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财发展新趋势,开启“净值资管 ”新时代

1
理财产品整体情况

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于银行业的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前提,推动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的资管业务本源。在此背景下,全国理财产品增速下降,资产配置类型逐步转向标准化资产,产品类型也在不断衍生变化。
至2017年底,全国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发行理财产品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合计29.54万亿, 较2016年少增5.0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较2016年同期下降21.94个百分点。
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底,债券、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等标准化资产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合计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67.56%,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42.19%。以债券类资产为主的标准化资产成为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

2
监管政策对理财业务的影响

2016年底中央工作会议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监管的主基调,2017年银监会密集出台一系列监管文件,组织开展了“三三四”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对银行业提出全面的风险防控要求。2017年11月,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一系列有关理财业务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都指向了“去杠杆、去通道、破刚兑、防套利”,表明了监管部门引导理财业务转型,回归“资管”本质的意图。

3
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上升

净值型理财产品,是相对于传统,以封闭型为主、有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而言的。净值型产品的收益,根据到期后产品实际市场投资报价来计算客户收益。如果是开放式的,则是根据开放时间的市场报价来进行估价计算。一般的,净值型产品会定期披露收益,比银行传统的理财产品更加信息透明。
向净值化产品转型、打破刚性兑付一直是监管鼓励推动的方向,长期来看也是理财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导意见》中要求资产管理产品须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同时设置了惩罚机制,对于不按照净值要求或滚动发行实现保本保收益的行为,以及在产品发行机构发行的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自偿或委托代偿的行为,都认定为刚性兑付行为,违规存款类机构要求回表补交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并进行处罚。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多数都是预期收益型产品,这类产品形式在未来都是明确禁止的。未来实施定期开放、净值化管理、设定业绩基准的理财产品会成为银行资金导流的主要渠道。

长期限理财占比上升

现存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基本全部集中在1年以内,2017年发行的90天以内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总量的53%,这些资金中16.1%被投入非标资产中,非标资产期限大部分都在1年以上,平均期限约1.5年。这其中就产生了资金与所投资产的期限错配现象。如果资金和所投资产不能一一对应,那么某个资产所产生的风险,就不能仅仅限制在单一产品中,会造成风险的传导和扩散,因此期限错配一直是监管致力消除的对象。
在《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的要求。
期限错配的禁止,使得长期限的非标资产或股权类资产投资需要有相同期限的理财产品与之匹配。由于非标资产普遍期限较长,对应的理财产品期限也由此被拉长,未来长期限理财产品占比会逐步上升。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合理分布所投资产期限,在保障一部分流动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长期限产品投资,拉长投资资产期限,也是可以平衡收益波动,有效提升投资收益的理性选择。

非标资产规模萎缩
标准化资产配置上升

非标资产全称为非标准债券资产,是相对于标准化的金融资产而言的,指未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非标资产与标准化资产相比,形式灵活、收益相对较高,但是往往呈现出透明度低、流动性差的特点,因此一直是理财业务监管的核心之一。目前非标资产规模体量非常大,至2017年年底,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存续余额为22.17万亿,这其中投向非标的规模高达4.7万亿。此次《指导意见》对于非标业务进行了管控,一方面实施穿透管理原则,限制公募银行理财以间接的形式投资非标项目;另一方面禁止期限错配,期限较长的非标资产,只能以同样较长期限的产品进行对接,限制了部分资金来源。
由于新规的限制,非标资产将面临规模收缩,在监管的引导下,部分资金将积极流向标准化资产。对于投资者而言,标准化资产透明度较高、流动性更强,并且在银行的研究资源服务下,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质的资产进行投资,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配置工具。

4
客户资产配置新方向

在资管新规的形势下,银行理财开启全面转型变革是大势所趋,在变革的背景下,投资者转变传统理财思维,重新梳理资产配置逻辑,应对“净值资管”新时代则至关重要。基于此,我们建议您:
第一,提升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在资管新时代下,净值型产品将成为主要的产品形式,净值型产品通过专业的跨境、跨市场类组合投资可以做到风险分散,且产品形式将会更加灵活,可以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专属的交易结构和投资策略;第二,明确风险接受度,结合自身风险收益目标,进行组合投资,合理分布投资期限,进行分散化资产配置;第三,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在理财产品净值化的新时代,投资者更需要充分认知产品属性,了解产品投资方向,提升风险辨别能力。
在监管的引导下,银行理财开启变革,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深耕研究,为理财客户提供全球化优质投资。未来的银行业理财,将迎来资产管理的新时代。建议投资者提前准备,顺应“净值资管”新潮流,有效运用理财工具,合理组合配置资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点】银行理财转型:通往净值之路
资管新规后,银行如何转型?
警惕!4.6万亿非标资产面临较大抛压
银行人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影响
《中国金融》|银行非标业务转型之路
如何让家庭资产以复利每年15%的速度“稳健”增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