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笔墨(下)

           潘老  六四年夏

墨是中国画的基础色彩。书法、画离不开笔、墨,笔尤其重要,而笔不能离墨,墨也不能离笔。

墨的原料是烟煤。油。最好的是猪油。在秦始皇时已经发现种类很多,大体是原料和做工两方面。兰烟是指秀气的,不是原料好,是普通的墨。顶烟,再上,清烟,贡烟,漆烟,清烟中有五石清烟。这些是油烟。松烟,黑而没有反光(浓的时候)有一个缺点,不能用淡墨,淡的里面带青色,所以不能画画。有没有人用松烟画画呢?也有。有的把油烟松烟合起来用。

做墨与胶水有关系,所谓清烟无非是烟纯一点,胶少一点,太少,天气干燥时要散裂。胶水太重,胶淹了煤,画上去也不好,要腻笔。胶太轻,又要脱烟。年代长一点,胶水陈一点,有点脱,刚刚好。三四十年,四五十年。但太长四五百年以上也不好,要脱烟,又没有光彩。光彩要烟与胶渗合才有。(赭石也是这样)

要墨新鲜,水要清,最好是活水。(溪水)。研墨不要太快,用力要匀,向一面转(向里)。(也是炼用笔的腕力)宿墨不宜用,主要是因胶有些沉。冬天,墨冻起来,水不易化开,夏天也化不开。黄宾虹善用宿墨。昌硕先生喜用冻墨(很浓的墨),显得厚重,有时渗一点水,浓的地方仍很浓,旁边水分化开去,有韵味。黄宾虹先生的宿墨看上去深沉有古气,很有本领,我看是会用水。画了一张画,水缸里的水还是清的。调墨都是清水,所以墨用上去还是清爽的。无论是新磨的墨,还是宿墨,一定要用清水去调,这点很重要。黄宾虹先生讲破墨,可以以水破墨。

黄宾虹 《浅绛山水》 76.3×33.5cm

调墨调得好的还是羊毫,变化很复杂。硬的笔当然也有好处,笔线容易劲,挺拔。但往往挺拔有余,墨韵差,变化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必要考究,但也要适当的注意。

画生宣,水分太多,墨韵掩去了笔的趣味,水分太少,笔线就易浮而不沉着,扇子上画枯笔比较困难。

潘天寿 《兰石图》1960年 

宣城所产,所以叫宣纸,宣城是府,泾县是主要产地。

质料主要是檀皮,掺以草料。

桑皮纸,纤维长、细、白,薄,用以糊窗子,画起来墨色比较清爽。此外还有高丽纸,髪纸。

唐、六朝,多用绢、帛,还有壁。壁,可以吸水,但不大化。帛要化的。清代还用白布画的。

宣纸有厚薄:元吉、单宣、特宣、双宣。单宣加薄矾、砑光,犹是煮硾,特宣加清矾、叫玉版笺。元吉的煮硾叫蝉衣笺(元吉老矾),单宣老矾叫水月笺。此外有虎皮笺,作签条,书对之用。还有珊瑚笺、碎金笺、银笺、朱砂笺(不光滑的)、蜡笺(光滑的)。

新鲜的墨色不易深沉。宾虹先生的宿墨很有古趣。

黄宾虹 《夏山苍翠图》 99×38.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普通讲墨色:五墨——浓、淡、干、湿、焦(枯),加白,称之六墨。我也没有问过老先生,白究竟是怎么用的。

浓墨,不枯不湿,不焦。魏晋六朝多用浓墨作骨。

淡墨,古代用的少。要淡而能厚。这跟纸有关,好的纸,淡墨下去能沉下去,显得厚。

荆浩批评吴道子有笔而无墨。吴道子用的是浓墨,用线变化万千。干的笔容易脱离开纸,但过分枯,就飘浮。不枯,不浮,又要不涩。要又沉着又能离开纸面。

太湿,笔的味道要没有,肥而无骨。要化,又要笔意好。

焦。浓是黑的,平板光滑;焦也是黑的,是毛的。

五墨的条件注意得好,墨色就能够好。

白——是不是有对比的关系,衬托。空白是无墨之白。以淡墨白作白又不对,是不是以浓墨衬托淡墨,存疑。

潘天寿 《凝视图》1963

潘天寿 《梅雨初晴图》1955年 107×107.2cm  

泼墨,创始于王洽,郭若虚批评“吹云泼墨”不是绘画,是有道理的。继之是项容,荆浩批评他是有墨无笔。笔墨实际上是离笔则无墨,离墨则无笔,是相辅相成的。徐青藤画荷花水分很多,但仍有笔趣。米派山水云烟满纸,但他不像王洽,是有规划的。

破墨——积墨是干燥之后再加,破是未干时加上去,以浓破淡,以淡破浓,(如黄宾虹先生画远山,有层次,很活动)也有以水破淡,不容易。

积墨:干燥后加上去,王麓台,黄宾虹层次加得很多,十七八层,很有本领。

飞墨:天随子(张子和)用飞墨法,是纸的后面加墨,使得墨色格外深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中国画的笔墨法
【观点】两种探索途径——龚贤积墨法与黄宾虹积墨法的比较
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作画的方法步骤
著名画家张玉华焦墨山水
中国画笔墨基础讲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