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文 | 牙谷牙狗

1982年4月,《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对叶永烈的科幻小说《自食其果》做出强烈批评。

文章中写到:“这不仅是对科学的污染,同样是对文学的污染”。

随后的几天,《中国青年报》与多名科幻作家展开笔战,最终以叶永烈宣布停止科幻创作结束。同年,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脑血栓突发,停下了手中幻想宇宙的笔。

中国科幻文学事业,在1983年哀鸿遍野。

郑文光、叶永烈

一直到6年后,长期对科幻文学拥有强烈感情的《科幻世界》主编杨潇,决定“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但当时的文学市场,深受下海浪潮的影响,像电影《流浪地球》中所说,人们都关心一种叫做钱的东西,哪有时间仰望星空?

杨潇不信邪。8天8夜的火车,她从北京到俄罗斯再到海牙,拖着肿胀的双腿,将“世界科幻年会”的举办权,从波兰手中抢过来。

年会后,她带着编辑部所有编辑,一所一所学校的跑,劝说校方“看《科学世界》不是玩物丧志”,请求允许学生征订杂志。

读者有了,但杂志社送货人手不够。杨潇二话不说脱掉高跟鞋,蹬着三轮车亲自将一捆捆杂志,送到无数学子手中。

像“火种计划”一样,杨潇拯救了中国科幻市场,也在无数少年心里,种下了科幻的种子。

2000年,娘子关发电厂员工刘慈欣鼓起勇气,将自己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投递过去。

19岁少年郭帆,看完这篇小说后,激动不已。立志做导演的他暗暗发誓,此后的某天,一定要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

每一段伟大的人生,都少不了一个伟大的梦想,郭帆同样如此。

从很小开始,郭帆就喜欢电影,VCD盛行的年代,他常常在音像店流连忘返,淘来一堆碟躲在房间里看。

15岁那年,郭帆听说科幻电影《终结者2》在全球好评如潮,赶忙跑到音像店里买来。

正是这部在世界科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电影,唤起了郭帆心中的科幻梦。片中从未来穿越而来的施瓦辛格,扛着机枪,拯救了地球未来的领袖约翰康能。

郭帆被剧情紧紧揪住,热血沸腾的他彻夜未眠,满脑子都是史上第一款液态金属机器人的模样。

年少的他暗下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拍出比好莱坞更优秀的科幻电影。

1999年世纪之交,郭帆高考,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把第一志愿改为北京电影学院,踌躇满志地走进考场。

语文试卷发下后,他率先翻到尾页,看到大作文的题目赫然印着八个大字“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这是“科幻”题材作品第一次出现在高考作文题目上。郭帆颇为激动,此前他钟爱的杂志《科幻世界》,曾刊登过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

洋洋洒洒800字,郭帆在科幻命题下加入爱情元素,结尾设置了意外的反转。最终,这篇作文拿下接近满分的成绩。

尽管语文成绩优异,那年北京电影学院最终却未在山东招生,绝望的郭帆被迫接受家人的建议,远赴海南大学,成为法律专业的本科生。

失落充斥着郭帆的少年心,他似乎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刚开始我真的有一颗为法律奉献的心。”

在海南温润的气候滋养下,夜深人静,郭帆躺在宿舍的床上,曾经看过的电影在眼前一一略过,他问自己:“到了80岁,躺在椅子上回忆时光,你会为放弃电影而后悔吗?”

清早起床,郭帆找到了答案——一定会。于是他攒钱买了台摄像机,开始拍摄短片练手。

郭帆明白,人这一辈子想要成事,无非就是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放在钟爱的事业上。

马云从互联网刚刚在中国铺开就梦想让中国没有难做的生意;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年轻时就渴望为所有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交软件;吴京从19岁踏入片场,就渴望开创属于自己的功夫时代。

人若没有梦想,注定是条咸鱼。

大学时,郭帆几乎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电影梦想上。少年时大量的阅片经验,让郭帆对于画面和构图极有天赋,作品屡屡获得国际大奖。

凭借在画面上的出色表现力,毕业后,郭帆得以在旅游卫视《亚洲音乐中心节目组》,担任节目包装监制的职务。

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2009年,已经近乎30岁的郭帆,重新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成为了一名导演。

随后,处女作《李献计历险记》登上荧幕。令人尴尬的是,郭帆的处女作不仅票房失败,口碑同样也遭遇了滑铁卢。

郭帆一度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导演,彻夜反思,痛定思痛。2014年,郭帆携《同桌的你》回归大荧幕,一举拿下4.7亿票房,一扫此前的晦气。

在《同桌的你》以低成本拿下高票房的同时,国内青春片流行开来。热钱不断涌入,大IP,小鲜肉,高投资。

最疯狂时,郭帆的电脑里存着两百多部公司给过来的青春片剧本,每一部都能让郭帆名利双收。

但郭帆却并没有被大环境腐蚀,像是15岁那年蹲在电视机前看《终结者2》的少年一样,他仍旧执着地渴望着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科幻片。

他买了很多天体物理学的书,甚至连量子物理郭帆也有涉猎。“没事就一点点啃,为拍科幻片做准备。”

人们很难想象,一位80后风头正劲的导演,会放弃眼前赚钱的青春片不拍,一头扎进科幻电影的圈子里。

甚至有同行导演评价他:“这样的人,不是傻就是蠢。”

经纪人李晶也看不下去了,说了郭帆几句。被逼急了的郭帆回怼到:“你不要再催我了,我知道两年没接戏,你也两年没开张,但我们能不能一起再等一等。”

那几年是郭帆最为失意的时刻,没有人支持,没有人理解,无数个暗夜无光的日子,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科幻电影梦想,从未放弃。

2014年,郭帆作为中国电影局组织前往派拉蒙短期“访学”代表团的一员。在行程即将结束的欢送会上,郁郁不得志的郭帆问台下的美国人:“你们看中国电影吗?”

美国人笑笑摇头。

郭帆怒了,尽管在访学过程中,郭帆早就意识到中美电影之间的差异,但他还是暗自在心里较劲:“我一定拍一部中国的科幻片给你们瞧瞧!”

执着一直是郭帆身上最大的闪光点,他曾说:“不管我曾经距离我的梦想有多远,我都会一步一步执着地走下去。心之所向,虽远必达。这是我的信条。

郭帆明白,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捷径,要想获得前人从未有过的成功,就要付出前人难以承受的代价。

科幻电影十分考究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实力。不仅需要导演、编剧非凡的想象力,更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辅助拍摄,技术精湛的后期团队参与特效制作。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科幻电影经历过漫长的空白期,科幻工业基本等同于废墟,荧幕上仍旧是五毛钱特效刷屏的作品。

但中国的观众,早已走到了电影工业前头,面对《阿凡达》、《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顶级科幻片的熏陶,中国电影观众的口味被吊的越来越高。

郭帆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他在交流现场回答到:“要循序渐进,先让大家接受世界观,从本土概念出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刘慈欣、郭帆

2015年,郭帆接到了中影公司总经理凌红的电话。见面后,她将三本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摆在桌子上,问他:“你选一部,喜欢哪个?”

郭帆一眼挑中《流浪地球》,“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看过,小说非常出色!”

郭帆不知道的是,中影之前早就找过长期拍摄科幻片的国际名导,其中就包括卡梅隆。但他一口拒绝,并告诉中影:“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拍出好科幻片的能力。”

机会落到郭帆头上,公司给出的条件是,“你先做着试试,不行再换人。”

尽管只是一次试的机会,郭帆却把它当成了唯一的希望。他前期自己投资100万,组建10人的团队。

郭帆想要拥有一个逻辑完美的剧本,为此他每天开车去中科院,找科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闲聊,整整三个月打磨出框架。

随后拉着几位编剧,花了8个月的时间,合作整理了近100年的地球编年史。

从2007年中国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到2030年,联合政府开始着手“流浪地球”计划,每一个镜头郭帆都和团队彻夜推敲,以求合理性。

为了电影的效果逼真,郭帆制作了整整3000张概念图,详细到包括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左右场景所有细节;8000多张电影分镜头的制作,其中蕴含的细节,几乎涉及到电影的每一步拍摄。

《流浪地球》编年史

郭帆用自己的非凡的付出和足够的诚意打动了中影、万达、北京文化三家上市公司。经过严苛的评估,最终将这部电影的导筒,交到了郭帆的手上。

命运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执着追梦的人,只有那些疯狂到被认为是傻子、疯子的人,才最终能够收获平常人难以收获的成功。

正如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郭帆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有着一种纯粹的执念。放弃赚钱的青春片,在没有得到真正拍摄机会时,就不计成本的投入,他心里想的始终只有电影质量的好坏。

为此他给剧组定下规矩:第一,不请流量小生,要打造一部真正能看的电影。第二,所有设备能用中国制造的,都用中国制造,这是一部纯正的中国电影。

但郭帆还是没有意识到,在薄弱科幻基础上,拍摄一部观众说好看的科幻片难度有多大,“原以为困难是到脚脖子,一脚迈进去,才发现已经到脖子了”。

为了电影效果,郭帆坚持实景拍摄。剧组在青岛搭建了相当于15个足球场大的摄影棚,包括地下城、空间站等真实的内景。

为了真实性,郭帆通过三维建模,3D打印等技术,打磨出1万多件道具,力求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质量的提升,必然伴随投资的增加,前期1亿元投资花完后,迟迟不见回报的万达决定撤资,郭帆雪上加霜。

那是郭帆最为绝望的时刻,本土科幻片市场未卜,一旦自己的电影再次失败,若干年内,几乎在没有人敢碰这一题材,中国科幻将真正陷入沉寂。

为了梦想能够延续,郭帆将自己全部积蓄900万拿出来,为剧组提供资金,继续没日没夜的奋战在工作一线。

这样纯碎的精神也感染着剧组的每一个人。

66岁高龄的吴孟达,坚持穿着几十斤重的外骨骼吊威亚,即便每拍几分钟就要吸氧,他仍坚持完成规定动作。

他鼓励所有剧组人员:“有生之年能够在中国影史上留下一页,值了。”

整个剧组到后来几乎没有人以赚钱为目的,制片人龚格尔将自己的车卖了,摄像刘寅自费买来几百万的拍摄设备,支持电影完成。

演员片酬一降再降,所有部门都在亏损。越来越多的人在推动剧组前进,从不改编作品的刘慈欣担任了电影监制,刘欢为电影创作片尾曲,陈坤、徐峥等一众明星自发宣传。

演员吴京更是全力资助郭帆,不仅从客串变成主演不拿一分片酬,更是投资6000万,帮助郭帆完成梦想。

他鼓励郭帆说:“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我们已经成功了,参与这部电影制作的7000人,将来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

所有人都抱着一种纯粹的心态,去完成属于自己的科幻梦想,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像电影中150万人拯救地球一样,拯救剧组。

2018年5月4日,《流浪地球》正式杀青。郭帆在通告单的空白处,写了句话:“如果你要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所有人看完都哭了,分组导演郁刚站起大喊:“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牛逼!”

今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正式上映,凭借9.3分的超高口碑,《流浪地球》彻底炸开了中国电影市场。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已经拿下40亿票房,超越《红海行动》,成为中国影史第二。

有专家预测,它最终的票房很可能超过《战狼2》,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

对梦想执着、纯粹的坚持最终迎来回报。原作者刘慈欣评价它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的电影。”

甚至曾经郭帆的偶像,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向郭帆发来祝贺:“祝《流浪地球》的宇宙之旅好运,祝中国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但郭帆却并没有被热烈的赞誉冲昏头脑。无数次的打击,无数次的渡劫,郭帆清楚地知道,中国科幻电影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己才38岁,未来有更多优秀的电影需要拍。

他在拍摄过程中,早已写下20万字的《流浪地球电影创作手记》,作为对过去工作的检讨和总结。

希望为中国科幻电影,带来更多的希望和骄傲。

在电影《流浪地球》的结尾,吴京扮演的宇航员拒绝听从人工智能的劝阻,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执着的以牺牲自己的行为,帮助地面点燃木星,拯救地球。

这种明知不可为,舍身取义的做法,令无数人在电影院泪流满面。

尽管当下的中国科幻电影仍旧与好莱坞存在着差距,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国的科幻事业,甚至长期被外国人嘲笑,被中国观众质疑。

但正是因为有了郭帆这样大胆追梦、纯粹付出的人,才让中国一次次创造奇迹,再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记得《流量地球》电影中,当小女孩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念出“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时,所有的观众都笑了。

可当地球陷入危机,所有人生还机会几乎为零的时候,观众再次听到这句话,不免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部电影,有时更像一段人生。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们拼了性命也要去追逐的希望与梦想。

人这一生,真应该像郭帆一样活出点滋味儿。

当你老了,回首往事,那些热血沸腾的岁月、那些艰苦拼搏的画面都一幕幕呈现在眼前时。

或许,我们也可以像那位导演一样说一句:

“圆了这个梦,老子能吹一辈子牛逼。”

参考资料:

娱乐产业:《中国科幻流浪往事》

AI财经社:《流浪地球创世记 》

贵圈:《流浪地球》:硬核科幻,土法炮制

澎湃新闻:《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的“理智与情感”

拾遗:《流浪地球》诞生记: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牛逼

—The End—

文末相遇,感谢阅读!

将【最人物】置顶/星标

截图发送至后台

我们将从中随机挑选一人

送上一份由【最人物】精心准备的神秘礼物

中奖名单将在第二天的置顶留言中公布

世界那么大,我们想要成全你的小幸运!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最 人 物

点击好看

为梦想喝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仅用三天实现票房逆袭,《流浪地球》能带中国科幻电影跑多远?
7000工作人员、耗时4年打造,「流浪地球」值得被认真对待
【科幻电影】2019年郭帆执导中国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北美路演主创与海外观众交流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口碑炸裂,票房有望超过《战狼2》?
《流浪地球》让吴京成全民偶像,新闻联播盛赞:中国人的浪漫科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