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为什么会衰落?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宗法制的衰落与另一大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分封制!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慢慢引发井田制和授田制的更迭。以血缘为纽带联系的宗法制慢慢延展出的嫡长子继承制和血缘基础被法家和兵家击溃后,传统西周礼仪规范所约束的周礼被强权所取代。(当宋襄公的君子之行被天下诸侯取笑的时候,正是印证了宗法制的崩溃)紧随其后,父系单系世系的近似于奴隶制度的规章典礼崩溃,家国同构概念纷散,最终导致了宗法制度的灰飞烟灭。

简单总结的话:社会意识形态发生转变,郡县制登台提供了君王集权的可能,皇权成为世间主宰,宗法制与分封制无法凝聚出新生力量,这也彻底将宗法制踢下神坛,衰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可以认为是春秋之后的战国引发的)

兄终弟及制的退出,为宗法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条件

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殷商时期,实行一种非常奇特的制度:兄终弟及。什么叫‘兄终弟及’呢?简单讲:哥哥当国王,哥哥嘎嘣了,弟弟接着当国王。弟弟嘎嘣了,弟弟的弟弟接着当。当所有的弟弟都嘎嘣了,那由最开始的哥哥的儿子当,这样一圈轮下来,该谁当谁就当,大家谁也别着急。而这种制度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上面引言部分的情况。

殷商前期,争夺继承者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慢慢不受控制。迫于无奈,殷商中期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改革,而最有效的改革就是兄终弟及制度。该制度可能短短一句话,却无形之中将皇权的威压降到最低,极大可能减少继承者的争斗。

  • 事例分析

兄终弟及制度的具体案例我们来看看:弟乙的长子微子启尽管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可是孩子的母亲不是正室,属于偏方,所以不能当王。可是,弟乙的小儿子辛出生时间晚,而且自身能力也不好,可人家属于正室的孩子,占据着绝对优势,成为了王。这个时间段,已经处于殷统治的后期,所以终兄弟及制度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只不过,子承父业和嫡长子继承制度却延续下来。

作为一个良好的过渡环节,我们能够从中看出王的更迭,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所忽视的:王的替换显得稳中有序,并没有出现大乱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宗法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这句话可以概括为宗法制的精髓,我们用现代话来简单翻一下:

孩子的继位或者王的选择,只看两点,甭管谁先出生的,必须是嫡子继承王位,庶子不能继承。在继承王位过程中,只能是年长者继承(最先出生的),而不是贤能的人继承。

  • 事例分析

鉴于殷商关系复杂,我们用通俗话语来讲下:一位王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脾气禀性和阿斗相差不多,另一个却与李世民一样。可是,因为阿斗比李世民年长,因为阿斗是嫡子,所以直接将李世民剔除出去,让阿斗来当王。在王的挑选过程中,甭管你多优异,评价只有两点:其一,你的出生顺序;其二,你的母亲地位。

宗法制遭遇大难题,短时间内无解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这句话出自诗经,鉴于诗经给大家的传统印象以及诗经的朦胧感,实在是无法知晓它讲的是什么鬼东西。但是,咱们可以做一个大致揣测,这是一个模板,当这个模板安装在周天子身上是就明显表明:周天子的正统性和合理性。

在这个时间段,宗法制依旧占有极高的地位,甚至在宗法制之上还引发出一个若隐若现的皇权来。

  • 夏、商、周序位表

我们回顾整个夏商周三大王朝的时候,就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

夏朝的帝位传递顺序绝大多数是由自家儿子接受,只有极个别的情况将帝位传给自家兄弟(也可以成为兄终弟及);商朝的帝王传递顺序绝大多数是传递给自己弟弟,弟弟一直继承,等弟弟全部去世后在展开新一轮的帝王传递;周朝直接将帝改为王,并且直接将王位传递给自家长子或者嫡长子。

  • 宗法制的权力继承

宗法制的权利,往往指的是无形中的国家所有权。而宗法制权利的继承,便是国家所有权的继承。

宗法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允许嫡长子继承,极大可能的杜绝了贵族权力纷争问题。可是,在这个王位继承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更大的利益关系链:绝对意义的尊卑。宗法制将等级的尊卑通过明文规定的方式严格执行,君臣关系和血缘关系犹如一个高压网络线一样牢牢缠绕在一起,不允许任何人跨越雷池一步。在此之上,宗法制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继承,贵族的延续。简而言之一句话:全方位为上层贵族服务

  • 宗法制弊端频现

宗法制过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卑关系,而且这种尊卑关系并不是依靠某人的能力而是出生时间以及出生地点。这种微小的差异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带来什么,可伴随着一代代人的传承,往往会激化种种矛盾。(举例:一个高地位家族后世不努力慢慢陨落,却依然要一个低地位家族但实力颇大得族群向自己低三下四。)

  • 方国联盟正式成立,在妥协中前进

殷国的破灭,带来很多衍生效果,但在这诸多衍生效果中最为明朗的就是:商王朝正式成立。

商王朝肯定是头疼的,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殷王朝的种种制度对于商王朝而言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困难中找出新的出路,似乎是华夏人一直擅长做的事情。

方国联盟正式成立,在原有部落体质范围内,不会打破部落联系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性建设商国的固有体制。简单归类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你们之前的制度我不管,但是现行制度下必须有商王国的影子,分封制必须登上历史舞台,并且成为主导政权。

宗法制彻底陨落,法家和兵家出力最多

  • 春秋鼎盛,宗法制苟延残喘

周王朝的前半段时间里,伴随着周王室的发展越来越好,四周诸侯也慢慢听话,国土越来越多,百姓越来越富裕。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中更多的人倾向于宗法制这样简单有效的制度。

毕竟,诸侯王或者士大夫也不希望自己还没死呢,孩子们就急着分家。宗法制就这样延续下来,只不过质疑声越来越多,很多诸侯都在提出反对意见,却被绝大多数诸侯所忽视,而诸侯之间一旦不遵守宗法制,很有可能引来周王室以及诸侯们的全力碾压,慢慢的都听起话来,谁也不敢造次了。

  • 战国拳头说话,宗法制顶不住威压

春秋之后就是战国,这一点我不说大家也能了解一二。战国时期最经典的理论就是:拳头决定胜负。什么仁义、什么品德通通放在一边,谁的拳头硬谁就能拥有话语权。

而拳头硬有一个先决条件的:诸侯王的继承人必须足够优秀。这个时间段,宗法制很难显现出原有效果,因为继承人的优秀程度并不取决于出生顺序,也不会取决于自家母亲的背景。

所以,更多的人倾向于哪个孩子优秀那个孩子当诸侯王。在这其中,兵家和法家的呼声最高,也最为激烈。而在它们的运作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挑选优秀的继承人。

强权时代,单纯的凭借礼数,是不可能统治国家的,也不可能成为诸侯王的。徐偃王因为礼数丢失国家,宋襄公因为君子之行遭到耻笑,这就已经说明一切了。

总结一下:宗法制的衰落与分封制的衰落有很大的渊源,可以放在一起讲。最简单的整理便是:诸侯王都有野心了,指望之前的继承顺序和宗法制根本行不通了。伴随着乱世频起,战国来到,宗法制彻底被淘汰下去。这并不是时代的悲哀,也不是诸侯的不幸,因为在丛林法则之下,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王朝即将出现:秦国。一统六国后,华夏将会进入新一个纪元。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为何要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无能,专家: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西周鲁国挑战宗法制:连续五代国君“兄终弟及”,是周王室默许吗
【知识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分封、井田:周朝三大制度建立的历史原因
【长安万年】之二十九: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西周和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传承发展的?有何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