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治“呕吐”,大、小半夏汤有何区别?

大半夏汤和小半夏汤都主治呕吐,但大半夏汤所主为胃反,其特点为:一是规律性呕吐,二是呕吐的间隔时间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长;而小半夏汤所主为“谷不得下”,其呕吐没有规律性,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也不长。如果说大半夏汤是梗阻性呕吐的专方,那么,小半夏汤则是神经性呕吐的专方。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

大半夏汤

[组成用法]

半夏15~30g、人参10~15g、白蜜15~50g。水蜜调匀煎煮,分2次温服。

[方证]

1.反胃、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

2.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

3.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现代应用]

1.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诉的疾病,如反复发作的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水肿、痉挛、狭窄)、胃癌、胃扭转、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妊娠呕吐等。

2.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声音嘶哑等病兼见恶心欲呕或呕吐,且病程较长,形体消瘦有运用本方的机会。

原方出处:《金匮要略》| 皇封参古医馆整理发布

*资料:万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十七篇第十六条)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注论精选】尤在泾:胃反呕吐者,胃虚不能消谷,朝食而暮吐也。又胃脉本下行,虚则反逆也,故以半夏降逆,人参白蜜,益虚安中(《金匮要略心典》)。

小半夏汤

[组成用法]

半夏10~30g、生姜10~30g。水煎,分二次温服。

[方证]

1.恶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

2.胸膈胀满,心以下有振水音。

3.舌苔白滑或白腻,苔质较厚。

[现代应用]

1.以呕吐或恶心欲呕为主诉的疾病,见于妊娠恶阻、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呕吐、贲门痉挛、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扭转、胃痛、胃炎,胃次全切除术后、胰腺炎、胆囊炎、尿毒症、因放化疗引起的呕吐等。

2.怠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咽炎等呼吸道疾患见咳嗽痰多、胸满恶心者可以使用本方。

原方出处:《金匮要略》| 皇封参古医馆整理发布

*资料:1.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令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十八条)。2.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五篇第二十条)。3.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七篇第十二条)。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注论精选】尾台榕堂:呕吐甚,或病人恶汤药,呕吐恶心,不能服对症方者,皆宜兼用此方(《类聚方广义》)。喻嘉言:支饮上入膈中而至于呕,从高而越,其势最便,但呕家本当渴,渴证则可证支饮之全去;若不渴,其饮尚留,去之未尽也;不必加治,但半夏之辛温,牛姜之辛散,再引其欲出之热,则所留之邪自尽矣(《医门法律》)。徐忠可:呕乃胃家病,非支饮本证,然可以验心下之有支饮者。呕家本渴,谓诸呕皆属火,又呕多则亡津液,渴乃常。呕家必寒为本,火为标,呕至于渴,寒邪去矣,故曰渴者为欲解,反不渴,是胃中客邪未尽,而偏旁之水饮常存,饮气能制燥也,故曰必有水饮。然饮所水,偏而不正中,故曰支饮,假如在中与呕俱出矣。半夏、生姜,止呕去逆,燥湿下饮,故主之(《金匮要略论注》)。

注意事项:

半夏有毒,已成共识。半夏的毒性,是指新鲜生半夏外面—层滑涎而言。观仲景用半夏,多未经炮制,仅注明“洗”。故当年仲景所用很可能是生半夏。细察仲景用半夏的44方中,与生姜或干姜配伍的多达35方。姜与半夏配伍既可解半夏之毒,又可协同增效。

来自:藏经阁480 > 《中医相关学习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97
痈脓
婴儿幽门梗阻——李可医案详解
大半夏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膈证之治
大半夏汤治疗呕吐(慢性浅表性胃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