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亥革命爆发时,满清手握百万大军,为何隆裕和溥仪选择退位?

满清的军队,起自于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后又添入蒙八旗和汉八旗。

康雍乾盛世时,清政府常备20万八旗军,以及数量多达60万的汉军绿营,确实也够得上百万级的人数规模。

八旗军作为清政府最放心的部队,被分布于全国各个重要的军事重地、战略中枢城市。为保持满人高超的弓马骑射素养,清政府特意在驻防八旗军的城市中,划定一块“满城”供旗人聚居,并且还定下了“旗汉不通婚”的隔离政策。

旗人家庭享受国家津贴,每个月都能领到朝廷发放的饷银和粮米。安逸优越的特等公民待遇,使得八旗子弟日益腐化懈怠,成天泡茶馆、提鸟笼子、讲究吃喝,战斗力迅速下滑。

最早在雍正年间,八旗军便已经朽不堪用,清廷转而倚重汉军占主体的绿营。但绿营的战斗力也没能维持多久,在太平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一手大烟枪、另一手红缨枪的“双枪兵”纷纷溃败。

仅剩的那点满蒙八旗家底,又在与英法联军对决的通州之战中损失惨重。

为清王朝续命的,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等地方团练武装。扑灭太平军后,清政府的国防建设落到了李鸿章肩上,直至甲午战争,李鸿章的私人家底淮军和北洋舰队也赔了个精光。

接下去的清廷,只得拿有限的财力保证陆军的重建。

至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共编练出新军14个镇12512人/镇18个混成协6300人/协4个标4000人/协)和1个禁卫军12000人),再加上驻防全国各地的二三十万八旗兵员,当时的清军总数往最大了靠大致在60万上下,离“百万大军”的数目还有很大距离。

但这仅仅是挂靠在清政府名下的“账面数字”,跟清政府能调动的军队数目,完全是两码事!

打从咸丰皇帝拿牺牲中央集权为代价,下放军权允许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组建团练武装开始,清政府就不可避免地面临了军队地方化、私有化的问题,军队的调动已做不到随心所欲。

到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庚子年,散布于外地的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实力派,合起伙来搞了一个“东南五省互保”,从始至终都没有发一兵一卒援助北京的慈禧。

而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武昌起义,更是在清政府的脑门上结结实实地给敲了一闷棍。因为策动起义的,竟然是武昌新军里的革命党,几天光景这支原本用来给清廷续命的新军,全都变成了要革清王朝性命的革命军!

其它地方的新军情形也差不多,甚至连袁世凯精心打造的小站新军,也差点被吴禄贞拉走一部分,去策应山西的革命党合力攻打北京城。

此时清政府能直接指挥调动的军队,只有北京1.2万人的禁卫军,和由良弼、铁良组成的宗社党势力,以及散布于全国各地满城内的八旗武装。但各地的满城相继被革命军攻克,剩下仅凭禁卫军和宗社党,根本撑不起武昌的战局。

于是,病急乱投医的清政府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让他出面调动小站新军扑灭四处开花的革命军。

得势的袁世凯,立马开始了北洋集团利益最大化的谋算。

政治上,他逼迫摄政王载沣下台,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在清廷各重要位置大量安插北洋系的人,攫取清廷最高权力。

军事上,袁世凯派出段祺瑞,取代此前在武昌猛打猛冲的冯国璋,与南方的革命军形成隔江对峙的局面,用促成清廷退位为条件,换取革命党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的承诺。

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没有多少牌能打。拖到后头,连禁卫军都被北洋系的冯国璋接手,等到宗社党头目良弼被革命党暗杀炸死,隆裕太后和溥仪终于不得不同意退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亥革命时清朝还有多少军队,为什么一定要用北洋军?
溥仪退位时,清朝明明有百万大军,为何却不抵抗到底呢?
辛亥革命时,各省八旗驻防是怎样一个一个被消灭的?
1911年辛亥革命,骁勇善战的满清八旗军哪去了?怎么不镇压革命?
清朝为啥在武昌起义爆发后5个月内就土崩瓦解?原来这才是真相
袁世凯逼宫溥仪为何不考虑禁卫军的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