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不是真的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

《传习录》记载:王阳明与友人同游会稽山。先生曰“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心外”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是在高中的哲学课上。因为“心外无物”四个字,自己肤浅的认为王阳明因为没有看到了千里空山之中的花木,就认为此花木不存在,否定了客观物质的存在。但千百年来,多少圣贤奉阳明心学为修身经典。如果真的如此肤浅,阳明心学又岂能历久弥新,在历史天空闪烁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静心学习《传习录》,才发现自己曲解了王阳明“心外无物”。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并非否定自己未认知事物的客观存在。而是指出自己未认知的事物对自己心灵意识不会产生逻辑思维的影响。

人类作为能思维的灵长类动物,在主宰了地球后,便有了给地球万物命名的权利。于是地球上有一种植物被人类命名为花,一种植物被人类命名为草,有一种动物被人类命名为虎……。这本身就是人类给万物贴上了人类思维的标签。此基础之上,作为一种知识经验一代代传承,帮助人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试想,如果主宰地球的不是人类,而是另外一种生物。那么今天那棵被我们称之为花的生物,是否还会称之为花?或是在另外一个星球上,那朵被我们称之为“花”的生物,被那里的“人们”称做什么?

人作为生命个体,在最初意识萌动的那一刻,就已经接受了别人的意识认知,在意识中不自觉留下前人的思维印记标签。这是人类社会能不断进步的原因。但是也给人类的每一个生命个体烙下了别人的思维印记。花作为一种被自己认知的物体,只要一提到“花”字,人的意识里就自然产生关于“花”的画面等一系列演绎推理等思维过程。

这也是自己最初对王阳明“心外无物”曲解的原因,因为不管看不看花,花已经作为一种认识存在意识之中,而且这种意识是真实来源于客观世界。

然而,在微观世界,随着人类探索的不断深入,从分子到原子,从原子到质子、电子、中子,从质子到中微子。微观世界的粒子发现不断被刷新。人类的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可以预见,在未来将会有更微小的颗粒被发现认知。到时候这种粒子的速度、质量、意义等各种属性都将被人类用现有的知识描述,形成知识认识,一代一代传承。但这种粒子在没有发现之前,我们的意识思维是一片空白。我想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那朵未被我们认识的“花”在哪里?

那粒未被人类探知认识的粒子在哪里?颜色如何?速度如何?现在没有人能说的明白。只有有一天我们捕捉到那朵“花”时候,她才能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她有了认知和了解。我想这就是王阳明说的“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而在此时,那颗未被我们认知的粒子,没有将我们的认知引入到更加微观的世界,没有对我们的思维产生推理演绎等影响。

显然在王阳明的时代,并不知道世界上分子、原子、电子等粒子存在。今天我们借助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的粒子,将今天我们的思维引入一个未被我们认知的微观世界。在这个未认知的世界里,我们的思维意识一片空白。从而更好理解了“心外无物”。

所以,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是指自己未认知的事物对自己意识不会产生逻辑思维的影响,并不是否定那朵花的客观存在。

就如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世界上有一种生活,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因为没有接触那样的生活,不知道那样的生活方式,所以那样的生活价值观、生活理念就不会影响到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不赏花花亦红(转)
随笔1 客观存在的透明
心学之理论的唯心和实践的唯物
新心物一体观——揭开宇宙物质进化之谜
佛教的认识方式--------禅式思维
时代颠覆传统思维-眼界,决定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