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过年了
可是一点也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
年味却渐渐淡了
为啥?
小时候 VS现在
办年货
小时候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就开始上街办年货——
小时候年前上街办年货真是人山人海,新衣服,灯笼,鸡鸭鱼肉,水果,零食,春联,鞭炮,挂历…妈妈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记忆深刻的是妈妈把买回来的年货都藏起来,不让我吃,说等过年了再吃~~~
当然还不忘带几把塑料花,这两样就是家中最重要的装饰品了,合照都要挨着它。
现在
如今,超市里的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再也没看见妈妈提前办年货了,去一趟超市什么都能买齐了。基本到腊月底才会去超市一次性买回家,小孩子也不必再等到过年再吃这些。
放烟花
小时候
还记得,那时候就盼着过年的烟花炮——
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有各种不同款式的鞭炮,有的威力很大。坏坏的小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小时候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好像就在昨天…
现在
现在过年,只有过年的那些天可以放鞭炮。我们更加倾向于干净整洁的街道。如今禁炮令的实施更是很少听到炮声。大人们为了小孩子的安全着想也不大让孩子们去买炮。
年夜饭
小时候
还记得,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讲究的——
鱼是必须的,鱼取意年年有“余”,表示“吉庆有余”、“连年有余”。家里有什么最好的食材都留到过年的那天!
此外,大年三十晚还一定要吃炒年糕,温州的传统是喜欢用腊肉来炒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现在
现在有很多家庭,一大家子聚齐了,到饭店里吃年夜饭,不再是忙忙碌碌在家准备了。年夜饭也开始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菜品更精致,花样也越来越多。或许,久而久之,传统的温式年夜饭会消失在温州人的年夜饭桌上。
春晚
小时候
还记得,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晚——
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像现在这样,地位可崇高了。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赵本山的出现!
那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12点倒数5、4、3、2、1...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电视声给淹没,这才叫过年!
现在
吃完年夜饭,约上三五牌友,一桌牌就凑齐了。好像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对春晚的兴趣也大不如前,打个盹醒来就听到了主持人的结束语。
新衣服
小时候
还记得,以前过年才能穿到盼了好久的新衣服——
除了年夜饭、压岁钱,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妈妈都是提前一个月就把过年的衣服准备好了,挂在柜子里,看着心里都觉着开心。直到吃完年夜饭,就开始洗漱打扮换新衣,然后出去跟小朋友们比谁的衣服美!
现在
说真的,都不知道穿新衣是啥感觉了,基本是买了就穿,不再是等到过年才穿新衣了。
压岁钱
小时候
还记得,拜年串门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金额大到平时不敢想的压岁钱!
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妈,你说,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还我?
现在
吉祥话都派不上用场了,一到过年压岁钱什么的都是红包转账,然后一大家子人都在家族微信群里发红包抢红包。
小时候
年是爸爸买回来的肉
是妈妈给我买的新衣裳
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
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一挂小鞭儿
小时候,年是期盼…
长大了
年是超市里的拥挤
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
是天南地北的奔波
生活越来越好
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太多太多的回忆,仿佛就在昨天
而如今,面对转瞬即逝的光阴
也只能感慨岁月蹉跎
二十年前的物品或许现在还能找的到
但是想回到从前只能在记忆中了
那么现在的你们觉得
小时候过年vs现在过年
还有哪些不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