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RRT学社|如何玩转血浆置换?(下篇)

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对多学科的急症或重症的治疗均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危象,为后续治疗博得宝贵的时间。因此,如何「玩转」血浆置换,这是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同志们极为关心的内容。在上篇我们盘点了血浆置换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分类,本篇将有更多关于血浆置换的干货,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1

如何选取合适的置换液[1]

Soul:打造志同道合的交友圈
广告

目前血浆置换液主要有晶体液胶液体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四类,根据临床情况不同,可酌情选用。

2

合理的置换处方才能事半功倍

01

模式选择

展开剩余89%

血浆置换采用 PE 或 TPE 模式;

双重血浆置换采用 DFPP 模式。

图:费森尤斯 multiFiltrate 进行膜式血浆分离的流程图

患者的血液通过过滤器, 血浆在过滤器中进行分离,并泵入滤液袋中。

与胶体渗透压相匹配的置换液被注入到血液回路,然后返回到患者体内。

02

抗 凝

膜式血浆分离可使用肝素、枸橼酸抗凝剂、阿加曲班或其他抗凝剂;

离心式血浆分离采用枸橼酸盐进行抗凝。

03

人体血浆容量估计 PV(ml)[2]

PV = ( 1 - Hct ) x ( b + c x 干体重 )

* 常数 Hct:红细胞比容;

* 常数 b:男性 = 1530,女性 = 864;

* 常数 c:男性 = 41,女性 = 47.2。

如果认为上面的公式太复杂,则可以进行简单的临床估算:

PV = (0.065 x W) x ( 1 - Hct )

04

治疗频率

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浆中抗原、抗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均减少,且血浆蛋白浓度亦明显下降。此时血管内外蛋白需重新分布,血管外蛋白逐渐进入血管内,使内外达平衡[3]。

根据血浆蛋白动力学研究结果,血浆置换的频度决定于各蛋白的半衰期,使血管分布的百分比在体内的分布容积置换的血浆量及置换后各种蛋白成分的反跳(包括再合成和由淋巴系统或血管外间隙到血管内的再分布)的速度。一般再置换后 24~48 小时,血管内外蛋白达平衡,故以每隔 24~48 小时置换 1 次为宜[3]。

05

参数设置

  • 置换速度:1000~1500 ml/h。
  • 血流率:80~150 ml/min[4]。 膜式血浆分离 100~150 ml/min;离心式血浆分离 40~60 ml/min。
  • 血浆分离速率:20-30 ml/min,置换过程约 3 h。血浆置换过程中,跨膜压不超过 100 mmHg,以免发生血浆分离器破膜[4]。 双重血浆置换的血浆分离速度:血流速度的 20%~30%;弃浆泵的速率为血浆分离泵速率的 15%。
  • 新鲜血浆的输注速率:选用血浆或 4%-5% 白蛋白液,与血浆分浆速度相同,加温至 37℃[4]。

06

治疗时间

单重血浆置换每次 2 小时左右,即每次治疗置换出 2000~3000 ml 血浆弃掉。双重血浆置换每次 3~5 个小时。

3

警惕常见的并发症[5]

1、过敏反应:受者体内的抗 IgA 抗体与供者血浆内的 IgA 发生抗原抗体反应[4]。

处理措施:在治疗前,可给予患者 GC 和/或抗组胺药物预防,若患者在 PE 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发热、畏寒、气促等,可暂停或减慢血浆泵速,予抗过敏药及吸氧治疗,待稳定后继续,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停止置换,进行吸氧抗休克治疗。

2、低钙血症:新鲜血浆或应用枸橼酸抗凝时易出现低钙血症。

处理措施:可在治疗前、治疗时口服或静脉输注钙剂防治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严格控制血流速度,避免因枸橼酸盐输入过快而致血清游离钙急剧下降。

3、钾离子紊乱:应用新鲜冰冻血浆置换时,因其中含有大量钾离子,可引起高钾血症,应用白蛋白置换时,因其中不含钾,可出现低钾血症,易致心律失常。

处理措施: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时,可在置换后可给予排钾利尿剂推注或者口服,如呋塞米。使用白蛋白作为置换液时,对于低钾血症患者,每升白蛋白中应加入适当的钾,以防止低钾血症加重。

4、出血:白蛋白置换液消耗凝血因子,每置换 1 个血浆容量时,凝血时间延长 30%,同时抗凝药物的应用、血小板破坏均可导致出血。

处理措施:对于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可考虑用新鲜血浆做置换,以降低出血风险。

5、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多因治疗开始时肝素用量不足及血流量不足、引流不畅所致。

处理措施:治疗过程中应量保持动脉端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对高凝状态如 DIC 和高脂血症要适当加大肝素剂量。如已出现分离器或管路凝血应更换分离器及管路。

6、低血压:PE 过程中滤出过快,补充液补充过缓,而致体外循环血量增多,或胶体渗透压降低均可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

处理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滤器,控制血流速。如体外循环血量超过患者血容量 10% 可以用血浆或白蛋白液预冲管路,尽量避免使用晶体置换液,以防胶体渗透压下降。

7、感染:应用新鲜血浆置换时,存在乙肝、丙肝、HIV 等血液传染病感染的风险;多次血浆置换,尤其是应用白蛋白作为置换液时,会出现免疫球蛋白的丢失,导致抵抗力下降,若此时合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处理措施: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观念,避免菌血症;多次 PE,尤其是以白蛋白作为置换液时可致免疫球蛋白丢失,造成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外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白细胞降低,从而使感染机会增加,因此每 2 ~3 次白蛋白置换后可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或使用一次血浆作为置换液。

4

工欲善其事,必先知其器

——膜式血浆分离器

血浆置换包含了分离和置换两种含义,其中血浆分离是血浆置换的基础,主要包括离心法和膜式分离两种。其中膜式血浆分离法自 70 年代末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膜式血浆分离器是由高通透性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膜制成,利用不同膜孔径的滤过器可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分离出。因此既可进行非选择性血浆分离,又可选择性血浆分离

随着技术的发展,膜式血浆分离器也在不断的改进,例如费森尤斯聚砜膜滤过器,不仅符合理想血液滤过膜的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优势

(1)膜的血液接触表面有一个粗糙网状拓扑结构,可以防止血液细胞阻塞细致膜孔;

(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不与药物相互作用(ACE 抑制剂);

(4)极低的补体系统激活作用;

(5)不增加细胞因子的合成;

(6)低血凝系统活性。

上述特点能够保证滤过器的高效性及高生物相容性,有利于血浆的连续性分离,以更好的达到临床治疗目标。

作为体外血液净化技术的元老之一,血浆置换可谓是老骥伏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其应用愈为广泛。希望通过本文的入门介绍,大家对于血浆置换能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早日成为「换血达人」!

参考文献:

1. 郑俊萍, 廖启雯. 血浆置换时置换液的选择 [J]. 实用医技杂志, 2003, 10(9):1037-1037.

2. 刘子栋. 临床血液净化手册 [M]. 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2016.

3. 关广聚,时一民. 临床血液净化学 [M]. 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2003.

4. 于凯江,李文雄. 急性肾损伤与血液净化 [M]. 人民出版社,2018.

5.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 儿童血浆置换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1):1128-1135.

End

致谢/源作者 来源/费森尤斯CRRT学社

申明:本号非商业用途,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联系即删;医学内容请读者谨慎对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浆置换的技术有哪些
重症技术-血浆置换
杂合式治疗模式(一)
血浆紧缺情况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新模式
日本高端DFPP疗法:血液也需要净化!
​文献声波|血浆净化在重症领域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