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频教学丨杨式太极密传呼吸运气法,速来Get

二十一式运气法

这个功法是采用吸则气贴于背、呼则气沉丹田(必须深呼吸,一个呼吸七秒左右)的初级方法,让初学者体验到下层气(先天之气的升降。再说一次,此气产生于中焦,中焦的位置自已找百度查找),同时舒展筋骨、调和气血、增长内劲。天长日久,内气充足后,自可运行上节说到的行气方法。

第一式

01

外形动作:两腿并立,前正直,眼平视,舌抵上腭,用鼻呼气。沉肩坠肘、含胸拨背,两掌心向下按,手指前伸,就是我们常说立禅的那种样子。全身松开,精神提起,贯至头顶,气感好的人会在头顶形成小气团,这就是虚领顶劲。

内气运行:此式动作只有一个,内气转换也就一个呼字,此时中焦之气分上下两层,上层由鼻呼出,下层气慢慢沉入丹田(初学者丹田无气感,只要让下层气沉入整个小腹即可,时间长了丹田会出现的。)

注意事项:初学者必须以动作引气,气的升降要顺其自然,千要不要强行下气,在内气没能强到自然通达以前,强行下气有害。

02

第二式

外形动作:接上式,两手同时左右向上分开,与肩齐平,掌心向下,手指伸直,眼向前平视。

内气运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是关键。注意在两手分开时,上层气由鼻吸入,下层气(丹田气、先天气)向上进入下肺,并贴于脊背(这就是传说中的气贴于背),随着两层气填实肺部,使背脊自然上拨(这就是传说中的拨背)。当两手分齐、动作到位后,由吸气改为呼气,胞部和两肺自然向下松落(这就是传说中的含胸),下层气随含胸自然沉入下腹丹田,上层气由鼻呼出。

注意事项:此式虽然只有一个动作,但内气呼吸有两次转换。

第三式

03

外形动作:接上式,两手同时向内回抱,至胸前交叉,高与肩平,双小臂呈斜十字形交叉,右臂在上,左臂在下,掌手向下。然后,肘关节位置保持不变,两小臂同时自然向下松垂,掌心向里,手指下垂。

内气运行:两手回抱时为吸气(上层气由鼻吸入,下层气贴于脊背)。两手下垂时,改为呼气(上层气由鼻呼出,下层气自然沉入丹田)。

注意事项:此式也是两个动作,内气呼吸也是一吸一呼。

04

第四式

外形动作:接上式,两手同时向里往上翻转,右手转至左手内侧,两掌心均向里,同时两膝微屈,身体略下蹲,目平视前方。

内气运行:以鼻吸气,上层气(后天气)为吸,下层气(先天气)贴于脊背,此式气动为一吸,不呼。

第五式

05

外形动作:接上式,两掌外翻,两臂向下向后收至两胯边,掌心朝上,手指前伸,身体同时慢慢上升,膝慢慢撑直,两眼平视前方。

内气运作:此式与第四式连贯,内气仍然为吸气,同样是上层气(后天气)为吸,下层气(先天气)贴于脊背,此式气动为一吸,不呼。两式必须连在一起练习,一气呵成。

06

第六式

外形动作:接上式,两手同时向前、向上伸出,与胸齐平,掌心向上,手指前伸,同时两膝慢慢微屈,身体慢慢向下略蹲,两眼平视前方。

内气运作:以鼻呼气,上层气(后天气)从鼻呼出,下层气(先天气)自然沉入丹田。此式内气仅呼一动。

第七式

07

外形动作:两手同时左右平肩分开,掌心朝上,手指伸直,目向前平视。

内气运作:内气在两手分开时为吸(先天气、下层气贴于脊背),两手分齐、动作到位之时,内气改为呼,随身体慢慢微升,膝的慢慢伸直,先天气、下层气随下胸部和下腹的放松慢慢沉入丹田。

注意事项:此式动作只有一个,但内气却有两种运行,一吸一呼。

08

第八式

外形动作:两手慢慢握拳,向上向内同时升至两耳边,虎口向上。同时双膝微屈,身体慢慢向下略蹲。

内气运行:以鼻吸气,下层气贴于脊背。

第九式

09

外形动作:两拳同时外翻,虎口左右相对,拳心向外,目视前方。

内气运行:与上式连贯合一,内气仍为吸。

10

第十式

外形动作:两拳变掌,同时向左右向下分开,与肩齐平,掌心向下,手指伸直,同时身体慢慢上升,两膝慢慢撑直,两眼平视前方。

内气运行:内气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第十一式

11

外形动作:

1、两掌慢慢握拳,同时向上、向内升至两耳边,虎口朝上。同时,身体慢慢下蹲,双膝慢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

2 、两拳同时上升至太阳穴边,虎口向上。同时身体慢慢上升,两膝慢慢撑直,两眼平视前方。

3、两拳同时再上升至头顶,虎口向上,目视前方。

内气运行:三个动作的内气均为吸,必须保持连绵不断,下层气贴于脊背。

12

第十二式

外形动作:

1、两拳变掌,再同时外翻向上举,掌心向上,手指相对。同时两膝慢慢撑直,身体慢慢上升,足跟略提起,两眼平视前方。

2、两掌同时内旋,两肘微屈,两小臂交叉,成斜十字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均向外,两眼平视前方。

3、两手同时左右下落,置于胯边,掌心向上,手批前伸。同时身、膝、足慢慢下落。

内气运行:

动作1时,内气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动作2、3时,内气改为吸,下层气贴于脊背,中间呼吸要作好换转,作到协调自然,徐缓顺畅,不能突然空落。

第十三式

13

外形动作:

1、头部正直,两手同时向内交叠相同,置于小腹前,掌心向上,两手大指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目视前方。

2、两手臂不动,身体向左转,头部随腿向左旋转向身生转视,至头部不能再转为止。

3、头部回转至原状。

4、身体向右转,头部随腰腿向右旋转向身后转视,至头部不能再转时为止。

5、头部回转至原状。

内气运行:

动作1,上层气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动作2,上层气为吸,下层气贴于脊背。

动作3,上层必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动作4,上层气为吸,下层气贴于脊背。

动作5,上层必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14

第十四式

外形动作:

两掌同时内旋,掌心翻向下。上体前屈、下俯,两掌心着地(如果够不着地也没关系,慢慢来),两足并拢,双膝保持伸直(难点就在这里,一般人无法在直膝时让双掌够着地,些时不用强行着地,时间长了腰部软下,就可以够着地)。

内气运行:

上层气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第十五式

15

外形动作:

上身抬起立直,两掌内旋上举,掌心向内,至胸前成斜十字形交叠,右手在外,右手在内,含胸拨背,两膝略屈,身体微下蹲。

内气运行:

上层气为吸,下层气贴于脊背。

16

第十六式

外形动作:

1、左手经面前向上举托,置于头顶,掌心向上,一右手经胸前向下按置于右胯侧,掌心朝下,手指伸直,同时两膝慢慢撑直,身体慢慢上升。

2、在手经头右侧下落,右手经腹前上抱,同时于胸前抱合,呈斜十字交叠,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同时双膝慢慢微屈,身体慢慢下降。

内运行动:

动作1,上层气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动作2,上层气为吸,下层气贴于脊背。

注意事项:两个动作要连续自然,身体起降要垂直进行,徐缓自然。

第十七式

17

外形动作:

1、右手经面前向上举托,置于头上方,掌心向上。同时,左手经胸前下按,置于左胯边,掌心朝下。两手手指均伸直,现时双膝慢慢撑直,身体慢慢上升。

2、右手以头左侧下落,左手经腹前上抱,两拖把同时在胸前抱合,交叠呈斜十字形,右手在外,左手在则。同时,身体顺势向下略蹲。

内气运行:

动作1,上层气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动作2,上层气为吸,下层气贴于脊背。

18

第十八式

外形动作:

两肘关节位置不变,两手同时下翻,掌心翻向里,手指下垂,身形保持不变。

内气运行:

上层气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第十九式

19

外形动作:

两手同时向里、向上、向外翻转,右手转至左手内侧,两手掌心均向里,掌指斜向上。身与膝一样保持不变。

内气运行:

上层气为吸,下层气贴于脊背。

20

第二十式

外形动作:

两手同时向下,向后收置于两胯边,掌心均朝向,手指伸直。同时,两膝慢慢撑直,直体略上升。

内气运行:

与上式相同,上层气为吸,下层气贴于脊背,注意吸气与上式保持连贯。

第二十一式

21

外形动作:

两手同上左右分开,上提至两协边,再向下按沉。掌心向朝下,同时两膝慢慢撑直,身体顺势上升,回复到第一式的原状(即预备式),目视前方。稍微站30秒至一分钟,让周身血气归位。

内气运行:

上层气为呼,下层气沉入丹田。

收势

收势的主要作用是使周身气血流通,心身舒畅。具体练法如下:

1、两足平行分开,比肩略宽,身体下蹲,两膝微屈,成马步状。上体正直,虚领顶劲,松腰松胯,含胸拨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两臂弯屈,上抬到与肩同高的位置水平放置,手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两臂和两膝用腰腿劲随意抖动一、二百下。

2、两足平行分开,比肩略宽,身体下蹲,两膝微屈,成马步状。上体正直,虚领顶劲,松腰松胯,含胸拨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两臂左右分开,在身体两侧抬至与肩同高水平放置,手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两臂和两膝用腰腿劲随意抖动一、二百下。

注意事项:抖动时不要用拙力,一切顺任自然,用内劲抖动最好。

云竹太极

千千万万的太极拳教学中

能与你相遇都是缘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 | 健身运气法
太极拳健身运气法(得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增加内劲)
气贴脊背
嵩山少林浑元一气功的练法---周云峰
卸骨术基本功之铁指寸劲功图解教学
新上 | 《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养生功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