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坡乌台诗案”是怎么发生的,对苏轼又有何影响

北宋是我国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繁荣的朝代,在世界史中北宋一直处于社会领先地位。然而在政治清明,对议政高度开放的宋代,常能看到政见不和引起的朋党之争,以及“文字狱”所引起的官吏黜降事件。可以说官员一次又一次的黜降贯穿了整个北宋时期。

神宗元丰二年七月至十二月间 , 大文豪苏轼因其诗文涉嫌谤讪朝政而身系诏狱,由御史台负责审讯 , 最终以他被贬黄州而告终 , 史称 “ 乌台诗案 ” 。这场关于苏轼的案件与诗密切相关,同时苏轼所关押受审的地方叫御史台,而御史台因为经常有乌鸦栖息,所以这场案件又被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它是历史上杰出的大文豪和大诗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同父亲及其弟弟在宋朝享有''三苏''的美称。他才华横溢,诗篇脍炙人口,却在官场上几经黜降,历经生命磨难和痛苦的他最后归隐森林成了一名田园诗人。由于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案件牵涉到 “ 文字狱 ” 、熙丰变法及相关党争问题,对当时的朝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 、“东坡乌台诗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乌台诗案是北宋中期著名的诏狱。诏狱,这个由皇帝直接掌管的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审判高官犯罪的案子,其司法审判也是按从劾奏到圣裁等七个程序逐一进行,是诏狱审判制度的具体实施,最终的处罚结果也符合当时法律规定。官员犯罪的司法程序是围绕查明犯罪事实、促使犯罪官员认罪伏法设计,包括诏狱在内的绝大部分案件能够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即所谓'法在有司'。而统治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亲自下诏书最终定罪,除了训诫教化作用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显示权威的政治意义,是所谓'恩归主上'。

乌台诗案是北宋时期 “文字狱”的代表事件。 “文字狱”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刑律的一大特色。文人雅士因吟诗作对、出言不慎而获罪者不计其数,从法律上明确追究人们吟诗作对责任的也不止宋代的“乌台诗案”一例。

乌台诗案是北宋时期朋党之争的结果。“政党政治之风,亦开于宋”,在北宋时期朋党之争已经从一党私利,演变到了政见之争了。在北宋神宗皇帝年间,王安石被皇帝启用,全面推行新政。王安石被宋神宗皇帝任命为参知政事,并根据王安石变法的需要专门设立了新的部门''制置三司条例司'',主管变法新政事宜。王安石就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贯彻变法。苏轼被捕入狱是有着很深的社会背景的,它是针对''王安石变法''变法派和反对派强烈斗争的结果。

二、“东坡乌台诗案”发生经过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44岁从徐州调往湖州任职,他每天饮酒作诗,乐在其中,但在三个月之后,正当苏轼伏案办公之时,御史台的人奉旨前来逮捕苏轼,要免去他的太守职位,将他押解到京城。同年的八月十八日,苏轼被送进了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有关苏轼一案被正式审讯,御史台根据苏轼的诗集细细地罗列了其罪状。说他建议未被采纳就恶意诋毁朝中大臣;讥讽朝廷风气不正,妄议朝政。比如苏轼《湖州谢上表》中作''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察事,或能牧小民''被认为是不满朝廷,妄自尊大。

在王安石实施变法之时,苏轼在四川峨眉为父守丧,直到1069年二月,在苏轼服丧期满返回都城开封的途中,他看到了许多因变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到朝廷后的苏轼基于此提出变法当中的不足,希望有更稳妥,危害更小的变法,同时他对于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的一些做法也并不认同。而苏轼这样的做法,使得他要面对两派的夹击,使其在朝堂之上难有立足之地,多次被派到地方做官。

这虽然让苏轼远离了朝廷朋党斗争,但是其内心依然不能平静,唯有借酒消愁,吟诗作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怀才不遇的感慨。然而变法派却借机用他的诗文含沙射影大行“文字狱”,他们命令各地官员们搜罗苏轼的诗文,对其细细研究,把抒发情怀和政治报复的诗文歪曲成诽谤官员和讥讽朝廷的罪状。

从元丰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开始,先后有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监察御史里行舒亶、御史中丞李定向皇帝上奏,他们针对苏轼的奏章各自有所侧重,同时相互之间又有所呼应。这分明就是事先精心安排过的。他们针对神宗最为忌讳的否定新政和毁谤朝廷乃至皇帝本人两点展开,对苏东坡展开了极为猛烈地攻势。

在如此精心的布局之下,神宗皇帝最终大怒,下令将远在湖州的苏东坡逮捕,押入都城。可以说苏轼的被捕,就是两派斗争中的产物,而苏轼就是这场斗争中的牺牲品。

三、 “东坡乌台诗案”对苏轼和北宋的影响

乌台诗案是神宗维护新政的产物,对宋代的政治、法制,乃至后来的“文字狱”,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朝中有越来越多的大臣为苏轼求情,乃至最后连曹太后都出面的情况下,宋神宗最终对这个案子决定从轻处理,最后做了贬官处理。但这场案件的受害者却不仅只有苏轼一人,因为此次案件而受牵连者甚多,其中有的人被贬官,有的人甚至因此送命。

早年的苏东坡深受儒释道文化熏陶,性情耿直,嫉恶如仇,是为敢于谏言的忠臣,而就是这样的品格使得他得罪朝臣,难于立足朝廷导致了''乌台诗案''的发生。在遭受到官场打击,险些丧命的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对于诗词、功名、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此时的苏轼对于仕途和功名利禄已是彻底的淡泊了,他吸收了佛、道两教的思想,不再遵循儒家所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转而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从《前赤壁赋》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苏轼在黄州,开始躬耕于田,寄情山水,过起了如陶渊明般的田园诗人生活。在做地方官时期,他走近百姓,服务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百姓所称赞。从这里可见他已然抛开了世俗的生活追求,开始了如闲云野鹤般追求精神自由,超凡脱俗的佛道境界。

另一方面看,“东坡乌台诗案”对当时那些敢于直言不讳,耿直谏言的官员打了预防针,北宋朝廷面临崩溃,随着宋哲宗去世,旧党推举皇帝宋徽宗上台,北宋彻底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朋党之争最终毁掉了北宋的政治根基,到了宋徽宗年间,朝堂上多是奸臣蠢臣,最终导致靖康之耻。

“东坡乌台诗案”反应了北宋时期勾心斗角的政坛风气,对北宋的政治统治造成了严重后果,苏轼不畏权贵,批评宋代存在的各种弊端,值得现在的中国官员学习,同时他争锋相对的性格应该受到我们的防范,以免造成官场的明争暗斗,对我国政府和谐统一造成不良后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都是写诗惹的祸——细数历代因写诗而招致祸端的文人骚客
为苏轼“乌台诗案”正名:不是文字狱! ​​​​
【转】苏轼“乌台诗案”是文字狱吗?
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历史人物苏轼的三次被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