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始皇修的路,为啥过了2000年都不长草?工程质量令现代人羞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国内战事趋于完结的内部环境下,秦帝国与北方匈奴部落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和放大,匈奴问题开始频繁介入秦王朝的政治生活。

对于匈奴,方士卢生曾留有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对此,秦始皇深以为然。

为稳定帝国的生存空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领军30万向北推进,一度取得了“却匈奴七百余里”的辉煌战绩。但以中原阵地战法为主的秦军,素来难以适应草原大漠地形的运动闪击战术,因而对匈奴只能平推驱赶,很难形成毁灭性的聚歼效果。

于是在暂时驱赶走匈奴后,秦始皇便马不停蹄得征调几十万劳役赶赴北部边疆,将原秦、燕、赵等国为抵御匈奴而修筑的长城加以连接,形成完整、无缺口的军事防御体系。

但新的情况随之出现,如何对这条万里长城进行及时有效的策应和维护,成为摆在秦始皇跟前的头等难题。

长城紧挨边境线修筑,意味着它将远离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区。内陆往边境迁移人口、屯田等措施,只能解决一部分兵员、粮食问题,大量的粮草物资供应还得依赖关中这个粮食产地。然而内陆通往边塞的转运,因受山川河流阻隔,一直以来都十分困难。

此外,一旦碰上边境发生战事,帝都咸阳虽然能够通过烽火台信息传递系统及时得知前线状况,但关中的援军由于缺乏一条快速运兵通道,因而很难达成兵法中“兵贵神速”的驰援布防效果。

匈奴主力以轻骑兵为主,来时狂飙突进,去时又迅疾如风。等到秦军跋山涉水赶到长城前线,匈奴人早就已经抢劫完没了踪影,搞得秦军在来来回回的路途中疲于奔命。

现实紧迫的军事需求,催生出一项规模浩大的国防工程,一条连通帝都咸阳至长城边塞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应运而生。

做为防范匈奴的国家工程,秦直道的修建动用了秦帝国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最充足的后勤保障。负责秦直道工程的大将军蒙恬,指挥30万劳役,历时两年半时间,修筑起了一条长达700多公里,以帝都咸阳为起点,沿途经过14个县,最后直通北方军事重镇九原郡的快速军事通道。

至此,由关中内陆至边境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被全局盘活,秦帝国强劲的兵员和物资,沿着平坦宽阔的秦直道,源源不断得快速布防于长城沿线,抵御着匈奴人隔三差五的抢劫袭扰。

这条古人修筑的道路,至今仍留存有多处遗迹。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路段历经2000多年依然寸草不生。如此,我们又不由得佩服起古人的工艺智慧和工程良心。

关于秦直道寸草不生的现象,其实也好理解。对照西汉马王堆辛追墓的考古发掘,可以发现古人的夯土工艺,已经能够确保墓室在地底下长期保持一等一的高强度和密封性,其各项性能堪比今天建筑使用的水泥混凝土。

不难预料,在秦直道坚硬、密实的路面上,基本是栽柳柳不成、栽槐槐不活,就连生命力顽强的杂草,都很难在上头扎根生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活的军团-第四集:关山飞渡
被忽略的敕勒川:弓和箭交汇的三角地带,见证汉与匈奴的打打停停
两千年前偏居咸阳的秦始皇如何治国安邦?长城、秦直道与公卿制
秦朝为何修直道?
秦始皇的一项惊天工程,堪比万里长城,中国人找了千年,如今现世
秦始皇修筑长城和直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