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鞭石祈雨

释鞭石祈雨

甘益哲 杜心广

神话传说,是我们民族辉煌璀璨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它劝善惩恶,绮而不妖,趣味浓厚,既有柳泉《聊斋》之意旨,亦显《济公》之诙谐戏谑。说到这类神话传说,还有一部书兖州人是不可不读的,那就是清末文人宣鼎所著的《夜雨秋灯录》(上下两册)。宣鼎字瘦梅,安徽宣城人曾在兖郡滋阳署做多年幕僚,又颇善文笔,书中多有记滋阳风物人情之事,极具蒲翁《聊斋志异》之情趣,却又不乏当地之特色,试看该书中的“鞭石祈雨”一文,(《夜雨秋灯续录》卷二)。

兖郡城东,有个地方叫黑风口,汇集上游万山溪涧之水,奔涛骇浪,直泻南阳湖中。黑风口旁有一既深且广的水潭,传说有蛟龙在深处依窟而居。其上建有“青莲阁”,相传是大诗人李白在兖州的故居所在。水下有石人,高七尺,头被雷霆震掉,光秃秃无头,如传说中刑天的形体。沉入水底,身上长满绿苔如毛。郡城偶然遇到旱灾,石人就会自动浮出水面,郡太守派遣衙役拉拽到岸边,曝晒在炎炎烈日下,水便从周身流出,如大汗淋漓。不一会儿,即有细长的乌云升于天际,接着雷声阵阵,雨水丝丝而落。

假如过了一天还不下雨,就又派骑马者举着皮鞭大骂,并狠打它。一天不下雨用鞭抽打一天,三天不下雨就抽打三天,过不了五天没有不下雨的。这真可谓求雨者中最奇特的景象了。

曾经有个牧童夜里睡在石人近旁,朦胧之中,见一穿红袍戴乌纱帽的官员,自己摘下他的头,在水边洗濯脸面上的污垢,又从怀里取出把小梳子梳头发,把发髻盘起来如螺状,又挑出耳朵放在肩旁,就像自然长成的样子,看不出一点痕迹。牧童心中害怕想要呼出来,官员拱手行礼说:“你知道我就是石人的魂灵吗?” 牧童应对说:“是、是”。官员又说:我曾是此地的县官,活着时生性贪婪,喜爱金银,死后化作石人,雷击其头,此足可为收受贿赂的官员有所警诫。而上天又厌恶我虚幻的影迹,警诫我的愚顽的身躯,只要遇到旱灾,必定借着世人之手,横加挞骂,如今大旱已有满月,滴雨未下,玷污了舆马台地,这种奇耻大辱究竟如何能容忍?我告诉你,真正遭致大旱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灞水的东边有一古墓,墓上有只朱雀,叫的声音很悲怆,绕着墓飞不能离去。墓中有一僵尸仰天一笑,龙就会从天而降,吸食它的脑子。若掘出来用火烧它,雨水马上就会来到,然而没有真节妇的的苦泪落下,恐掘出来也会即刻飞去,旱情更加不能控制了。你可替我告之于太守,我当深深地感激你了。说完,悲痛地哭着便隐身不见了。牧童睡醒,待天亮入城告之太守,依照他说的话,果然在灞潭东边找到一座墓,墓上并有一朱雀。还听到鸣呜的哭声从一座土屋里传出来,问何人在哭啼?当地人说:这是为亡夫在墓旁筑土屋而居的上官氏,在守灵哭泣!当时就请她出来,命她以苦泪洒墓,黄土上即成斑点,众人挥锄挖土,尸体很快被掘出,身上已生出长长的体毛,两眼在顶部目光炯炯,大伙杂乱地把尸体放到火堆上焚烧,暴雨突降如注,直下得沟满河平。农夫欢呼叫好,为此众人都要酬谢牧童和节妇,并敲锣打鼓送太守回府衙。而对石人仍不愿祭祀它,憎恶它的贪婪。然而此后石人也不再浮出水面,难道这也是上天怜惜它尚有一念之善吗?兖州的父老中寿有百岁者,还曾亲自见过那石人,它全身黝黑如墨一般。

据樊英民先生《兖州历代碑刻录考》首篇记:  1993 年在泗河金口坝出土的守桥跪石人背后铭文曰:“书于四石人背”,说明北魏延昌三年(514),兖州刺史河南元匡“深长渠于洙水之南,起石门于泗津之下”。当年应是在石门两端各置二跪石人守桥。四其跪石人中,清末出土一具被存放于兖州府署金石馆内,后被兖州驻军埋在金石馆旁的府署水牢之中。1993  年出土二具,《兖州春秋》第四期“抢救保护文物无私奉献”一文中提到的原市开关厂刘平安先生在金口坝将跪石人出土后捐献给市博物馆一具“肩膀部位残缺,字迹严重脱落”,“漫患甚剧,确有一具石人背部残毁严重,似为强力打击所致”。

宣鼎在“鞭石祈雨”一文中所述, 其下有石人, 长七尺,其首为雷霆震去,童童如刑天之形……

自古天气大旱之年即是大灾之年,在那靠天吃饭的年代,由兖州知府主祭、滋阳知县陪祭,有很多农民参与利用各种形式祈求上天下雨,以挽救天下苍生的求雨活动,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泗河金口坝、黑风口一带是官员们与众释道人士、民众祭天、求雨的重要场所。“鞭石祈雨”一文中提到的郡太守派骑马者举皮鞭狠抽打跪石人求雨,是金口坝延续不知多少年代特有的祈雨方式。由此即可看出,长七尺,膀宽腰圆的跪石人,头部被雷电击毁,身体先是被雄勇过人的羊督都以掌相击悉皆破碎,后又被求雨者以皮鞭抽打。1993 年在金口坝出土的一具跪石人为何如此残毁严重,我们在这里就找到了答案。

就像今天某些产生过“轰动效应”的畅销书一样,清末宣鼎著的笔记小说《夜雨秋灯录》(上下册)在当时也曾风行一时,又因作者在兖州生活多年,熟悉兖州的风土人情,并记录于文,丰富了兖州的历史文化。

这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鞭挞了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被压迫的善良人民那贫穷与无助的苦难遭遇,劝人惩恶扬善,从各自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当时各个层次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知识和进步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济宁 兖州金口坝,青莲阁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口坝
古代兖州最美的八个景点,你知道吗?
兖州的河 失去的兖州 心中的记忆
齐鲁地名探究——因河而名,端信之地——兖州
物华天宝老济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