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海军退役的舰炮,其中来自日本的120毫米舰炮,曾经是最强大武器

舰炮曾经是海战中的主战武器,舰炮的数量和口径曾经是衡量战舰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武器的发展,导弹已经取代了舰炮的地位,成为海战中最为主要的攻击和防御武器。所以,那些不可一世的大口径舰炮逐渐走向没落,别说460毫米、406毫米、381毫米这些巨炮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就是203毫米、152毫米这样的“中小口径”舰炮也在海军的装备名单上彻底消失了。当然,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舰炮口径消失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舰炮口径也在消失。当然,在人民海军的70余年的发展历程,也有多款口径的舰炮告别装备的序列。下面,就盘点一下人民海军那些消失和正在消失的舰炮。

早期的人民海军

转瞬即逝:日本120毫米L/45高平两用舰炮

在人民海军初创时期,主力战舰的来源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原国民党海军的起义战舰,有以商船名义从港,澳购入的战后剩余物资,还有通过自招商局商船改装而成的战舰。不仅舰船来源五花八门,就是武器配置也是非常杂乱。

比如,人民海军初创时期的“南昌”号护卫舰,一度成为人民海军火力最为强大的战舰。而这艘战舰在人民海军30年的服役历史上,曾经短暂的配备过日本120毫米舰炮。其实,这艘战舰使用日制120毫米舰炮并不奇怪,毕竟该舰原本就是于日本海军长江舰队的旗舰“宇治”号。该舰于1940年在日本大阪铁公所樱岛工厂铺设龙骨,1941年竣工服役的炮舰。作为“桥立”级的二号舰,日本海军为该舰选定的主炮为“十年(大正)式120毫米L/45型高射炮”。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舰成为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舰队旗舰,并更名为“长治”号。由于国民党羸弱的工业基础,所以将日制武备全部保留。

修复完成后在长江中试航的南昌舰

到了1949年9月时,“长治”号的官兵成功发动起义,成为了人民海军的一员。只不过,由于国民党空军的不断轰炸,“长治”号在起义不久之后,在拆除舰上仪器、舰炮、电台等设备后自沉于南京燕子矶江域,此时“长治”舰刚刚被人民海军命名为“八一”舰。到了1950年2月,“八一”舰(“长治”号)被打捞出水,并进入江南造船所修复。同年4月,尚在修复中的“八一”舰被命名为“南昌”舰。到了7月,修整完成的“南昌”舰再次入列,被编入华东海军第七舰队(护航战斗舰队),并担任指挥舰。由于修复时正值苏联武器陆续到货,所以“南昌”舰曾短暂的有过一段“日苏混装”时期,此时的主炮仍为日制120炮。到了1951年春季,南昌舰全部更换为苏制装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L/45型高射炮彻底告别人民海军。

混装日制主炮和苏制副炮时期的南昌舰

不过,这型日制火炮虽然告别了人民海军的序列,但是对其性能还是要做一下简单的描述。十年式120毫米L/45型高射炮,是在三年式12毫米舰炮为基础,在1921年(大正十年)研发改良的一款舰载高射炮。由于该炮有双联装和单装等不同的形式,所以该炮全重在2900千克到6400千克不等,火炮全长5.6米,火炮初速为825米/秒。该炮的最大射程为16000米,最大射高为10000米。此后,最大射程增长为20000米,最大射高增长为13500米。该炮因制程较简易、重量较轻,成为驱逐舰和海防舰的主炮,以及重巡洋舰的副炮。只不过,该炮的射速偏低,只有10发一秒,所以在防空作战中极为“鸡肋”。

现存于军博的十年式120毫米L/45型高射炮,原为南昌舰的后主炮

虽然,十年式120毫米L/45型高射炮的性能非常中庸,但是也曾经是人民海军最强大的舰炮。直到来自苏联的Б-13型单管130毫米/50倍径舰炮的到来,不仅终结了其“最强”的历史,也终结了其在人民海军服役的历史。

功成身退:苏联90-K型85毫米舰炮

其在人民海军初期,很多武器装备都是由苏联提供的或从苏联购买的。其中,二战时期研制的90-K型85毫米舰炮,也在那个时候来到了中国。

90-K型85毫米舰炮

90-K型85毫米舰炮,是1943年投入使用的52倍口径高平两用半自动舰炮,最大膛压2500千克/平方厘米,身管寿命数千发,难能可贵的是炮管失去寿命时可在舰上更换。炮闩为半自动立楔炮闩,装有半自动机,发射后自动开闩,装弹后自动关闩,不过没有辅助输弹装置。反后坐装置:制退机为液压控制杆式;复进机为液体气压式,复进机有自动调速装置,以保证火炮在不同仰角下获得相同的复进速度,后坐距离390--474毫米。全炮重全炮重5.3吨(防盾重1.5吨),基座固定于舰艇甲板上,高低射界-5°—+85°,方向射界360°。该炮初速为800米/秒,最大射程15000米,最大射高10000米,射速为15—18发/分。

274艇艇艏的85毫米舰炮

虽然,该炮在移交给人民海军之时,由于较为老旧,特别是因为弹药缺乏无线电近炸引信导致防空性能较差,所以国内并没有进行仿制。但是,为了增强海军小型快艇的火力,还是将这型舰炮作为6604型猎潜艇的主要武备。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为了增强6610型扫雷舰的火力输出,对部分舰船进行了改造。主要就是将舰艏的双37毫米舰炮改为85毫米舰炮,原手动扬弹机改为电动链式扬弹机。经过加强火力的6604型猎潜艇(271艇和274艇)和6610型扫雷舰(389舰和396舰),在1974年的西沙海战中建立了战功。

389舰舰艏位置的85毫米舰炮

不过,随着人民海军的发展。这型性能落后的“老炮”,还是退出了人民海军的序列。不过由于1974年一战扬威,绝对称得上上是“功成身退”!

征战多年:25毫米小口径舰炮

在人民海军的历史上,其实先后装备过两型25毫米舰炮,一型是来自日本的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而另一款则是仿制于苏联的2M-3型的61式25毫米小口径舰炮。

日本的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与十年式120毫米L/45高射炮一样,是随着起义舰艇一同加入人民海军序列的。该炮于1935年开始研制,1936年装备日本海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标准的舰载防空武器,该炮除了单联装外,还有双联装和三联装,通用性非常强,而且炮并不是太重,因此小到巡逻艇大到战列舰都有它的身影。另外该炮射速非常高,达到260发/分。但是,该炮由于威力小,射程短(3000米),再加上使用的是15发固定的弹夹供弹方式,大大降低了射速和防空能力。而且该炮无安装装甲保护,使得操作人员没有任何防护。正是因为这款舰炮在二战期间已经落伍了,所以人民海军很早就用苏联的37毫米小口径舰炮将其取代。

日本的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

日本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虽然“消失”了,但是61式25毫米小口径舰炮开始了大量列装。根据中苏签订的“二四协定”,人民海军从苏联引进了2M-3型25毫米舰炮。这款原本是为潜艇研制的防空武器,有着重量轻,威力大的优势。所以,得到苏联提供的各项技术和设计资料后,在1959年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开始了仿制工作。在1960年初,首先进行自动机和液压传动的试制;1962年,试制成9门火炮,进入工厂靶场作射击试验,在测试过程中10月和12月先后发生了两次炸膛事故,从苏联原装进口的25毫米舰炮也发生相同的事故。在军事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迅速查找到原因并进行改进。到1964年经国家靶场试验和海上试射证明,原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所以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生产定型,并命名为1961年式双联装25毫米舰炮,简称61式双25舰炮 。

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

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由两门自动炮、供弹系统、炮架、瞄准具、液压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总体结构采用两门炮上、下配置,双耳轴摇架;瞄准系统在左侧,供弹系统在右侧的布置。瞄准具使用了简单的大圆环式机械瞄准,脚踏式射击控制。炮架由摇架、瞄准机、托架、炮架座、座圈组成。炮座为滚珠座圈式,回旋架在基座内转动,炮座外装胸墙式防盾。该炮全重1735千克,初速为890米/秒,射速达到800-900发/分,有效射程2778米,61式双25炮主要使用杀伤燃烧曳光弹,全弹重0.64千克,弹丸重0.28千克。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服役后,装备到了人民海军的多型舰艇之上,并且在多次海战中建立过功勋。

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

如今,在人民海军发展历程中占据过重要位置的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各种型号的30毫米舰炮,诸如1130、730、H/PJ17型单管30毫米舰炮,成为人民海军小口径舰炮的当家花旦。但是,历史将会永远铭记,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建立的功勋。

结语

随着人民海军的不断发展,人民海军曾经大量列装的37毫米舰炮、57毫米舰炮和100毫米舰炮在人民海军的序列中也是日渐减少。不过,人民海军的实力则在日渐强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中国小口径舰炮传奇(1)
大和号战列舰:防空以小口径高射炮为主,极少装备高射机枪
小艇大炮 90
战后厄利空小口径机关炮系列介绍
《战舰》鲨鱼的第二獠牙:潜艇甲板炮史话
现代火炮技术先进,为何舰炮口径越来越小?小口径舰炮威力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