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往昔,过年,冬去春来,年味浓浓

看今朝,春节,辞旧迎新,万众欢腾;忆往昔,过年,冬去春来,年味浓浓…。

                                  


                                                                    盼   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文学王安石的千古绝句,把一年一度的春节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节日接踵而至,可惟有春节才使国人情有独钟。人生之路,或短或长,或逆或顺,也许只有过年留给人们的印象最深。人一生中不知有多少形形色色的企盼,我敢说惟有盼年的涵盖面最广。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曾有过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盼年的经历。

    “再过几天就要过年啦。”年尾岁末,人们总要禁不住地絮叨几遍,也许这就是盼年吧。年是一个轮回的凋零,又是新一个轮回的萌芽,除旧布新、四季更迭,是岁月的驿站,是人生的里程碑。孩提时最盼年,生活艰难时最渴望过年。这也难怪,旧时半年糠菜半年粮只有过年才能吃饺子、穿新衣、放鞭炮。年是希望,年是诱惑,年是拮据生活中的亮色,是欢乐与色彩的凝聚,是童心放松愉悦、畅快尽兴的沸点。

    记得小时候,一入冬,母亲就给穿上新做的花棉袄棉裤,可母亲只让享其暖和,却不让享其鲜艳,母亲用破铺衬把花棉袄花棉裤一丝不露严严实实地给保护起来。颜色深浅不一的破铺衬,横斜竖歪的针脚,使崭新的花棉袄花棉裤顿时黯然失色。尽管沮丧的我十分不情愿,但怎能拗得过母亲?母亲自有母亲的打算,快要过年了,不懂事的孩子自然嚷着要过年的新衣。到了年三十,母亲撕下那油渍麻花的护布,圆了我盼年渴求穿新衣的美梦。

天冷了,下雪了,进腊月门了。盼年的心情更加迫切,盼得执着、痴迷。白天轮番扳着小手指数算天数,还有几天过年。那时一天觉得老长,天黑了老不明,天亮了又老不黑。特别是临近过年那几天,觉得更长,天上的太阳像钉在那里不动似的。夜晚躺在土炕上编织着过年时的火爆场景,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现如今小儿子盼年不像我们儿时那么迫切了,生活条件优越,过年和平常没什么差别,想吃啥喝啥穿啥,立马就能办到。水饺是家常便饭,新衣四季随时增添。旧时只有年底才能听到的鞭炮声如今更不稀罕,张家结婚盛典,王家开市大吉,李家乔迁之喜,赵家喜添贵子……鞭炮声声,不绝如缕。

    现在有些人对过年似乎不感兴趣了,有人竟患了过年长一岁或过年花钱、麻烦、劳累的“恐年”症。但人们还是禁不住年的诱惑,还是情不自禁地盼年,因为莅临的新年给人们带来一份欢愉的温情,一份醉人的祝福,一份畅想未来的灿烂。

                                                                

                                                            忙   年

     进入腊月门,过了腊八日,年味自然渐浓,此起彼伏的肥猪的嚎叫声,性急的孩子点燃的零星的鞭炮声,拉开了忙年的序幕。

     庄稼人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披星戴月,四季不松套地忙活,平素没有清闲,没有节 令。也只有过年才是庄稼人实实在在的休闲节日,庄稼人最看重过年。停止了一年辛苦的劳作,松驰了心绪,摒弃了浮躁,剔除了不快,绽开了笑容,庄稼人又要开始忙年了。生活是不算富裕,可孩子眼巴巴地盼了一年啦,总不能让孩子失望吧。再艰窘也要让孩子们见见新,听听响,油油嘴,穿件新衣,贴副春联,放挂鞭炮,吃顿水饺。男主人总要连续赶几个年集。年集是一年四季中集的高潮,货全人多成交额也最高。先买能存储的干菜,临年贴近再买鲜货。年集上转来转去,囊中羞涩,总想置办点物美价廉的年货,可买的哪有卖的精?最后跺跺脚狠狠心:价钱贵就少买点。这个需要买那个需要添,有多少钱也难买周全。

    在家的女人是忙年的主力军,磨麦子,出豆腐,蒸馍馍,做年糕,洗衣服,扫房尘,那活多得不知干什么好。孩子买不到合适的布料,再说裁缝急三火四的也做不出好针线活儿。可是早着早着还是年三十晚上才缝好最后一个扣子。扫天刮地,洗洗浆浆,总算有点眉目了,人累马乏的,细细察看,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是不少。唉,就这样吧,再也不想干了,才待舒口气,一摸头还没理呢。“正月里男不剃头女不铰脸”,这禁忌可不能犯,过年就是图个吉祥,赶紧去理发,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嘛。理发店里挤得水泄不通,猴年马月才能理上?心急火燎地等,家里人忙得一人顶几人用,真不想等了,可头像“长毛盗”,这副形象过年怎么出门走亲戚?剃头匠子发年财,正月里是淡季,现在多剃一个多赚一份钱。“萝卜快了不洗泥”,三推两剪一刮就是一个,好歹“旧貌换新颜”。

    过年后走亲戚的礼品还没有收拾好,给孙男嫡女的磕头钱还得换几张新票,手忙脚乱的,年画忘了买,还没有请香纸,这年没有个忙完。

忙年是一种营造,一种孕育,也许只有忙年最能激发人的热情。年虽然还在盼望中,但毕竟已有了实际内容,人们在忙忙碌碌地准备着一个声色兼备的年,年在人们周密的筹划中已具雏形。

    过去是穷忙年,度年关,如今富裕了,可忙年的传统积习依然未变。年关集中花钱购物的铺排之风也依然如故。据说在南方某些城市每逢过年,饭庄、酒楼、宾馆,宾客满座。一年难得休闲,过年还要忙前忙后置办年货,遭“厨房杀手”的折磨,岂不大煞风景令人生厌?雅室一聚,觥筹交错,不用弹奏锅碗瓢盆交响曲,腾出时间跳跳舞、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观观花卉,闲情逸致销魂一番,养精蓄锐,再战来年,岂不悠哉乐哉?可在北方从除夕到来年正月十五,饭店、酒馆老是铁将军把门,偶有开张者,也是门可罗雀,生意清淡。

    今年忙年累了个半死,明年说啥也不犯傻了,轻松点、悠着点、享受点。可明年你忙年还是乐此不疲,也许让你吃现成的,你觉得没了年味。世俗的观念是很顽固的。                                                                 

                                                               过   年

    年终于让孩子们给盼来了。年也终于让大人给忙来了。

    真正的过年当然是从年三十开始的。该买的已买齐,该做的已做好,一切都收拾停当就绪,只等享用和欢乐了。家家户户的门框、门楣上已被红艳艳的春联装饰一新,副副联语歌颂着崭新的生活,祝福着锦绣前程。三柱香、一份虔诚把列宗列祖们请进家,家堂桌上摆满了供品,墙壁上悬一幅家堂轴子,自是一派肃穆玄妙之气,年终于开幕亮相了。在异域他乡做工的、当兵的、上学的,千里迢迢从天南海北同欢乐一起拥进千门万户。大街小巷飘散、弥漫着菜肴的浓香和鞭炮呛人的火药味。此时车少人稀的街道或公路显得宽畅了、整洁了。披红挂绿、张灯结彩的一个新天地令人心醉神迷。喜庆、甜蜜、祥和的气氛充盈着江河湖海,笼罩着山野平原。古老传统的的年多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大师把人世变了个样,一切似乎都令人刮目相看了。人都变得年轻了,干净了,利索了。男人理发剃须,修容整面,爽爽利利;女人涂脂抹粉,乔装打扮,妩妩媚媚。天井、街巷、角角落落被收拾打扫得平整、洁净。藏不住的笑,掩不住的乐,聚在心头,写上脸庞。平日脾气暴躁的人变得柔顺、友善,木讷的人变得随和、健谈,忧郁的人变得豁达、开朗。年关的人都那么神采飞扬、热情奔放。试想如果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这么一副好心情,都这么文明礼貌,那我们的世界将有多么美好。

    过年如遇睛空万里的天气,阳光灿烂,天蓝地阔,风和日暖,处处涌动着花枝招展的人流,处处荡漾着节日的欢声笑语,处处澎湃着滚滚的春潮。

过年如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天气,那才叫好呢。红衣绿袄,点点梅花,鲜红的春联,由于瑞雪耀眼银白的映衬而交织出一派盎然的生机、勃发的情韵。“尺雪抵寸雨,瑞雪兆丰年”,欢度新年,瞻望来年丰收有望,人人喜上眉梢。季节的精灵是上苍赐给佳节的一份厚礼,赠给人们的一份欣慰。夜幕姗姗降临,万家灯火阑珊。团圆的年饭把除夕之夜推向高潮。孙男嫡女几代同堂,众星捧月般围着首座的长者依依团团落座。鞭炮声、密密匝匝唧里咕嘟响成一锅粥。合家举杯痛饮,庆丰年,话沧桑,祝老人寿比南山,祝全家欢聚团圆。人人都陶醉在这融融的亲情、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哪家在边关在塞外在海防的亲人无暇还乡与家人过团圆年,这满桌的佳肴美味和声声鞭炮,一定会勾起对远方亲人的浓浓思念和淡淡惆怅。

    年三十,人们自然是彻夜不眠地“守岁”,故乡俗称“熬五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这新旧交替的良辰美时,追忆往事,自是感慨万千。现如今人们簇拥在电视机前,尽兴地观赏文艺晚会的精彩节目,当那新年的钟声惊天动地,当那迎春的喜鞭撕裂长空,人们欢呼雀跃,新的一年来到了!

                                                          

                                                             拜   年

     大年初一随着那挂辞旧迎新的长鞭的炸响,拜年开始了。大街小巷,三五成群,熙来攘往,走东家串西家轮番拜年的盛况,形成了过年的一道热闹景观。拜年都抢着赶早,往往这边的素饺子刚要下锅准备吃饭,那边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那准是拜年的来了。一拨连着一拨,接踵而至,饺子让你吃不成。接受教训明年说啥也要早煮水饺早吃饭,可还是落在了人家后头。不吃饭也不觉饿,迎接拜年的要紧。一开门,拜年的热浪迎面扑来:“过年好”、“给您拜年啦”、“恭喜恭喜”,笑脸问候,拱手祝福。拜年的都那么儒雅斯文,彬彬有礼。也真笑人,也许昨天和这伙拜年人还在那里插科打诨、没大没小地信口取乐逗笑呢。一过年却成色大长、品位迅增,都周吴郑王地客套起来,虽是一句并不时髦的祝福,可心里总觉得暖洋洋、乐滋滋的。密友亲朋因为拜年,心一下贴近了许多;原发生龃龉、有过隔阂的同事、邻里或上下级,因一方主动地拜年问候,一切不快和芥蒂冰释雪融。过年,人人都在营造和维护着那份好心情。故乡人过年特别注重吉祥,力避那些不合时宜的忌言讳语,人们很看重良好的开端,这拜年应当是良好的开端。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过初三,盼年、忙年的阶段似乎那么漫长,可真要过年了,时光却拽不住得快,大有稍纵即逝的感觉。正月初二或初三开始走亲串友,走亲串友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拜年。婚姻作为纽带连结成交错的亲戚之桥,给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增添了富有魅力的感情色彩。亲戚需要走动,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平时没有闲暇走亲会友,也只有过年才难得有那么几天清闲去给久违的亲朋拜年。于是坦荡的通衢大道、弯曲的乡间小路上流动着一条条彩色的河。徒步拎兜的,骑自行车的,驾摩托车的,乘小轿车的,大道小路穿梭般地络绎不绝,欢声笑浪,一路春风荡漾。

     如遇有春节前后结婚的新人给岳父岳母拜年,那才喜庆热闹呢。娘家的姐妹或好奇的邻居叽叽喳喳,指指划划,分辨着哪是新女婿。作为座上宾的女婿恭恭敬敬地给乐得合不上嘴的岳父岳母问安拜年。羞涩的新娘一脸红晕,笑吟吟地给乡人敬烟、端茶、散糖。

哪家来了客,哪家忙得团团转,拿出最好的菜肴,用最高的烹调技术煎、炸、炒、煮。客人则有人陪着拥炉而坐。吸烟、喝茶、吃花生、嗑瓜子、打扑克,或在交流致富经验,讲去年的得失,话来年的举措,致富信息在言谈碎语中照样传递。

     酒喝足了,饭吃饱了,话也说透了,笑得开怀,玩得尽兴。走亲串友早晚一天,夕阳下山,晚霞灿灿,回归路上,酒劲还没消退,飘飘欲仙般轻松、畅快,脚下无根,走路不禁踉跄起来,但心里再清楚不过。喉咙里直发痒,老想吼它几声,唱它几口。这日子滋润、惬意,看天天蓝,望山山峻,瞧人人亲,看什么都顺眼、美气,为啥不喊不唱?“马大宝我喝醉了酒,忙把家来还……”“到城里看闺女时间不久,家乡的面貌新喜在心头……”戏文拿不准,调儿也走板,管它呢,唱唱心里痛快就行,于是那缠绵的吕剧调儿、欢快的梆子腔在群山乡野间缭绕回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作家||【石头】◆刘晓梅
【西散原创】聂浩作品 | 小时候的年味
今年的年味儿只剩春晚和鞭炮
过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郑州日报数字报
影评/白杨树:久违的年味又回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