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雍正顶级挑战——延续近千年的土司制度,为何雍正敢出手变革?

土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对各民族都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以胸怀宽广的口吻表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李世民的话并非空泛的政治作秀,唐政府的官僚机构内,就经常能看到来自波斯、日本、新罗、突厥等地区的异族官员。

开放包容的胸怀,为唐王朝带来了极为庞大的疆域。高宗时期,大唐的骑兵越过中亚的葱岭,朝鲜半岛方向也联合新罗灭掉了隋炀帝三次都没打下来的高句丽,唐帝国的版图已然恢复到了西汉王朝最强盛的时期。

但是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由于生产力和交通运输系统的限制,任何朝代即便如强汉和盛唐,都有着帝国政府无法突破的边远地区控制极限。这样的统治困境,在铁路和无线电出现之前,几乎无解。

唐帝国极盛时期,疆域范围东到朝鲜半岛北部、南抵越南境内、西至葱岭以西、北达戈壁大漠,如此广大的区域,唐政府自然不可能对每一块土地都实行有效而直接的管辖。

况且,帝国边境所处的地带,往往也是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胡汉关系十分复杂,而中原王朝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对这些地区进行直接管辖。

面对这样的统治难题,唐朝中央政府的应对策略是“羁縻制度”。具体操作是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府大胆下放一些行政、财税,甚至军事权力,让当地少数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自我管理,有些类似于现在的自治区。

这些州府名义上向唐帝国效忠,提供一定的财政以及军事上的支持,比如李世民平定西域地带后,当地许多国家和城邦就公推大唐皇帝为“天可汗”,构建起了以唐帝国为核心的丝绸之路新秩序。

在羁縻制度的调动下,唐王朝能随时根据战略需要,征调突厥、回鹘、契丹、靺鞨、室韦等少数民族势力,攻伐挑战唐帝国权威的对手,比如唐玄宗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就频繁联合西域各国组成联军,与多次企图将势力扩张到西域的阿拉伯帝国、吐蕃交战。

但这已经是唐帝国经略边境地区的极限,中央政府并不会直接管辖这些地区,这些地区都是由当地的世袭部族首领管理,而这就是最早的土司制度。

除了在边境当地发展“亲唐”的土司,唐王朝还提供优惠政策,向少数民族地带移植“中原的土司”,这一方面统治贵州长达700余年的播州杨氏政权,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安史之乱后,今天云贵一带的南诏国与吐蕃联合,大有往北扩张的势头,唐政府苦于没有军力去平叛,于是号召中原的豪强大族自发组成军队前往西南作战,打下多少土地都归他们自己所有。来自山西太原的杨氏家族,就是顺着唐政府的拓边政策,最后扎根在了云贵高原的这片土地上。

在中原王朝的管理体系中,各地土司对自己的辖区拥有很大程度的掌控能力,而中央政府却没有在当地直接派遣官员的权利。且这些土司一般来说都是世代袭的,对自己的领地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与朝廷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与合作,帝国给这些土司封爵或者是官职,他们则表示向帝国效忠,这样的政策一直传承到了清朝中期。

然而,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原先的土司制度也不再适合于明清时期的现实情况。清代是一个封建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这一点在雍正身上得到过很直接的体现,他曾经在皇宫养心殿题写过一副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字面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整个大清帝国都要由他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当时的清王朝正处在康熙和雍正两代的上升期,封建皇权在达到历朝历代空前的鼎盛故而对渴望集权的雍正来说,具备极大自治权、处于半独立状态下的土司制度简直是令清廷中央不可容忍的

而且,当时西南地区的汉化程度、交通体系、经济结构等内在条件,经过几百年不断的发展推进,也足以支撑雍正治下的清廷,对落后的土司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土归流”。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为何延续一千多年的土司制度,会在雍正时代趋于消失。

一、雍正朝时期的皇权高度集中,绝对不允许半独立于帝国之外的土司制度存在

1土司拥有很强大的自治权

根据上文表述,中原王朝之所以对西南边境地区采取土司制度,其根源是帝国势力难以企及,或者强行推行类似中原的郡县制,经济开销很划不来,于是采取了跟本土势力妥协的合作。

这样的合作,双方可谓是各取所需。

最重要的是帝国的地位得到少数民族承认,各地的土司名义上都是通过中央政府任命,从合法性层面来说,只要帝国控制力条件成熟,是可以直接任命内陆派去的官吏,不再让土司家族继续当官的。

但是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帝国对于土司的管理能力很弱很多土司经营祖辈留下的地块,比如播州杨氏从晚唐到明朝,已经盘踞当地700余年,老树盘根岂是说拔就拔的?

西南地区类似的土司势力,从元代一直延续到清朝,数量十分多,并且拥有非常强大的势力,有一些根本对中原帝国没有任何的敬畏,甚至敢于起兵反抗朝廷的管控。

在贵州地区的某些土司,甚至拥兵几万,并且有一套完全独立于帝国之外的司法、行政体系。而且他们对于当地的地形十分熟悉,就算是他们举兵,朝廷也很难深入高山深谷平叛,只能被迫答应这些半独立势力的各种要求。

而且根据记载,当时的很多土司各自为政,甚至为了夺取土地和人口互相攻击,这就引发了地区治理的严重紊乱。有些土司之间的战争,还会超出作战边界,发展到劫掠某一个帝国直属州府的情况。

在诸多现实情况下,原先的土司制度,显然已经不再适合于当时的社会了。所以雍正下定决心解决土司问题,将整个帝国的权力集中在朝廷。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既是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也是顺应渴望安定生产生活环境的民意的。

2当时的各土司政权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管辖十分残酷

在土司制度的统治体系中,当地土司对辖区内的属民有着绝对的权威。对于土司来说,手下的属民只不过是给他们享乐的工具罢了,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把属民当作奴隶来进行交易。

许多土司州府的法律十分严苛,中原已经很少实行的凌迟等酷刑,在各土司州府里面却十分常见,导致这些地区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并且在利益分配上,少数土司集团掌握了绝大部分财富。因而在土司统治区内部,属民们出于对土司的不满,内心中也有着对变革的渴望。

当地属民因为土司们的暴政和无休止的贫穷,大量流入其它地区,也是导致西南地区动乱的根源之一。对于清廷来说,长期动乱也会消耗大量的国家财政,因而进行改土归流,将土司制度撤销,改用中原通行的流官制度,是解决西南地区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大计。

改土归流并不是只从雍正帝开始,在雍正继位之前就有所基础。

1顺治康熙两朝就曾经小规模改土归流过

在清朝陆续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土司曾跟随南明小朝廷对抗过满清,所以为了稳固地方政权,在顺治时期就已经试行过小规模的改土归流了。

清军攻破贵州以后,率先在当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到康熙晚年贵州地区的土司已经基本被平定,原先当地的土司部族大部分被纳入进了清廷的直接管辖之下。

说到清廷对西南云贵地区的经略,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盘踞云贵的合法性依据是清廷给的,为的是剿灭南明的永历政权。1662年,吴三桂步步紧逼,最终攻入缅甸境内俘获了永历帝朱由榔,并且带回云南在清廷的监督下吊死了朱由榔。此后,吴三桂继续镇守云南,作用是帮着清廷继续镇压亲明朝的当地土司势力。

云南地区的苍山洱海,在明朝时期就由朱元璋的义子沐英一脉世代镇守,沐王府200多年来声震云贵,是各地土司实际上的统治者。吴三桂的盘算,无非是接管沐王府的传统地位,做一个在臣服于清廷的同时,又受云贵土司顶礼膜拜的土皇帝。

对吴三桂的如意算盘,康熙自然不会听之任之,随后便有了三藩之乱。叛乱平定后,没有了吴三桂当“中间商”,清廷就处在了直接与土司们打交道的基层管理第一线。

这些土司早在顺治时期,就不怎么听清廷的招呼。对于那部分支持永历政权的土司,清廷借吴三桂之手直接发动进攻予以消灭,尽管是掉进了吴三桂的腰包,但好歹平西王府也算是清廷设立的统治管理机构。

等到康熙平定三藩收复云南,接收的吴三桂遗产,其中一项就是对境内土司已经较为增强的管控。这也算是吴三桂对清廷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客观上做出的前期“贡献”吧。

到了雍正正式上马改土归流政策,清廷先是加强了对当地土司军队的掌控,然后派遣帝国直属官员掌握当地的土司部族,并且在逐渐控制实权以后,将土司裁撤改由清廷直接控制。

当然,土司们也有过激烈的反抗,甚至举兵直接与清军作战。据说当地土司的军队,曾使用过一款令清军闻风丧胆的杀伤利器,那就是将箭毒木的树汁涂抹在箭头和刀刃上,但凡被射中和划伤的清军,基本都是见血封喉,只有少数立马发狠砍断手脚的,才能勉强保住性命。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清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最终全面铺展开了改土归流。在西南地区延续近千年的土司制度,从此归入了历史记忆。

2雍正帝时期的清朝国力鼎盛

满清自康熙继位以后,社会方方面面都呈现出积极上升的势头,随着鳌拜集团、三藩势力、台湾郑氏、西北葛尔丹等不稳定因素的一个个消失,全国版图大多都纳入到了清廷的直接管控之中。

有康熙留下的坚实基本盘,到到雍正继位的时候,全国各地方势力基本上都没有力量也没有胆量去反抗清廷的统治在强盛国力的支撑下,政府机器强势运转,改土归流的国策得以顺利进行。

而且清朝所推行的改土归流,并不是彻底废除土司制度,只不过是对清廷有威胁的土司进行清理。而原本就顺从清廷的土司,所受到的打击是很小的,这也就分化了一部分土司部族内部的力量,减小了改土归流所面临的压力。

总结:在清朝雍正时期,之所以可以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有着其经过几百年融合发展水到渠成的历史背景的,当时的土司制度已经不适合于历史潮流了,且清朝高度集中的皇权意识,也不会容忍在地方上有着高度独立状态的势力。况且顺治,康熙也给雍正的改土归流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整个环节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土司制度在历史上的终结是必然的,历史大势总是无可阻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改土归流”为例,探究雍正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
改土归流:大清帝国最成功的阳谋,中央控制边疆的撒手锏
土司制度延续数百年,为何大规模改土归流会在雍正手里得以成功
在中国做了五百年土皇帝的家族,有兵权有征税权,家族世袭28代
贵州改土归流是雍正帝做的吗?其实明朝时就基本改完了
雍正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