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航空鱼雷极简史4-转向反潜-二战后的空投鱼雷☆☆☆☆

转向反潜——二战后的空投鱼雷

从二战中后期开始,尽管空投鱼雷允许的投放速度和高度不断提高,但是舰队防空能力和战术发展的速度更快,鱼雷轰炸机突破舰队防空火力网低空投掷鱼雷攻击战舰的作战方式变得越来越危险,由于鱼雷机在投放鱼雷之前必须维持一定的高度,速度和方向,这使得鱼雷机在攻击之前成了防空火力最好的靶子,同时,在二战时期,无论英美都生产了太多的空投反舰鱼雷——尤其是美国,由于Mark-13鱼雷生产数量过多,所以作为Mark-13改进计划备份的Mark-25空投鱼雷干脆被取消了量产计划。

在冷战早期仍然在发展空投反舰鱼雷的是苏联,在1950年代,苏联仍然发展了45-54VT/45-56NT空投鱼雷,以及RAT-52火箭动力空投鱼雷,其中45-54VT和RAT-52火箭鱼雷均采用降落伞高空投放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高空在较远的距离投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载机的风险,但是这种投放方式对于仅靠陀螺仪控制方向的直航鱼雷来说,基本属于命中全靠运气,而随着舰载防空导弹的发展,高空高速投雷的安全系数也直线下降,所以在这之后,苏联也基本停止了空投反舰鱼雷的研发。

RAT52火箭鱼雷

RAT52和IL-28’

随着空投反舰鱼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空投反潜鱼雷异军突起。空投反潜鱼雷投入使用是在二战中期,1941年底,美国海军开始研究空投声自导反潜鱼雷,这项研究工作被交给了哈佛大学水声实验室和贝尔电话实验室负责被动声自导机构研发,西屋电气负责轻量化的电动推进系统,而通用电气则负责推进和控制系统,同时进行主动声自导系统的研究。1942年7月,哈弗水声实验室和贝尔实验室的制导系统进行了演示比较,最终贝尔实验室的比例式制导系统中选,1942年12月,预生产型鱼雷开始进行测试,到1943年3月,第一批生产型Mark-24声自导反潜鱼雷交付美国海军。为了保密,Mark-24空投反潜鱼雷以Mark-24型水雷的名义装备,但是它使用更广泛的称呼是其绰号“菲多”(FIDO),“菲多”是一种短粗的鱼雷,直径48厘米,长2.1米,航速12节,航程3.7千米,四个24千赫压电式水听器对称安装在雷体中部,靠雷体遮挡声音信号进行导向,“菲多”投放入水后,即在设定深度进行盘旋搜索,一旦水听器接收到超过阈值的声音信号,控制系统就会根据四个水听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差值,控制鱼雷向声音信号的方向航行,如果丢失目标,则重新进入盘旋搜索状态,最初“菲多”的初始搜索深度定位15米,后期为了避免误伤己方反潜舰艇,初始搜索深度被定位45米,并且设定如果深度少于12米,则鱼雷重新转入搜索状态。为了避免德军发现Mark-24的秘密,反潜机必须在潜艇关闭舱盖下潜后或者在水下状态时方可投掷“菲多”,所以盟军反潜机通常会把“菲多”和炸弹混装,标准战术是先以炸弹进行攻击水面状态的潜艇,如果德军潜艇下潜,再投掷“菲多”攻击水下的潜艇。

FIDO结构图

FIDO剖视

“菲多”的第一个猎物,是德国潜艇U-456号,1943年5月12日中午,皇家空军岸防司令部所属第86中队B号“解放者”轰炸机发现了正在追踪HX-237护航队的U-456号,随即向下潜的U-456号投掷了一枚“菲多”,这枚鱼雷显然准确的重创了U-456号的艇艉,两分钟后U-456蹿出水面,疯狂向U艇司令部发报求援声称自己艉部遭到重创,但是U-456号并未等到救援,尽管86-B号机之后投掷的炸弹并未击中目标,但是傍晚应召而来的驱逐舰“机遇”号赶到了现场,绝望之下U-456被迫带伤再度下潜,从此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也有人把U-456的沉没归功于“机遇”号,而把5月14日美国海军第82巡逻机中队C号机投掷“菲多”击沉U-640号或U-657号才是“菲多”的第一个直接战果,但是5月14日的攻击结果尚有争议,而“菲多”对U-456的攻击效果却是有U-456自己的求援电报作为凭据的。在整个战争期间,盟军海空军共实施了264次“菲多”攻击,共投雷340枚,其中204次为反潜攻击,战后评估,“菲多”共击沉潜艇37艘(31艘德国潜艇,6艘日本潜艇),击伤潜艇18艘(德国潜艇15艘,日本潜艇3艘),可谓战果累累。

挂载轰炸机弹仓中的FIDO,后方为两枚深水炸弹

挂载FIDO(配图错,实为MK.17深水炸弹)

Mark-24“水雷”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空投反潜鱼雷的发展,美国在二战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平行发展了三种空投反潜鱼雷,一种Mark-24的发展型Mark-34,这种鱼雷和Mark-24一样采用被动声自导方式,但是设置了12节的搜索模式和17节的攻击模式两种速度模式,意图达到搜索时间和攻击速度的优化。另一种是由舰载的大口径Mark-35经过轻量化改进的Mark-41,这是一种大潜深鱼雷,采用主动声呐制导,航速和航程都比较可观,但是相应的重量几乎和航空反舰鱼雷相当,第三种是轻型的Mark-43,采用主动声呐制导方式,速度不太快,航程也不长,但是体积小重量轻,Mark-43之后,这类小口径轻型鱼雷就成为美欧多平台反潜鱼雷的绝对主流。但是随着潜艇技术发展,最大航速20节的Mark-43不久被航速达30节的Mark-44取代,Mark-44也成为第一代北约标准航空反潜鱼雷,服役10年之后,Mark-44被一代经典Mark-46所取代,Mark-46航速高达40节以上,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方式,作为1960年代后期设计服役的反潜鱼雷,其设计至今仍然常改常新,不过,艇雷竞争是无止境的,为了应对苏联高性能核潜艇,美国海军在1990年代服役了高性能的Mark-50反潜鱼雷,当然,高性能的代价就是高价格,Mark-50的价格令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也赶到吃不消,而其服役又恰逢苏联解体,这个时候睥睨天下的美国海军开始推行“由海到陆”的战略,Mark-50价格过高,而Mark-46浅水性能较差,于是美国海军委托雷锡恩公司在结合Mark-46的动力系统和战斗部,以及Mark-50的制导系统以降低成本的同时优化浅水性能,推出了混血的Mark-54反潜鱼雷作为美国海军新一代标准反潜鱼雷。

Mark46反潜鱼雷

相比美国而言,苏联/俄罗斯的轻型反潜鱼雷普遍口径略大,而比较特殊的是,苏联/俄罗斯始终保持着发展短射程高航速的固体火箭/脉冲喷射发动机的小口径反潜鱼雷。冷战中后期,欧洲各主要国家也纷纷开发自己的多平台轻型反潜鱼雷,这些鱼雷绝大多数在口径上与美国的反潜鱼雷相同,如英国的“黄貂鱼”、法国的NTL-90,意大利的A244和A290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不逢时的纳粹新型武器,如果投入使用,很可能改变二战历史!
军舰能跑多快?世界最快军舰航速惊人
帝国末日的深海电狼——二战德国U-XXI型潜艇小史浅析
梦断大西洋,二战德国“狼群”的覆灭之路!
大西洋底的“暗杀幽灵”!二战德国的U型潜艇,究竟有多么恐怖?
深海幽灵——潜艇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