而在大公司做过几年的人,接到任务后,第一个念头是“谁能给我帮助”、“我需要配合谁的工作”。


一般而言,公司规模越小,越强调员工的单兵作战能力;规模越大,越讲究团队协同,员工的沟通能力就越重要。


大公司的部门多,层级多,协作多,沟通成本很高,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拎出主线,并且把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而且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话负责。


所以,我把逻辑与沟通能力列为“进名企”最重要的通用技能的第一个。


之所以把“逻辑与沟通”放在一起,因为它们“互为表里”关系,逻辑能力是“想明白”,是从材料到观点;表达沟通能力是“说清楚”,是从观点到语言材料。


所以我们平时感觉到的“表达沟通能力差”其实有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弱,根本就是对事情的理解不透彻,思路不清;另一种才是真正的“表达沟通能力差”,区别就是他们思考时思路流畅,可缺乏沟通的技巧。


从小企业到名企,最容易出问题是后者。因为大脑中的逻辑是清晰的,只是如何展开的问题。


商业情景下的沟通,就有很多套路可循,比如“金字塔原理”,总体上掌握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养成沟通的习惯。


在一个资源丰富的大企业中,越多人知道你“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想要什么结果”,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拥有良好的沟通习惯的人,更有机会在大企业把握机会。


 

名企最看重的 “通用能力”之二:团队协作能力


俗话说: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小企业要走快,因为慢就意味着死亡,大公司的安全边际较高,“走得远”更重要。


在很多小公司,“缺乏团队意识”常常是老板针对那些太有个性的员工的批评。但在大公司,团队是最基本的作战单元,管理者并不想看见业务过于依赖某个“明星员工”,而更希望业务是由流程和团队协作推进的,因此,“团队意识”绝不是一句空话。


大企业的面试或培训中常有一个叫“会议挑战”的内容:让几名员工参与模拟会议,每人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讨论,确定未来的计划。


做计划不难,难的是需要大家一致同意,就像这个培训中大家的表现一样——个人与团队,常常是一对矛盾。


大公司竞争激烈,小圈子众多,太过循规蹈矩的员工,常常因缺乏关注而丧失晋升机会;


而个人能力强的人,通常内心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但作为团队的一员,又要学会掩饰自己的竞争本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努力影响其他成员,说服团队的同时,也要付出必要的妥协。


这些人就是职场上被视为“发动机”的团队成员,他们职位不高,却常常成为“工作流”的推动者,他们关注结果,注重沟通,愿意承担责任并且为之付出。


“团队协作”能力强者在“非管理者”中有下面的特征:


  • 善于活跃团队气氛,善于发现团队其他成员的长处;

  • 在沟通中,聚集共同目标、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不做无益争论;

  • 能够跳出团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也能与公司高层沟通,巧妙地运用这些外部力量,完成团队的目标……


团队协作能力强者,因为具备未来管理者的潜力,更有机会在名企脱颖而出。


名企最看重的 “通用能力”之三:商业视野


管理层常常会留心那些具有“管理者气质”的下属,以便日后自己晋升时,现在的位置有“自己人”去接替。


名企培训中常常有“模拟日常管理决策”的环节,要求学员在阅读邮件、听取汇报、与客户洽谈后,立刻给出解决方案。其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团队内部分歧、流程问题、跨部门协作、高层意见、新商业机会、客户投诉等各种实际工作中“只有想不到,没有碰不到”的问题。 


商业决策判断能力,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判断、分析、决策,前提是见多识广,熟悉某类问题的解决框架,善于在复杂的事件中找到核心逻辑,这些都属于“商业视野”的一部分。


“良好的商业视野”的形成,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我的一位读者在进入名企的面试中,用波特的竞争五力理论解释了自己原来公司的优势和问题,虽然有点牵强,但足以证明他广阔的商业视野。


其次,在理解行业内的动态时,不要只关心八卦,要关注其深层的商业逻辑。


比如在滴滴遭遇的一系列丑闻中,如果你只是泛泛而谈内部管理问题、商业道德问题,显然还停留在行业八卦的层面。如果你能从滴滴的发展战略、竞争状况、产品体系、管理模式……等等商业逻辑出发谈你的看法,就算不正确,也能证明你商业分析能力。


最后,视野要广阔,不要只关心商业资讯,社会人文自然科学都要有所涉猎,商业决策背后是人,商业逻辑背后也是人性。


普华永道You Plus特训计划


名企最看重的三种“通用能力”分别对应了“人、组织、商业竞争”这三个最重要的企业经营要素,看似简单,其实是个系统工程。


所以,进入名企最好的方法还是参加专门的培训计划,比如普华永道的You Plus特训计划。



普华永道的大名,大家都不会陌生,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还拥有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商务技能培训机构,You Plus特训计划就是普华永道打造的首个国际商务培训项目,为期12 个 月,聚焦实战应用,由6个月课堂教学和 6个月实践培训组成 。

 


在这12个月里,你可以收获:



普华永道的You Plus特训计划核心课程



首期班学员实践与工作机会


部分You Plus 特训计划首期班学员毕业后——


小颖: 加入瑞士诺华战略咨询部(全职 OFFER

刘林:加入摩根大通Analyst II(全职 OFFER)   

殷之声:加入Inditex (ZARA母公司)物流部门(全职 OFFER)   

徐辉:加入赛默飞世尔Corporate Finance 部门(管理培训生)     


更多学员入职:




加入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有这么多年工作经验,能不能改行做咨询、培训?
低调:我做APP这件事(一)相关思考
职场中的十个通用能力, 你能达到几级标准?
【转载版】如何打造职场稀缺性,这五件事,会让你终身受益
南阳市沟通培训班
团队销售职场培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