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光福先生特色医案选


 第 289 期       临床技术篇

戳蓝字“国医年鉴”关注我们哦!


杨光福先生特色医案选


杨光福教授系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二级正高职,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 “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首届名中医”,“十大名中医”暨“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等荣誉称号。河北省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五批)。杏林悬壶近 40 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发表论文 70 余篇;著作 6 部;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获厅、市级科研成果奖 6 项。首倡“辨经论治、随症配穴”针治脑卒中;“化瘀除湿、通经活络”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平阳除湿、通经活络”法治疗出血性卒中;“个体化分型脱水”治疗脑卒中;自拟丹红系列配方治疗缺血性卒中;天龙系列配方治疗出血性卒中;通滞系列配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晕系列配方治疗眩晕病;调脂系列配方治疗血脂异常;降压系列配方治疗高血压病;消栓通经胶囊治疗脑卒中偏瘫及益智解语胶囊治疗脑卒中失语均有较好疗效。首创治未病(亚健康)调养功法(6 套);首倡“三元学说”暨“三元平衡学说”调治亚健康之机理探究和系列配方研制等。师古不泥古,形成诊疗及调养疾病的独立思维体系。李占京系河北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不揣浅陋,现将杨老师临床运用的实践体会撷要如下,以飨同道。
1
肺占位咳血案
患者张某,男,68 岁,农民。2018 年 6 月 8 日初诊。
主诉:咳嗽间作 6 个月,咯血 1 月。半年前外感后咳嗽,咳黏痰,量多。在本村卫生室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时轻时重。一月前咳嗽加重,痰中带血,经输液治疗无效,遂来我科诊治。症见:身体消瘦,乏力,活动发憋,咳嗽,咯黏痰,量多,痰中带血,纳呆,二便可,舌老红苔黄腻,脉大。肺 CT 示:右肺有不规则肿物,考虑肺癌?建议患者去上级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患者家属考虑家庭经济情况,要求对症治疗。患者既往有气管炎病史, 易外感。查体神清合作,两肺可闻及散在干鸣音,右肺下野可闻及湿啰音。心脏无异常,肝脾未触及。
中医诊断:咳血(痰热蕴肺,热伤血络证)。
西医诊断:肺占位(肺癌?)。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方药:百部 15 克,紫苑 15 克,白前 12 克,前胡 12 克,橘皮 15 克,桔梗 12 克,款冬花 15 克,仙鹤草 30 克,黄芩 15 克,黄连 10 克,栀子 15 克,甘草 6 克,姜半夏 10 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 400ML,分早晚 2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 7d 后复诊,自述服上方 1~2剂后咳嗽明显减轻,咳血止,精神好转。效不更方,原方续服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既往有气管炎病史,伏痰积聚于肺部,适值外感,入里化热,痰热蕴肺,故肺失宣发肃降,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火热灼伤肺络,故痰中带血。舌质红苔黄腻是为佐证。因患者家庭生活拮据,采用中药对症治疗。据此,杨老师以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为治则,方用止嗽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紫苑、百部止咳化痰;桔梗味苦辛,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长于降气化痰,二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款冬花、前胡止咳;橘皮、半夏长于化痰;黄芩、黄连、栀子、蒲公英清热解毒。药证相合,效如桴鼓。
2
突发性高血压病
患者谢某,女,17 岁,学生。2018 年 7 月 3日初诊。
主诉:眩晕、头疼 7 天。患者 7 天前体检时测BP200/110mmH 克,稍有头晕,头疼。无恶心、呕吐。未影响日常生活学习,而后每次测血压均明显高于正常,最高达 BP220/120mmH 克 ,经人介绍前来就诊。症见:头晕,头疼,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史。
实验室检查:B 超肾动脉、肾上腺、肾实质未见异常。血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未见异常。尿常规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眩晕病(肝阳上亢证)。
西医诊断:高血压。
治法:平抑肝阳,熄风定眩。方药:天麻 12 克,钩藤 15克,决明子 15 克,杜仲 15 克,怀牛膝 15 克,夜交藤 30 克,栀子 10克,桑寄生 15 克,茯神 15 克,益母草 15 克,夏枯草 15 克,菊花 12 克,罗布麻 15 克,生龙骨 30克,生牡蛎 30 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 400ml,早晚分 2 次温服。
调护:调畅情志,定时睡眠。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之品。
7 月 16 日复诊,药证当合,头晕、头疼明显减轻,仍述 BP130/80mmH 克 左右,偶有头晕,原方继服,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患者为少年女性,突发头晕、头疼。无高血压病史。但 BP200/100mmH 克 ,系平素精神紧张,肝阳亢盛,化风上扰清窍所致头晕、头疼。杨老师以平抑肝阳,熄风定眩为治则,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栀子、夏枯草、菊花、决明子、罗布麻清抑肝阳;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牛膝引火下行;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潜阳,治疗肝阳上亢。诸药合用,对精神紧张引起的突发性高血压症(眩晕)有较好效果。现代药理研究:杜仲浸剂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改善头晕症状;桑寄生有减慢心率及降压作用;决明子有降血压作用;罗布麻有强心利尿、降血压作用。李占京体会临床高血压症用中医药调治疗效很好,并非要终身服药。即《伤寒论》云: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
久病入络之瘀血眩晕
患者王某,男,67 岁,农民。2018 年 7 月 6日初诊。
主诉:头晕间作 10 余年,加重半年。患者头晕时轻时重,曾在不同医院诊治,服中西药物,效果欠佳,慕名前来就诊。见前医曾用镇肝熄风、滋阴熄风、化痰熄风等药物,症状无明显改善。
刻症:头晕,上腹痞胀,右胁不适,失眠,纳可,二便可,舌暗红裂纹苔薄白,脉弦。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 20 余年,失眠病史 15 年。否认高血压病史。
中医诊断:眩晕病(瘀血阻络证)。
西医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法:活血化瘀,化湿健脾。
方药:柴胡 10 克,枳实 10 克,白芍 15 克,当归 12 克,黄精 30 克,茯神 15 克,远志 12 克,姜半夏 10 克,川芎 30 克,丹参 15 克,红花 12 克,甘草 6 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 400mL,早晚分 2次温服。
调护:调畅情志,定时睡眠。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之品。
7 月 13 日复诊,头晕明显减轻,上腹痞胀好转,睡眠时间延长。效不更方,原方继服。

按语: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引起头晕、视物旋转。故应从肝论治,前医用镇肝熄风、滋阴熄风等方药,效果不佳。杨老师考虑久病入络,瘀血阻滞,又因本患者有上腹痞胀之症,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柴胡、枳实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川芎、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陈皮、半夏化湿健脾;黄精补脾益气;远志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效如桴鼓。《医林改错》:“叶氏《指南》有久病入络之说,徐氏非之,不知入络即血瘀也”。久病入络,血脉不通,形成瘀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头晕、头痛。杨老师认为眩晕多血瘀,供血不足所致,故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常获佳效。治病只有切中病机,才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
4
芍药木瓜汤加味治疗颈椎病
患者吕某,女,37 岁。2018 年 7 月 25 日初诊。
主诉:项背僵硬、右手麻木间作 5 年,加重半年。患者项背僵硬、右手麻木间作 5 年。作 CT 检查示:颈椎间盘突出。曾采取针灸按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刻症:项背僵硬,右手麻木,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中医诊断:项痹症(风寒湿痹阻,瘀血阻络证)。
西医诊断:颈椎病。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白芍 50 克,木瓜 30 克,葛根 15 克,羌活 15 克,川芎 15 克,桑枝 30 克,桂枝 15 克,伸筋草 30 克,透骨草 15 克,地龙 15 克,鸡血藤 30克,丝瓜络 30 克,甘草 6 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 400mL,早晚分 2次温服。
调护:避风寒,枕头高矮适中。避免长期伏案工作。
8 月 3 日复诊,项背僵硬好转,右手麻木明显减轻,药证当合,原方继服。调护同前。

按语:颈椎病,现代人的职业病,与长期伏案工作、使用手机、电脑使用时间过长有关。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并无“颈椎病”的病名,但其症状近似中医的“痹症”“项强”“眩晕”等描述。《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痹症有如下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杂病源流犀烛》中:“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说明颈椎病系风寒湿邪伤及筋脉经络所致。杨老师针对病因病机,选用芍药木瓜汤加味治疗。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柔筋,治疗筋脉拘挛不舒;木瓜平肝舒筋,治疗湿痹拘挛;葛根,羌活祛风寒、通经络;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通经活络,改善项背僵硬;桂枝温阳祛风;鸡血藤、川芎活血化瘀;地龙逐瘀通络。诸药合用,效果斐然。杨老师的经验:脊柱疾病可用芍药木瓜汤加味治疗,颈椎病加葛根、羌活;胸椎病可加狗脊、羌活;腰椎病可加桑寄生、怀牛膝治疗。方中芍药用量要大,效果才好。

5
三金鱼脑石胶囊治胆石证
患者柴某,女,64 岁,农民,雄安新区安新县济世堂家属。2018 年 6 月 22 日初诊。
主诉:右上腹胀痛伴呕吐 5 日。患者 5 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下及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饮食减少,大便秘结。患者于2018 年 6 月 21 日 B 超显示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3cm,欠光滑,其内可见一强回声斑,其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大小约 1.9×0.8cm。诊为: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前来就诊。刻症同前,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弦硬。要求中医药治疗。B 超显示胆囊炎伴胆石症。
中医诊断:胁痛(湿热结聚,积久结石)。
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
治则:清泻湿热,利胆溶石。
方药:自拟三金鱼脑石胶囊,每次 5 粒(0.5克/粒),每日 4 次,30 天为一疗程,停药 3~5 天,继服下一疗程。
2018 年 8 月 10 日复诊,患者服药一个月余,于 2018 年 8 月 9 日在雄安新区安新中医院复查 B超显示胆囊壁欠光滑,其内无异常回声。于 2018年 8 月 10 日再次复查 B 超未查到胆囊内回声光团,证实患者原有的胆囊内 1.9×0.8cm 结石消失,且无不适主诉,追问患者近一月未出现右胁及上腹疼痛,即无排石表现。证明患者胆囊结石溶化掉了。

按语:本案为胆囊炎伴胆石症,属中医“胆胀”“胁胀”“黄疸”等症范畴。病机为胆腑湿热互结,凝聚结石,治宜清泻湿热,利胆化石。杨老师总结并遵循“三维一体疗法”调治胆石症,即采用排(溶)石、体位与叩击、饮食调摄相互配合之综合疗法,每每获取良效。方中鸡内金、海金沙、郁金、鱼脑石均有化石溶石作用。本案表明:患者胆囊结石的消失,是三金鱼脑石胶囊化石溶石作用的疗效结果。

小编语

(选自《国医年鉴》2019卷“特色医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脑病科创始人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医案精选(文末好礼免费送)
步入中医之门
【学会分享】宣明往范 昭示来学 ——医案医话的读与写
一患者服用20多剂就治愈的中风验方
化解脑中风,先灭风和痰!读懂此方,你就是行家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