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历史故事:七十一岁中状元

文/何民(四川都江堰)

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春,四川阆州二龙乡尹家大院。这天尹家大院张灯结彩,杀猪宰羊,要为尹老太爷尹枢庆贺七十大寿。

这尹家在阆州可是声名显赫的大户,特别是这老太爷尹枢更是一个人物,自幼攻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不通晓,年轻时参加乡试,取为第一,遂以解元身份进京参加考试,从此声名远播。尹枢从二十多岁即赴京应试,惜乎文运不佳,一而再,再而三地名落孙山。四十多年过去了,连尹枢自己都记不起究竟参加了多少次考试,然而他还是信心满满的逢考必应。如今年届古稀,家中已是四世同堂,老妻和儿子孙子都劝他不要再考了,可尹枢科举之心不死,还要再赴长安,参加明年朝庭举办的科考。这可把尹家的人急坏了。借着给老太爷做七十大寿之机,尹家请来了族长及四乡八邻德高望重的长者,想好好的劝劝他。

席上,已经年近八旬的族长颤微微地端起酒杯对尹枢说:“枢弟啊,我已是黄土埋到嘴边之人了,哪天撒手西去,谁也说不准。遍观族中之人,谁能接掌族长一职,唯有枢弟你了。”

尹枢听族长一说,连忙起身施礼道:“老哥言重了。族长一职,小弟无意。明年又是朝庭开科之年,愚弟不才,还是要去一试。”

族长再劝道:“族长一职,非弟莫属,难道你就忍心丢下家族不顾。且蜀道山川险阻,路途遥远,弟已是古稀之人,还能经得起一路颠簸?”

尹枢再次躬身施礼道:“族之兴旺,赖族人之努力,弟之诗文,于庄稼无补。朝庭开科,士子之幸,如不应试,当抱憾终身。”

众人见劝说无果,席间便有人写顺口溜一诗相赠:人生七十古来稀,功名利禄放开些,腹有诗书不枉世,那怕终身一布衣。

尹枢仍不为所动。

寿宴之后,尹枢召来家人,一一安排家事,他知道诚如族长所言,此去京城,天长日久,能不能平安归来还很难说。一切妥贴之后,又找来小弟尹极,将所读之书悉数交与,叮嘱再三,要勤奋读书,不可一日荒废学业。临别拉着尹极的手说:“兄此番进京应试,若不能金榜提名,望弟承继兄愿,接着再试。”这尹极也还真的争气,时隔二十三年之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参加科考,状元及第。此是后话了。

京城长安,一遍繁华。

大唐帝国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虽然已现颓势,但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奠下的基础,到了贞元年间,仍然是一派升平景象。街市上人头攒动,熙来攘往,其中就不乏象尹枢这样到长安来谋取功名的士子。

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科考就成为朝庭招贤纳才的主渠道,也成了士子们踏入仕途的不二选择。但随着朝政的腐败,科考中弊案屡屡发生,虽经严厉打击,但弊案仍时有发生。当选的人才选不上来,选上来的人又多有庸才,朝庭为此十分头痛。

贞元七年,也就是尹枢以七十高龄再赴长安的第二年,朝庭再次开科取士。按以往的科考惯例,主考官都是礼部或吏部派员担任,且大多是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三品以上官员。所以一到要举行科考的年头,很多人就四处打探今年的主考官可能是谁,该走路子的走路子,该撒银子的撒银子。有时候还真就猜个八九不离十。科场弊案逼得德宗皇帝出了一个怪招,他先是任命了一个吏部的官员为主考官,待大家熟人找得差不多了,路子也走得差不多了的时候,突然一道圣旨下来,任命刑部侍郎杜黄裳为本届科考主考官。消息传出,不仅朝庭官员们诧异,士子们惊愕,就连主考官杜黄裳也是满腹疑问。可是圣旨既出,谁敢违抗。

杜黄裳一直在刑部任职,要说办个案或什么的,那还能干。可是这担任科考主考官,那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杜黄裳向德宗皇帝请辞,德宗皇帝不允,给了他一个“上方宝剑”,临机处置权,意思是可以先斩后奏,有啥事皇上给你担着。临行前还给他一个口谕,任何人不得干与今年的科考,连宰相也不得过问,大有“朝纲独断”之势。一句话,不管你咋个办,把真正的人才给我选上来。

领旨回家,杜黄裳急得是扯着头发团团转,皇上给的权越大,说明差事越难办,给皇上办差,办不好那是要掉脑袋的。回家给夫人讲了,夫人说,不懂就问,一个大活人还给尿憋死!

一句话如醍醐灌顶。杜黄裳一拍脑袋,立马就想到了一个人,尹枢。对,就找尹枢。

尹枢其时在长安士子中可谓名气大矣。一是参加考试四十多年,屡败屡战,锲而不舍的精神早已传为佳话。二是当时科考中有“行卷”的规矩,即参加考试的士子们在考前要将自己的作品誊抄若干,送给那些有名望的人寻求指点。尹枢参加考试四十多年,“行卷”无数,流传于坊间的作品甚多,诗文名声誉满长安,就连朝中官员也都知晓一二。三是尹枢是参加科场考试的士子中年岁最长的一位,古时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少之又少,像他这个年纪还从四川来参加考试,实为罕见。找到尹枢,一切有关科场及士子们的情况不就可以弄个一清二楚了吗。

杜黄裳当即派人打听尹枢住处。很快手下来报,尹枢就住在离贡院不远的一僻静小店之中,并问道,是否差人将其请来。杜黄裳说:“不可,待明日我亲自登门造访。”杜黄裳早就听说尹枢这个老头脾气古怪,心高气傲。这杜黄裳也是个个性倔强,,特立独行之人,惺惺相惜,便决定亲自去访。

尹枢告别家人,一路翻山越岭来到长安,走时还是初春,到长安时已是仲夏季节。

唐时为方便士子们进京考试住宿,在贡院附近都设有官办馆舍,价格便宜。尹枢嫌其吵闹,又怕熟人打扰,自己在附近寻得一清静小店安顿下来,每天饭后便泡上一杯从家乡带来的青城茶,一边品茶,一边读书写字,准备考试。连店主都觉得奇怪,别人都在忙着“行卷”,打探情况,找寻门路,这老头竟然还若无其事地关在屋里读书。店主偶尔问及此事,这老头竟捋着胡子说,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书生气不改。

这天尹枢正在屋里读书,店小二来报,有客人来访。说话间来人已踏进院子。

“先生可是阆州尹枢?”杜黄裳冲着窗口的尹枢问道。

尹枢见是一陌生男子,一身布衣,以为是同期参加考试的士子,问了一句贵姓,便将来人让进屋内就坐,仍未放下手中书本。

杜黄裳仔细打量了这尹枢,虽然是一把年纪了,却是精神钁铄,说话声音洪亮,双目炯炯有神,气度非一般士子可比。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可尹枢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书本。杜黄裳问道:“先生难道就不想认识一下朝中官员,听说今年主考的是一位姓杜的。”

尹枢抬眼看了一眼杜黄裳说:“认识不认识有何关系,考场上还是要凭文章说话。”

杜黄裳说:“听说先生考了多年,仍未及第,不知是何原因?”

尹枢一听此话,面露不悦之色:“户枢已蠹,安有完门?”说罢便不再搭理杜黄裳了。

杜黄裳不得已才亮出自己的身份说:“先生休要见怪,我便是今年的主考官杜黄裳。今日唐突登门,是想请先生介绍一下士子们的情况。”

尹枢一听眼下这位不速之客便是今年的主考大人,十分吃惊,忙起身行礼,连连道歉。

杜黄裳说:“先生不必拘礼。我今受皇上重托,为国家考选人才,实在不知从何入手。我想仅凭一场考试和一篇文章而决定一个人的前途,于人于国多有不利之处。先生征战考场多年,想必更知其中利弊得失。所以想请先生详解当今科举考试现状,以助杜某在今年考试中兴利除弊,完成皇上考选之重托。”

尹枢一听,来了精神问道:“大人果真有兴利除弊之举措?”

杜黄裳答道:“为国选才,责无旁贷。”

杜黄裳的一番坦言,着实让一向孤傲的尹枢感动,便一五一十地向杜黄裳介绍起士子中几个才华出众而报效无门的人来。如崔元略、林藻、令孤楚等。杜黄裳闻之大喜。

小店一席长谈,杜黄裳不仅掌握了科考士子们的情况,更让他了解了尹枢的才气。告别尹枢,杜黄裳在心里连连说,不虚此行。

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秋,朝庭科考如期举行。

这天早上尹枢早早的起床洗漱完毕,在孔圣人神位前烧了香行了礼,便急匆匆地赶往考场贡院。

天刚刚放亮,抬眼一望,贡院前已是人山人海。从全国各地赶来应试的考生们已早早的就聚集在这里了。

有鉴于往届考试弊案频发,主考官杜黄裳加强了考场的警戒和检查,所有考场监考人员全部换成刑部官员,又从长安尹那里借得五百士兵,把贡院围了个水泄不通。所有考生进场,均挨个验明正身,里外搜查,但凡查有夹带者,立刻乱棍打出。唐中后期,科场考试纪律松驰,夹带作弊者时有发生。有很多考生不在读书上下功夫,反倒是夹带作弊花样百出,令监考人员防不胜防。今年杜主考骤然加强了检查,令许多考生始料不及,真还就查出了几个夹带作弊者,被执勤兵丁打得满地找牙。骇得胆小的尿了裤子。

尹枢坦然通过检查,进了考场,迎面便看见主考大人杜黄裳,着三品官服,正领着一群官员威风凛凛地巡视考场。尹枢也不搭理,径直走向考场,对号入座。考试一开始,提笔就写,一挥而就。

今年秋考,朝庭实行三考淘汰制。一天一场 前两场就要淘汰大多数人,最后一场有点像现在的决赛,三场考过关了,方能见到曙光。

尹枢前两场轻松过关,到了第三场,虽然说尹枢久经考场历练,但在关键时刻,他还是显得有点紧张。拿到试卷一看,今年的考试题目是《珠还合浦赋》和《青云十吕诗》。尹枢屏心静气思考了一会儿,提笔润墨,毅然写下第一个字。一旦下笔,尹枢沉甸了几十年的积累便如大河开闸,汹涌澎拜,洋洋洒洒数千言,一挥而就。一篇注定要传世的佳作就这样在尹枢的笔下写出来了。一千多年后,我们还能在《文苑英华》中读到尹枢当年应试的《珠还合浦赋》。

三场考试结束,阅卷毕,主考官杜大人已心中有数。按当时的规矩,三考完后,考生们要进行“庭参”。所谓“庭参”就是考生们要在贡院拜见主考大人,接受主考大人的训话。

“庭参”在贡院大院中举行。尹枢和几百名考生静静的站在大院中等候主考大人杜黄裳。卯时,杜黄裳杜大人来了,先给众考生行了一个大礼,随即便开始了训话:“杜某不才,承蒙当今圣上厚爱,委以主考之职,为国家遴选人才。各位学子皆为世之英才,怀一颗报国之心,孜孜以求为国效力,杜某不胜感激之至。今大考已过,谁能登榜,不得而知。”杜黄裳稍作停顿,用目光环视众人,然后问道:“莘莘学子,谁能助我?”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杜大人所问何事,均不敢贸然出声。

少顷,一个略显苍老但很洪亮的声音传出:“敢问主考大人,所助何事?”

众人一看,人群中走出阆州考生尹枢。

杜黄裳杜大人微微一笑说:“皇榜提名!”

尹枢前趋一步行礼,说道:“若主考大人不弃,尹枢愿为代劳。”

杜黄裳赶紧走过去拉住尹枢的手说:“难得先生有此胆识,有劳先生了。”

尹枢进了主考官杜黄裳的办公处,推开窗户,提笔略一思酌便写下一个人的名字,并对外面数百考生高声念道:“令孤楚。”

屋外鸦雀无声。众考生无言,皆知此生上榜,实至名归。

令孤楚后来果然成为大唐一代名臣,官至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崔元略。”屋内又传来尹枢洪亮的声音。窗外仍无一声异议,众考生皆服。

崔元略后来也成为大唐一代名臣,官至京兆尹,拜大理卿,卒后赠左仆射。

尹枢写一个念一个,近午时,上榜完毕。杜黄裳见所录之人皆为出类拔萃之人,心中大喜。细数过来,发现才二十九人,尚差一人,且第一名位置还空着,便问尹枢:“状元何在?”

尹枢捋着胡子笑道:“非尹枢莫属!”

杜黄裳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道:“非尹枢莫属。非尹枢莫属。”便伸手提起笔来,亲自在第一名位置上写下“尹枢”二字。

四川阆州人尹枢,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科举考试后,终在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以七十一岁的高龄状元及弟,被后人传为佳话。

配备仅供欣赏 如有涉权请联系删除


何民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作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协副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举史上第一奇事——想当状元自己定-今日头条
考官问:你们觉得状元该给谁?70旬老汉不谦虚:当然是老夫了
他说了五个字,主考官大吃一惊,便让72岁的他高中状元
历史上年龄最大的状元:从学渣到学霸他花了整整40年
唐朝科举该录谁为状元,主考官为难了,他自告奋勇,众人无话可说
七十二岁老状元——说说古代年纪最大的状元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