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城57处四合院被划为“历史建筑”,未来将如何发展?已有前车之鉴...

日前,北京市第二批入选的315栋(座)历史建筑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发布。(戳蓝色字体查看:重磅!西城9个街道57处四合院被列入北京第二批历史建筑!快看看有没有您家~


名单公布后,有街坊问
划为历史建筑后会怎么样呢?
会开放参观吗?

作为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这些老建筑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筑物类型。

与此同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也刚刚完成了对公开意见的征求。与旧版相比,修订稿加重了对“利用”的强调。在妥善实施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对象进行合理利用,向社会开放

近年已有对文保建筑再利用的探索,令老建筑焕发新生机的同时,也盘活了地区资源,为未来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思路!


接地气
林白水故居成百姓书苑

“哎呦,今年可头一回来,太怀念了!”79岁的康淑敏人未到,声先至。当天由椿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的“防疫课堂”活动安排在下午3点半,老人心急,还没3点就早早赶到了。

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份特别礼物——康淑敏自己绘制的三把团扇。孔子画像细腻传神,旁边书写的论语字迹工整,很难想象出自八旬老人之手。这既是此前参与椿树书苑线上国学课的“作业”,也代表了老人对书苑真挚的心意。

签了到,坐在院中藤椅上,康淑敏满是喜悦。“我特喜欢这个院子,清静、舒服,有儿时的记忆!”自2018年偶然得知家附近设立了椿树书苑,参加了几回活动,老人就成了忠实粉丝。“这是咱平民百姓的书苑,谁都能来!家里就我一个人,书苑活动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让我战胜了孤独和寂寞。”

疫情期间,椿树书苑的活动转到了线上。一个月前,书苑刚刚恢复线下活动。阔别许久,人们再次踏入这座四合院,都显得分外激动。

椿树书苑线下活动“防疫课堂”

流水幽静、花墙雅致,中厅影壁上“有如白水”的誓言,彰显着烈士气节……这处由林白水故居改建而成的街道公共图书馆,为附近居民提供了难得的心灵休憩空间。其完整的两进四合院规制,又被读者们骄傲地赞誉为“在全市都算独一无二!”

据了解,椿树书苑引入第三方机构——北京市西城区超爱阅读文化传播中心负责运营。项目负责人史占永介绍,早在1990年,林白水故居就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街道立项前,故居被某单位用作仓库。确定“公共公益文化服务”的使用方向后,街道于2017年通过“椿议民情坊”商讨,决定将其改造为阅读空间。自2018年9月20日正式运营,椿树书苑已陪伴读者走过整整两年时光。

椿树书苑的阅览室一角

既是林白水故居,人们进入椿树书苑后的第一站,便会来到四合院正房改建的林白水纪念馆。精心浓缩的展陈,呈现了我国报界先驱林白水的生平成就,及说真话、不畏强权的风骨。

更具意义的是,在书苑重装运营一周年后,这间不大的纪念馆同时还成为北京市首个党建书房。“设立的报纸角很受老年人欢迎,有几位老人疫情之前每天上下午各来一趟,特别喜欢看报纸。”史占永说。

除了纪念馆兼党建书房,椿树书苑还辟有两间活动阅览室及一间亲子阅览室。“原本街道有一处公共图书馆,但位于地下室,老人孩子过去很不方便。这里改造完成后,就将书籍搬运过来,开馆时街道又进行了补充,达到1.5万册,现在应该有1.8万册了。”

史占永介绍,图书均参照首图系统进行类别设置,用首图读者卡就能实现通借通还。除了常规借阅,亲子阅览室特别受孩子们欢迎。“很多居民会带孩子过来看书,疫情之前一到放学时间,屋里都是满的。有的家长觉得一张卡不够,会办两三张卡,一次借一大摞书回去。”

引游客

什刹海广福观寄托乡愁

秋日时节,什刹海游人如织。烟袋斜街一座朱漆拱门的古典建筑引得不少游人驻足拍照。门前石碑上“广福观”三个大字,揭示了它的来头。

而可能会令人们感到新鲜的是,去年7月,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也于此处落成。推门入内,不禁令人顿生“别有洞天”之感。三进四合院恢宏敞亮,较之小巧精致的椿树书苑又多了几分开阔气息。

华翰文化遗产博物馆研究院是文展中心的第三方运营机构,项目负责人王梓漪介绍,广福观建于1459年,曾为总理全国道教机关“道录司”的所在地,民间消防组织“安庆水会”也曾设立过,后逐渐变为民居,其实就是大杂院

2008年,什刹海街道完成广福观内住户腾退,开启修复工作。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三清殿的房梁上发现了多组明代彩绘。2011年,广福观被认定为北京市文保单位。“从2017年起,我们看到展陈的大纲和设计,经过机构进驻、探讨筹备,去年7月文展中心正式亮相。”

在王梓漪看来,什刹海地处大运河文化带和中轴线申遗交汇点,有非常多文化遗产,但又是散落的,文展中心相当于一个平台,可以将它们进行集纳。“游客来到后最先打卡的就应是这里,为什么都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为什么它是重要的漕运之所?它的周边都有哪些景点名胜?看了展览就能找到答案。”

文展中心共计六大陈列展厅,包含百余件展品。无论镇水患的“蚣蝮”,恭王府的滴水瓦当,还是贩夫走卒的旧时场景、往昔照片,都能勾起游人兴趣,也能妥善安放原住民的乡愁。

什刹海文展中心,烟袋斜街旧时场景模型

什刹海文展中心,蚣蝮模型

王梓漪回忆,开馆不久有一位阿姨,早已搬离什刹海,偶然看到文展中心,便进来参观了一番。“临走时特意找到我们,握着我的手说太好了,一进来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还有位80岁的老先生,家住柳荫街,打小在这片长大。“知道文展中心落成,特意送了我们一本书,都是他画的儿时场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找出路

老宅保护不必敬而远之

受相关条款约束,文物古建的再利用方向相对有限公共服务是较为常见的选择。而无论图书阅览还是文化观展,毕竟偏静态、被动。如何吸引人们持续地走进来,不满足于为了“改”而“改”?运营机构均在日常活动上推陈出新,为单一场所赋予更多功能,五花八门的主题“总有一款适合你”。

记者到访当日,什刹海文展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线上直播,教大伙儿制作手工。别看文展中心运营至今仅一年有余,除日常展览接待外,围绕七大年节、24节气,以及新书发布、非遗制作、瑜伽教学等各色活动总得有100多场。

在椿树书苑,运营机构与政府签订的合约中即规定,每年活动不少于160场。主要包含电影放映、评书、讲座、手工课堂等类别。每逢年节,还会带领居民制作灯笼、元宵、粽子、月饼等等。更难得的是,所有活动均由书苑负责策划、招募,无论邀请授课老师还是物料使用,从不问居民收费

“纯粹看书功能会比较扁平,我们的理念是通过活动把居民引进来,让大家爱上这个小院。”史占永认为,对文物古建的保护不必一定敬而远之,“房子天天空着也没有‘人气儿’嘛!我们爱惜地使用,对它就是一种保护。

王梓漪也认为,保护的同时要让历史有序传承。“如果广福观就放在这儿,人们其实不明白它是怎么回事儿,顶多从名字上知道它是个道观。现在大家走进来能体会更多丰富的东西,这是它该发挥的价值。”

此外,作为西城养老联合体成员,老人或需要帮助的市民,还可以进入文展中心歇脚、喝水、使用医药箱。在寸土寸金的什刹海地区,这样一处清静开阔的场所,无疑为诸多便民想法提供了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标题
什刹海:恋上一江水、古韵院落
什刹海的名人y
胡同游(6) 东堂子胡同和外交部街胡同
老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多在院内,千竿胡同的正中间为啥立着一面墙?
老北京的胡同和皇城御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