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汉威武肃然山

    西汉元封元年四月,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率群臣东巡,来到今天山东莱芜境内的肃然山(在寨里镇周王许村北),大张旗鼓行祭地之礼。

彼时,公元前110年,正是刘彻登基第30年。

从十六岁时登基,汉武帝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开创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

此时,大汉天子的天下,犹如初升的红日,朝气蓬勃。武帝文治武功,疆域辽阔,声威远播,雄浑凝重,气势恢弘,汉朝已全然成为一个伟大的帝国。华夏民族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正进入全面开拓时期。



新浪微博上有着17万粉丝的“殆知阁”,2016年3月31日,发布最新的古代文献2.0版,这一古籍搜索引擎(http://122.200.75.13/)已收录16000种20万卷20亿字的古籍资料,可在线浏览,亦可以原文搜索查询。

我信手点击家乡“莱芜”二字,一共搜索到1829 个结果。

其中一本《泰山道里记》映入眼帘。这本书为清朝聂鈫所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成书,是一部“以路为纲,以山之脉络为文之脉络”,记叙泰山山脉、道路、名胜古迹、金石的著作。它记载了泰山主脉以及岱东、岱西诸山,兼述徂徕山,灵岩等十二支脉。其中记载:《封禅书》:“汉武帝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旧志未详。顾炎武考引《酉阳杂》,以长山县长白山当之,非是。《魏书 崔光传》:“弟敬友,尝于肃然山南设食,以供行者。”又莱芜王许保北有山,碑云“古宿岩山”,恐即肃然山也。按:杨邱山东有小陵,舒畅崛起,是其地矣。 

继续搜索“肃然山”:

《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

南朝宋谢灵运《泰山吟》: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汶水自莱芜,又西南径嬴县南,又南至奉高。或云:莱芜县北二十里有故嬴城。肃然山,州东北七十里。

宋吕祖谦撰《大事记》十二卷:取司马迁《年表》所书,四月,帝还登封泰山,降禅肃然山,改元赦天下,复东北至碣石九原而还【以本纪封禅书修】。

《金史·地理志》:莱芜县有肃然山。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所著《山东考古录》,虽仅四十七条,考证山东境内舆地、古迹、金石之类,辨正旧说讹误颇多。其中《辨肃然山》一文写道:《史记》:“帝以乙卯封泰山,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明日,即丙辰也。本日下山,本日行礼,必在三五十里之内,不当远至长白山也。《魏书·崔光传》:“弟敬友,尝置逆旅于肃然山南大路之北,设食以供行者。”今泰安州东关往北七十里,地名王许保。其北有山,碑云:“古宿岩山”,恐即肃然山也。

清初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说,肃然山,州(泰山州)东北七十里。《史记》:武帝封泰山,下阴道,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是也。其东南即莱芜县界,山势巍峨,对之肃然,因名。

民国初年蔡东藩所著《前汉演义》云:自在海上守候多日,不见回音,乃回至泰山,行封禅礼。即就山下东方致祭,筑土为封,埋藏玉牒,牒中所说,无非求福求寿等语,旁人无从窥悉。又与奉车都尉霍子侯,同登山巅,秘密封土,禁人预闻。子侯名嬗,即去病子,武帝独加宠遇,故使得从行。越宿,从山北下,来禅肃然山。封禅礼成,还驻明堂。到了次日,群臣奏闻封禅各处,夜有祥光,凌晨复有白云拥护,引得武帝色动颜开。再由群臣一齐歌颂功德,武帝越加喜欢,遂下诏改称本年为元封元年,大赦天下。

封禅,向天地祭告自己的丰功伟业,是非常隆重的宗教仪式。中国的封禅仪式来自原始宗教,由山顶洞人那些祭祀逐步变化而来,一直到宋代都有封禅。《封禅书》引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追溯极其之远,直达于上古。

在古代称天曰“皇天”,大地为“后土”,汉代称天与黄帝同列中央之神,地建“后土祠”,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之说,天为阳,地为阴,帝又与后相对,于是后土成为女神。

按照《正义》解释,“封禅”的意思有两种说法:一是“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合称封禅。二是认为祭天的册文(符)要用银绳缠束,打结的地方封以金泥,加盖印玺,称为封,其余相同。不论何种解释,封禅的意思总的是指封泰山、禅梁父(或其他泰山下的小山)的祭祀天地活动。但《封禅书》的实际内容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神祀,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解释说:“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禋祀就是祭祀。封禅时,万灵同时受祀,因论封禅而追论诸神及名山大川的祭祀,这是司马迁写《封禅书》的基本设想。 


来肃然山的这一年,刘彻相当忙碌。

上年才灭掉南越,设置了九个郡。新年开始,刘彻勒兵十多万人,旌旗千余里,视察西北边境,从长安一直走到河套最北部的朔方郡。活动在边境的小股匈奴人望风而逃。正如陈汤在给皇帝的奏疏中指出,应该向天下各国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刘彻甚至想自己领着大军冲过沙漠,把匈奴灭掉。

“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封禅就是向天地告功:老天爷你看到我做的事了吗?

三月,刘彻便从中岳太室山率群臣东巡到泰山。那时候泰山上的草木还没有长出叶子,乘机命人将大石运上泰山绝顶,备封禅时用。随即向东巡游来到海上,行礼祭祀八神,陆续派出的求仙人已有千数以上。

还是让我们直接引述跟随汉武帝一道前来莱芜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吧。《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用白话文说便是:

“四月,从海上归来。乙卯日,在泰山东面的山脚下封土行礼,埋下玉牒书,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行礼毕,天子独自带了侍中奉车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顶同样行了封土礼,只是在山顶事禁止外传。第二天,从山后阴道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上行禅祭礼,与祭后土仪式相同。封祭、禅祭,天子都亲行拜见礼。礼服尚黄色,都用乐伴奏。荐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间的三脊茅编织而成,封土用杂土石,上面加盖五色土。将远方进贡来的奇兽、飞禽以及白山鸡等物纵还山林,比起雍畤的祭祀礼数颇有增加。兕牛犀象之类不宜放还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行封禅礼的地方,当夜仿佛有光出现,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升起。”

司马迁当时任郎中,以汉武帝侍卫和扈从的身份随驾出巡。这些记载应是信史。

秦皇汉武到此时,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开辟的辽阔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刘彻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肃然山,如此深邃,如此壮观。身为莱芜人,我对此还真不够了解啊!?


下面说说肃然山与“杨邱山”“羊丘山”。

羊丘山位于泰莱平原的中北部,东距莱芜23公里,西距泰安35公里。

羊丘山不高,按今天的说法,是海拔375.5米,却是寨里镇境内唯一的山峰,是从泰安到莱芜路上所看见最近最显赫的山。明代莱芜知县陈甘雨编纂《嘉靖莱芜县志》,文写道:“嘉靖甲晨,余试政都省,乃冬奉莱芜檄,入其境,望羊祜之巅(即羊丘山),吊史云之祠(汉代莱芜长范丹)……废悲存仰,怆然一时。”书中记载:“肃然山,在县西北五十里,泰山之麓,其势肃然。汉武帝丙辰年禅此山如后土礼”。

山不在高,羊丘山在泰莱盆地中地势险要,分别是泰安和莱芜的东西大门,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羊丘山名众说纷纭,清代曾名杨邱山。晋书《羊祜传》载:“祜年十二,尝游汶水之滨”。莱芜境内牟汶水和嬴汶水皆为汶水之源。因此,羊祜幼年时可能在莱芜境内游历或生活过。清代牟愿相《莱邑山水杂记》称:“(羊丘)山下有羊里庄,晋羊叔子隐焉。”从这些记述来看,羊祜曾在此隐居。周王许的老人口口相传,在山下东南部竖立着一石碑,碑顶呈半圆形。此碑经数载风雨侵蚀已呈黑色,正阳面的刻字因岁月流逝而斑驳脱落,读不成文。

“王许”这个地名在方圆七八里地内有五个村:韩王许、周王许、唐王许、魏王许、边王许。村名可能包含附会帝王许愿之意。

好友丁肇堂,是羊丘山前的周王许人,他撰文《国祚后土 源本所系》对肃然山做了详实考证。引《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释:“肃然山,在山东莱芜县西北六十里,泰山东麓也。汉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下阴道,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即此。《莱芜县志》今讹为宿岩山。”《光绪莱芜县志》:“肃然山在县西北六十里王许保。一名杨邱山。”从民国到解放前,现在的寨里镇王许一带设有肃然乡。

肇堂写道:“泰山象征皇天,而象征后土的肃然山,就是现在的羊丘山!羊丘山在泰莱平原北部边缘,山势雄伟肃穆,端庄平和。山的西北、东北、东南各有支脉。从空中看,泰山山脉像一条龙,羊丘山就是龙的前爪。站在山顶向南看,泰莱平原茫苍邈远,大汶河飘然西流。

“在山腰东部有戏台,可容万人以上看戏。每年两次庙会,分别为四月初八泰山奶奶生日和九月九日重阳节。山脚到山顶人流熙攘,络绎不绝。据说戏曲《桃花庵》的故事发源地就是山腰的桃花庵。因羊丘山四周山势陡峻,利于防守,元末明初山下八大庄为应对战乱,于山顶合建“肃峰寨”。寨址尚存。前几年修公路,上级给各村地瓜石任务,就将其拆掉用来修路。山寨内有炮楼及大炮两座(滑膛前装突火炮),四五米长的炮身上铸有‘肃峰寨’字样。”

乡贤赵茂祥也是周王许村人。他在《羊丘山名再考》一文中说,历史上的肃然山就是现在的羊丘山。封禅说,最早出于《管子·封禅篇》,但文献早已亡佚,现存该篇是从《史记·封禅书》补抄的。封禅是祭祀泰山的一种复杂而神秘的隆重典礼,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泰山脚下的小山筑坛祭地曰“禅”。汉武帝禅肃然山有着充分的历史和事实依据。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录》中专门写了《辨肃然山》,已证明肃然山即长白山之说不能成立。顾炎武平生治学严谨,认为《史记》上所说的肃然山应该是莱芜的宿岩山,并引证说此山在泰山东北七十里,地名王许保的北边。王渔洋在《长白山录》中也坚持相同观点。笔者在羊丘山下长大,并多次上过泰山,对纵贯泰莱平原的这一段路途比较熟悉,羊丘山前面山陡坡缓,地域开阔平坦,上万人参加仪式蔚为壮观,是举行特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羊丘山上过去有不少飞禽走兽,山下有的地方就生长茅草,且山周边有赤、黄、黑、白、褐五种土色。总之,无论从历史资料还是羊丘山当时的自然环境看,肃然山即羊丘山之说是有道理的。”

      

再来说说自己与羊丘山的缘分。

我的家乡是寨里镇孔家埠村。用百度测距,我们村距泰山主峰三十二公里。羊丘山与我们村一河之隔,相距只有五六里地。可以说,站在我们村里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正西方向的泰山,看到东北方向的羊丘山。

想当年,元封元年四月,汉武帝率领一众官员和浩荡大军,自定封禅礼仪,行封祀礼、登封礼之后,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肃然山,肯定是经过我们村的。为啥呢?很简单,孔家埠村位于泰莱平原的北部边缘,我们村以北隔一条河就是漫漫的丘陵,从泰山山后与羊丘山顺着好走的路划一条直线,汉武帝的车马大军恰好经过我们村。孔家埠,司马迁来过,东方朔也来过,这好玩吧。

羊丘山尽管只有三百多米高,走过路过不计其数,但自己却只攀登过两次。

第一次登山是在1975年冬天。那年我十岁,正读小学五年级。当时,羊丘山已改名为“反修山”(指反对修正主义”),我们公社作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一场“层层梯田满山坡”的造田运动正式启动。五中的学生们在山上用石头堆出每个字足有几十米见方的“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刷上白石灰,二十里外也能看得见。公社把全社男女老少召集起来,开赴山下安营扎寨,吃住全在工地。整个羊丘山,漫山遍野红旗招展,标语口号激荡人心,工地上钢钎叮当,大喇叭里革命歌曲格外嘹亮。那年冬天,小学的学生也必须到工地上干活,轰轰烈烈的开山造田运动拉开序幕。像我们这样的半大孩子,干不了什么重活,只能是搬搬石头,拉拉运土的车子。我们村的工地分在羊丘山南面,休息时,我们就偷偷地从西坡往山顶移动。羊丘山山顶百米是禁区,驻军把守,不得越雷池半步。快到山顶,我们只能悄悄地趴在灌木丛中,远远地张望执勤的军人。

现在看来,1975年寨里公社半数以上老百姓集中在“反修山”会战的规模,也许是两千年来的第二次肃然山“盛大会师”。

羊丘山是青石山,山上多是槐树、松树和柏树。早年为避匪患,清朝建有肃峰寨,环山尖以粗木巨石而成山寨,天门为其寨门,三面装有土炮。据周王许村史介绍,羊丘山前有泰山庙,又称小红门,始建年代无考,1930年重修,庙前由名人书“泰山行宫”四字大匾,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之后为药王庙,药王庙南为文昌庙,再后有三个十八盘,直通山顶南天门、玉皇庙。因其布局与泰山相似,远近闻名。古时,淄川、章丘等地的人都来羊丘山进香祭拜,故人称“第二泰山”,善男信女烧香还愿,打茶问药,为一时之盛。周王许村东南角有建于宋朝的观音庙,清朝年间三次重修,院内古木参天,树荫蔽日,碑碣石刻颇多。宣统三年(1911年)重修观音庙碑记载:“院内碑石狼藉,古柏翠苍,白衣殿龙王庙南北映辉,每当秋夏之交,炎气熏蒸,纳凉者往来不绝,有至夜半不归宿者——每年二月十九日,具楮仪备酒筵,至祭于大士座下,何其诚乎?”当时盛景可见一斑。三官庙与钟楼南北相立,建筑奇特,内有秦时无字石碑,还有名人草书碑刻,一笔到底,浑然天成。更令人惊奇的是周王许三官庙与韩王许玉皇庙、张里北寺庙、南岭马家庙,四庙一线彼此相望。是前人刻意而求,还是无意巧合?不得而知。

还要插上一件事。羊丘山东麓的村子叫戴渔池村,合抱于青龙泉池之间。戴渔池村原先就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村中青龙桥南侧有一国槐,名叫青龙槐,粗数抱,三杈鼎立,枝叶参天,绿荫盖地,冠盖整个丁字路口。我三姨嫁到戴鱼池,姨夫在村西南的凤凰翅挖土时,一镢刨到木料,由此探究出一个古墓群。

据《文物》杂志登载,19845月,戴渔池村村民在取土时发现春秋战国墓群,墓群为高4米的台地,南北长约130米,宽约90米,南墓墓室距地表5.4米,东西向土坑竖穴,有一棺重椁,盖有髹朱漆痕。此墓因早期被盗,充满淤泥,随葬品已扰乱,仅存24件,大部分置于内外椁室北壁之间。器物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北墓为土坑竖穴墓,随葬器物有青铜器、贝币等。饮食器有铜鼎、铜豆、铜壶等,兵器有铜剑、铜戈。此墓属于东周时朝产物(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墓主人是一位武将,相当于士级或更高的奴隶主。

这些事汇总起来,为肃然山历史开掘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第二次,也是我正式登上羊丘山,是2008年8月3日(我拍下的这张照片所注日期)。正是北京奥运即将开幕之时。我和妻儿从上海返回家乡探亲,父亲说羊丘山新修了泰山奶奶庙,香火鼎盛,我就提议去爬山。翌日一早,大哥开着农用三轮车,行走不便的母亲在家看家,我们一家老小浩浩荡荡出发了。

那年,七十六岁的父亲健步如飞,走在最前面,我们先是在山脚拜谒泰山碧霞元君,进而沿着弯曲的山道向山巅登攀。一口气爬到山顶,用了半个小时。山坡上,当年学大寨的痕迹差不多荡然无存,修筑的梯田也已看不清楚界限。山顶旧寨也是断壁残垣,碎石满地。历史总是脚步匆匆。但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

站在山上,极目四野,北山蜿蜒,泰莱如画。村舍、农田,远山、大河,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水墨丹青。家乡莱芜“泰山出其右,汶水潇洒流。”

千年岁月,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枯荣。肃然山,宿岩山,杨邱山,羊丘山,反修山,一个个名字变来变去,使人眼花缭乱,各领风骚若干年。山无言,山肃然。

2015年冬天的头一场大雪,父亲在雪地上滑到,跌断了股骨,至今行走不便。写到这里,我多想陪陪他老人家,再一次登上羊丘山,哦,也叫肃然山了!

一定会实现这个愿望的!当再次登临斯山时,想来我另有更为深刻的感触。

 


我曾经在家乡的报社供职多年,作为土生土长的莱芜人心里对嬴牟热土的历史文化一直怀有浓厚兴趣,但也有一种莫名的遗憾:历史上很少有国家级领导到过莱芜。我有时想,原因或许是被西边泰山的巨大光芒所遮掩了吧。

当时,翻看历代县志时,也曾看到有关肃然山的片言只语,但都被轻轻放过了,也没有再次探究和攀登近在咫尺的羊丘山,想来真是惭愧得很。

泰山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诏告说:“登上泰山行封祭礼,到梁父,而后在肃然山行禅祭礼。欲从此自新,与士大夫一起重新做起,特赐给百姓每百户牛一头,酒十石,年八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赠赐布帛二匹。博县、奉高、蛇丘、历城四县免除徭役和今年租税。大赦天下,细则与乙卯日赦令相同。所经过处不得再有复作者。凡二年以前所犯过失,都不再治罪。”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面的赢、博二县奉泰山,名“奉高县”。“元封”的“封”,自然是“封禅”的标志。

武帝封泰山时,坐的是周天子的旧明堂,位于泰山东北山麓。明堂是古代天子朝见大臣、议论政事的地方。原来的泰山明堂,汉武帝以此处多险阻不敞,欲在奉高县旁新建一座明堂。这被认为是重大事件。现在泰山东麓有个黄前。说到这一地名的来历,地名志上说建于明初,村址位于黄坂土前,清简为黄前。我以为这或许与黄帝、明堂有关。

当时的陆路交通,无论古人怎样描绘,他们驱赶着马车所走过的驿道,不过是稀疏的羊肠小径。但圣驾远行场面,那都是不难推想的壮观行进场景。从京师长安到齐鲁泰岳,尽管随行队伍脚蹬棉布鞋靴,每天穿越飞扬的尘土或深滑的泥泞,但长长的封禅大军首尾不见,前头华盖飘耸,文武百官紧随,千乘万骑,车辚马啸,一路旌旗招展,浩浩荡荡。队伍行进到哪里,哪里的空气就会凝固起来。

汉武帝波澜壮阔的一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他励精图治,苦铸大汉版图,他重用人才,李广、霍去病驰骋汉场,荡平匈奴,铲除边关大患,深谋远虑令人叫绝。

也许,在位五十四年的汉武帝,是两千年历史上少数几位有资格“好大喜功”的帝王。CCTV播出的《汉武大帝》片头这么评价他: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是他,第一位使用年号,颁布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沿用至今;是他,编制中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决战,在今内蒙筑受降城,首次置儋耳郡、珠崖郡,统治了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是他,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还是他,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取得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孙中山说:“秦皇汉武、元世祖、拿破仑,或数百年,数十年而斩,亦可谓有志之士矣。拿破仑兴法典,汉武帝纪赞,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

我们为什么会被称为汉人?这也得益于汉朝。以至于几百年之后,西方各国仍然称呼唐朝使臣为汉使。从现在出土文物来看,汉朝备战让人叹服。出土的山东东海郡的武器库表中清楚写着装备种类和数量:铠甲9万副、长矛5万支、长刀15万把、大小战车7000多辆,这只是一个郡的武器数量。而汉朝107郡,可以称得上全民皆兵,远征军基本上是华夏子弟。两汉四百余年,汉帝国的都城从来没有被异族攻陷过,这种情况在中国统一王朝的历史上,除了短命的秦隋以外是绝无仅有的。

那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

浓烈的尚武之风弥漫全国。人们有一种听之见之则征服之的气概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蛮力。面对未知的、广阔的、无限的世界,面对艰苦的战斗和艰难的人生,汉人则不同,他们马上就会行动起来。听说海上有仙人,他们的船队就拔锚起航,连皇帝也数次三番地泛舟于万顷波涛之上;还是封禅肃然山的那一年,汉武帝听说西域的大宛产汗血宝马,就派使臣带千金和一匹金马(古汉语中的金应该是铜)去大宛和他们换;张骞和他那支小小的队伍,在既无经验,又无补给,强敌拦路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向那茫茫不可测的大漠挺进。鲁迅先生曾热情盛赞汉代社会的文化风格:“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竟雄大”。

华夏族在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以他的创制定例的开拓精神,辉煌的武功,昌盛的文化,标志着中国大一统王朝少年时期的精神与活力。作为一个全然由华夏文明自身孕育出来的伟大王朝,大汉帝国在最深的层面影响了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2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得到,我们仍与汉朝血脉相连,我们仍能从汉史中获得信心与勇气。



       
附录:


司马迁《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片段: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汉书·郊祀志》注:“者,山之基足。”

 

顾炎武《辨肃然山》全文:

《史记》:武帝“禅泰山下东北肃然山”。注:服虔云:“肃然山在梁父。”按:梁父县在今兖州府泗水县境,是泰山之南,与本文东北不合。《酉阳杂俎》云:“长白山,古肃然也。”亦非。按:《史记》:“帝以乙卯封泰山,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东北肃然山。”明日,即丙辰也。本日下山,本日行礼,必在三五十里之内,不当远至长白山也。《魏书·崔光传》:“弟敬友,尝置逆旅于肃然山南大路之北,设食以供行者。”今泰安州东关往北七十里,地名王许保。其北有山,碑云:“古宿岩山”,恐即肃然山也。又按:光武“以二月二十二日辛卯封泰山,夜,下山。明日,百官上寿。暮宿奉高,三十里。明日发,至梁父,九十里。二十五日甲午,禅梁父。”则谓肃然在梁父者亦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登泰山记
伍缉之《从征记》辑佚注释
泰山游记(文:开心老人徐友田)
史上到泰山封禅最“牛”的帝王
封禅是帝王之礼,霍去病为何敢登上狼居胥山封禅祭天?原因很简单
泰山片石——汪曾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