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源:殷墟邵家棚遗址出土青铜觥盖铭文初读
userphoto

2022.05.28 北京

关注

刘源

邵家棚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的东南边缘,距宫殿宗庙区2.4公里。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遗址做了两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很大收获,发现商周时期房基18处,墓葬24座,包括一座“中”字型大墓,车马坑4座共计6辆车,出土一批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骨蚌器、车马器。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这是“册”族的居葬合一遗址。[1]邵家棚遗址出土一件青铜觥盖,上有铭文12字,内容重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殷王朝的官制与赐贝制度。笔者据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媒体的清晰照片,绘制摹本,并做初步探讨如下,请专家批评指正。
首先考察一下这个青铜觥盖的形制和时代。我们可参考朱凤瀚先生对殷周青铜觥的型式划分,以便讨论。朱先生依据全兽形、圈足将觥分为AB两型,又据腹、足椭圆形、方形将B型分为Ba与Bb二亚型。Bb亚型标本二引用了仲子㠱发觥,定为西周早期,此觥之盖与邵家棚青铜觥盖最为相似。[2]以上即据仲子㠱发觥来描述邵家棚觥盖形制几个显著特点:其一此觥盖后部,靠近鋬的地方,装饰有虎首,盖上因此有一对立起的虎耳。其二觥盖前部的兽首,有柱状角,过去学者或称之为“瓶角”,现采用严志斌先生说法,他也指出装饰柱状角的兽首有鹿头。[3]但此觥盖前部兽首是何种动物,并不清楚,但可明显看出其脖颈上有一条较长的扉棱状鬣毛。其三靠近兽首的左右两侧,均装饰有勾喙、突目、长冠、长尾的鸟纹,朱凤瀚先生说“所饰鸟纹有奋张的长羽”,非常形象。鸟纹下用精细的云雷纹衬地。虽然邵家棚青铜觥的器身尚未发现,但可推断,其器身装饰的也是长冠长尾鸟纹,其耳为鸮形。殷代青铜觥的纹饰,经常是鸟兽并用,如殷墟5号墓M5:802,前部为中蹲踞的虎,后部为站立的鸮。但仲子㠱发觥这种在盖上装饰虎耳的类型较为罕见,邵家棚觥盖又提供新的标本,令人欣喜。仲子觥的时代,朱先生定为西周早期,邵家棚觥盖的时代,据此可定在殷墟四期,应在帝辛之世了。此觥盖铭文较长,也是断代的一个重要参考。
接下来谈谈邵家棚觥盖铭文。此铭共12字,不算短,但缺少祖先日名、族徽,略有遗憾,希望以后找到器身,能补全族徽等信息。铭文基本没有难识字,只是做器者的名字较为特殊,算是一个新见字,其下部为“王”,上部可能是“花”(华)局部,或是“来”的局部,不能遽定,暂写作
,此字不会是一个合文,但其名中有王字,也是身份的印证。现将释文写出来:

己亥,箙㠱赐

贝二朋,用作彝。

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一是赐贝的主体箙㠱,是什么性质,是人名,还是官名,或是族名。此铭中的箙,只写了一个矢旁,不同殷金文其他箙字,有两个矢,如
(集成9370)。有两个矢的箙,在殷金文中实际基本是族徽,有的画得非常象形,如
(集成10012),且箙、钺经常组成复合氏名(集成5101、6166、6386)。此铭的箙,则显然不是族徽,笔者的看法,其性质是官名。陈梦家先生,认为殷王朝武官里有箙,曾举殷墟卜辞“多箙”为证,[4]查验相关材料为“供多箙”(合集5803、5804,典宾),既然是“供”于王室,可见多箙地位似并不高。此铭的箙,应是统领多箙的官,身份较为尊贵。殷墟卜辞中,也有作为贞人的箙,常见于宾组卜辞。宾组、历组卜辞中有一个重要人物箙
,曾参与主持大型禳祓祭祀,祭祀先王大丁、大甲、祖乙,用百鬯、百羌,并宰杀三百牺牲(合集301),推测其身份也是管理多箙的长官。我们认为此铭中的箙为官名,还有一个考虑,即殷金文中出现的贵族人名,基本是单字,很少用双字或多字,出现双字者,其首字多为官名,如寝、宰、戍等。箙下的㠱,可能是私名,也可能是所出的氏名,考虑到㠱在殷墟卜辞和殷周金文中多以氏名出现,如㠱侯(合集36416)、亚疑㠱侯(集成3513)、㠱伯(昔鸡尊、卣,陕金30、31)等,觥铭中的㠱,是族名或氏名的可能性较高。那么,箙㠱就是指来自㠱氏、掌管多箙的长官。除去族徽之外,箙官在殷金文尚未有发现,故此觥盖铭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接受赐贝的贵族,也就是作器者,前面已提到他的名字是个新见字,暂且释作
。按学界以作器者命名青铜器的原则,此器可定名为
觥。因盖铭简短,不知他出自哪个族氏。他作为箙㠱的臣属,是否也分管部分多箙,已不可细考。他所受赐的贝,数量不多,从合文角度看,可能是三朋,但仔细观察朋字最上面一横,还是比其上的两横稍长,也就是说,稳妥起见,还是释为二朋,当成两个字较好。箙㠱赐
贝二朋,为殷代赐贝金文又增添了新材料。笔者此前,曾系统概括殷金文的特征,提出赐贝是殷王朝一项重要的行政机制,并影响到西周早期乃至穆王之世的政治制度。[5]现在看来新材料的出现,也不断证实这一认识是基本正确的。[6]但也有个别新见殷金文材料,赏赐并非赐贝,而是赐玉,如近出的陶觥,这里面的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并不影响赐贝礼仪是殷周文明一个显著特征的事实。进一步加强考察和研究殷周金文材料中记载的赐贝制度,也有助于开展相关铜器断代、铭文解读等具体实践工作,希望能引起学界的重视。
觥盖铭最后仅简要地说,用作彝。这是受到空间限制的权宜做法,正常的格式是,用作祖先日名尊彝,另外会铸上族徽。日名、族徽都是殷文化的显著特征。如前文所述,觥盖上省略的信息,只能寄望以后找到器身,再做观察研究了。附带说一下,觥是殷式酒器中,较为特殊的类型,笔者曾推测觥是爵和尊的结合体,并兼具二者倒酒和贮酒的功能。因为个别爵也有类似觥盖的器盖,其爵柱可能就是固定觥盖用的;而觥的器身,无论方圆,均与尊较类似。[7]殷式酒器,包括觥在内,一般都自名为彝,或称尊彝,进入西周早期也还是这种情况。西周中期以后,殷式酒器式微,逐渐消亡,铜器泛称彝的时代也就过去了。至于殷代和西周早期,也有部分铜器的自名,不是通称的彝,而是专称,这个问题则需要再做探讨。总之,
觥盖铭符合殷金文的一般特征,盼望考古学家能再找到其器身,使之璧合,恢复其铭文的完整面貌,提供更多的史料信息。

附录:古文字著录书简称:

1.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2年。(简称“合集”)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1994年。(简称“集成”)

3.张天恩主编:《陕西金文集成》,三秦出版社,2017年。(简称“陕金”)

附图:

1.笔者所作摹本

2.邵家棚遗址觥盖铭文照片(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新华社发)

3.仲子㠱发觥(陕金814)

补记:感谢郭旭东先生最先审阅拙稿。感谢葛亮、董珊先生在中国古代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的电子摹本制作讲座,本人受惠良多。感谢孙亚冰先生指出原摹本问题,现已据改。2022年5月28日

注释:

[1] 《河南安阳发现商代“册”族居葬区》(记者桂娟、袁月明),人民网,http://pic.people.com.cn/n1/2022/0106/c1016-32325307.html。资料照片为新华社发(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本文引用图文资料均出于此报道。

[2] 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96页。

[3] 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51页。

[4]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0年,第511页。

[5] 刘源:《论殷金文的特征体系》,《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1期。

[6] 刘源:《新见义器、韦卣及毳器铭文反映的周承殷制现象》,朱凤瀚主编《青铜器与金文》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7] 刘源:《研究殷周金文需要注意的青铜器分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30日第5版“绝学回响”栏目。

原文发表于《殷都学刊》2022年第1期,引用请查阅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墟妇好墓是解开夏商周奥秘的一把金钥匙
商代前期:中国步入成熟文字时代
家谱的起源之(二)
书讯|新书推荐(一)
国宝青铜鼎的身世之谜
先秦并地、并国、并州考论(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