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十年代中唱发行|烟台群艺馆创作并演出的两首歌

如果着眼于山东省烟台地区文化艺术馆的历史梳理,两首艺术馆原创的歌曲能够被中唱选中发行唱片是值得自我表扬的事情。1977年上海中唱发行的BM-10137小薄膜唱片收入了两支烟台地方的原创歌曲,领衔的是女声王廷君。

◆  渔家女驾船回海岛 

 詹仁中、孙忠安词曲;山东省烟台地区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唱并伴奏,王廷君领唱 

◆  烧暖热炕等亲人 ◆

 詹仁中、孙忠安词曲;山东省烟台地区文化艺术馆业余民乐队伴奏,王廷君独唱

讲真,上世纪我国文体界的“业余”真不能完全依照字面意思理解。有些小朋友对那时候在基层文艺中冒头的人才大惊小怪,好像民间人才保有量恁巨大。我提醒两点:其一,彼时不少足够进入专业团体的人因为非艺术因素被排除在外,只能在基层汇演场合发光发热,利弊不谈,只说现象;其二,在某个时点被称为“业余”的人,其前一季从业是正牌科班,空政歌剧团的一干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安置在北京工业战线当工友,即专业人才回到原来擅长的岗位上去,家父和他一些同行就是亲历者。

不是我对孙忠安和詹仁中两位的音乐素养有质疑,而是查了一下他二位的履历,感觉这两首歌曲的编配和演唱排练应该有专业工作者介入,我不相信群众艺术馆自己的力量能弄成这样。

歌者王廷君女士的声音很可爱,是那个年代群众文艺的常见嗓。朋友帮我搭建的微信群里,有些朋友在论起“千人一声”现象时感慨万千,追溯到院校的生源胚质。某位朋友的观点我赞成,铁霖先生的第1以及1.5届女徒弟之所以出挑,还是拜之前有过深厚的地方戏/民歌嗓培植。铁霖先生在中央乐团尽管自己没唱出来,但钢琴修养好,琢磨唱的时间比真上台的时间多,盆栽有术。李凌先生把他配置到院校真是用活了他。我认为铁霖先生只是这批教学力量的一例,同期不少老师也都成果丰硕,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太被宣传。目前的情形大家也都看到了,地方苗子一概按照青歌赛或金钟奖的评奖标准对标对表,万人一声的局面势不可挡,大家都是按照赛手模式培育幼苗,艺术个性提前吊销了。我个人觉得民族女高音这个声部,技术精进可能前途似锦,百花齐放就甭惦记了。这个嘈吐大法了不招人喜欢,我咕哝几句得了。

总想过太平日子,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是不切实际的。

建议加公号团队联系人微信 XIANGWANG-2012 ,下好先手棋。

另,本号有别院,可顺带关注 ↓

感谢您对本号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七十年代經典老歌
六七十年代的老歌精选22首
30首 七十年代的懐念老歌。89'15''
六七十年代的歌
七十年代那些歌
终于搞清了烟台为什么是“鲁F”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