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养神: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黄帝内经》上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是说,心情安静、心平气和,则精神收藏,精力充沛。相反,心烦浮躁、情绪不安、焦虑紧张,则精气就会消耗,甚至最后耗竭消亡。

《黄帝内经》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黄帝内经·素问》里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清净一般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使真气内存,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

抑目静耳

眼耳为人体五官之一,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其功能受着人的精神主宰和调节。目清耳静则是说神气内守而心不劳,若目驰耳躁,则神气烦劳而心忧不宁。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此即是说乱视杂听,则会使耳目过用不清,而耗伤神气。《老老恒言·燕居》说: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致,心亦至焉。说明了目视累心动神及静神必先抑目的道理,当然,目不可以不视,耳不可能无听,关键在于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乱视妄听,使神气不宁。

凝神敛思

《医钞类编》里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当然,这种凝神敛思、保持清静的养生方法,并不是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不是人为地过于压抑思想和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因而它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汉思想绝不相同。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反之,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所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

多练静功

静功是气功的一种,包括练意和练气两方面的内容,相当于古代的静坐、吐纳、调息、服气等方法。其中的调心,即是调理精神状态,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故枟黄帝内经枠中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里的神气内收,即是静功的结果。枟养生四要枠也说:人之养生,曰打坐,曰调息,正是主静功夫。但要打坐调息时,便思要不使其心妄动,妄动则打坐调息都只是搬弄,如何成得事。可见,静功是以静神和调气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锻炼方法,而静神又是气功锻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常练静功有清静神气的作用。

【贴心提示】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黄帝内经》所强调的修养原则及其静养心神的调摄方法,不仅具有心理卫生保健的防病治病效应,而且还具有显著的养生强壮、延缓衰老的作用。譬如对于工作繁忙,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来说,忙中偷闲,静坐或闭目养神片刻,颇能消除疲劳,重新振作精神。而对于心胸偏狭,善猜疑嫉妒,或思想烦闷,郁抑寡欢的人,则能经常反思内省,加强恬静虚无的思想修养,守神静养,日久也有清心涤虑、舒畅胸怀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上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养静为摄生首务、静则神藏、真气从之(原创)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金仙秘旨全诀
养心静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