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庆明医案—腹泻案11(附子理中汤案)

提示:本案以及本公众号以往刊发病案,已收录将出版的《六经钤百病——曾庆明医案析》一书,请勿抄用,文权归本刊原创所有

前言:从太阴辨治腹泻

  太阴是腹泻的“主战场”,“湿胜则濡泄”,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寒湿下注而为腹泻。《伤寒论》也把泄泻作为主要症状,而且纳入太阴提纲条文,即“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273),所谓“自利益甚”,乃下利越来越重,吐利相较,下利更为明显。究其理,乃呕自阳明胃,利自太阴脾,其他腹满、腹痛,食不下等症,多伴随下利而生。所以腹泻是太阴脾虚的主要症状,补脾则是治疗腹泻的最常用治法。

  辨治太阴虚寒证

  对太阴脾阳虚弱腹泻而言。其腹泻有二个肠胃局部临床特征特点和二个全身临床特征。局部特征一是“阳虚生内寒”,其泻即是寒泻,表现为大便素易腹泻,或稀溏,或大便久难成形,或大便稀泻不臭日数行,得冷泄重,得暖泻轻等,所谓“自利不渴”,若非因误治而泄泻,恰好说明此泻乃脾阳素虚也。二是“脏寒生满病”,其泻多伴腹部胀满,表现为腹满时减,而且或满甚泻甚,或泻甚满甚,或腹满不为腹泻减,或腹泻不为胀增,其满得温则减,得冷则增,或伴腹痛等。全身表现特征一是如气短乏力,食少脸色萎黄,舌淡脉弱等全身脾虚气弱;二是口不渴,即所谓“自利不渴“,以脾恶湿,复因”脏有寒故也”(277)。下利乃太阴病的主证,乃脾气下陷,清阳不升之故。然则,下利又非太阴所独有,六经皆有下利,故提出口不渴作为辨属太阴的一个重要症状。以示与阳明、少阳实热下利口渴喜冷饮和少阴阳虚气不布津“自利而渴”热饮相鉴别。 

  其治疗总体是“当温之”,视阳虚程度,轻者理中汤,重者甚者四逆汤,总归当温之补之。桂林古本伤寒论将其改为”宜服理中四逆辈”,用类方来灵活加减,但作为固定方剂印定下来,也失”当温之“之原意。

附子理丸治腹泻

一、病案简介:

  秦某,女,36岁,西北人,素易便溏,怕冷喜夏恶冬,体瘦不丰。

  一诊:2006年6月24日星期六

  一月前来深工作第的第三天,腹泻日三五次,泻前肠鸣,便稀带泡,余无所苦,舌淡,苔薄腻,脉濡弱。此太阴脾弱夹厥阴风邪肆疟肠道,予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味:党参10 炒白术15 茯苓15 炙甘草10 白芍15 徐长卿15 炙乌梅肉10 宣木瓜10 煨木香5 苏叶梗各10 防风5:6剂,水煎服;

  二诊: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甫3剂,其病若失。遂虽谨慎饮食,除容大便易溏外,尚无大恙。然1月前西南出差三天,寒热失宜,食带麻辣而腹痛腹泻,随即服氟哌酸、黄连素、藿香正气水等,诸证近增。返深后住院用多种抗生素腹泻减轻,出院后不久复如院,又住院,诊断为霉菌性肠炎,疗效不显。再次寻求中医。

  刻诊:大便稀溏含有少量粘液,日3-4次,其特点有二:一是稍感里急,二是脐腹胀满,二者均不因泄泻而减轻,相反泻后里急和腹满更甚,体重减轻1.5公斤;伴神疲气短、白天犯困晚上浅睡,盛夏仍怕空调,吹则腹泻加重,口渴,食纳减,舌淡胖、苔腻根部泛浊,脉沉细弱。此附子理中汤合加味:制附子45(先煎) 干姜10 炮姜10 炒白术10 炙甘草10 煨葛根30 神曲10:3剂,水煎服。

  三诊:2007年7月28星期六

  里急消失,腹满和腹泻减轻;再服7剂,粘液消失,大便成形,日1-2次,食纳增,睡眠实,精神振,口渴去,舌仍淡,苔根部不浊,脉沉弱。晨服参苓白术散,暮服先附子理中丸后理中丸/汤,先汤后丸,并嘱不吃生冷油腻和刺激类食物。

  上药连服3个月诸症悉退。随访二年,大便基本正常,纳可睡好,精力、体力正常。

【临床体会】

  1、脾虚气弱有寒是多数水土不服泄泻的主要病机

  短期到异地他乡即腹泻者俗称水土不服。其本质是太阴气虚,运化失常。多发生在素体脾虚之人,遇有他乡饮食之异和气候和作息之殊,脾运不及,则发腹泻。而且多数易次生肠鸣、稀便夹泡、或有恶心等厥阴肝风或肝气上逆诸证。如何应对?朱良春教授从太阴脾虚夹风治,用四君子汤+徐长卿、炙乌梅肉、宣木瓜、木香、苏叶梗。笔者如本案之一诊,用之屡验。一二诊之间病已稳定,但因夏了西南出差,旧恙复发,误治以苦寒之西药,失去了从太阴气虚治疗的时机,转从深一层的从太阴并少阴阳虚内生治疗,始得逆转向吉。

  2、下利是太阴虚寒证的主要表现

  这可从《伤寒论》太阴病提纲条文中得出结论。273条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寥寥数语,指出了太阴虚寒证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二类:

  1)下利与呕吐:是太阴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升降紊乱。

  “自利益甚”是下利越来越重,与“自利”即一般的腹泻和便溏不同。而且吐利相较,下利更为明显,因为呕自阳明胃气上逆,利自太阴清阳不升。

  2)腹满,时腹自痛,食不下:乃太阴阳虚,寒湿阻滞气机。这些均为伴随下利的症状,且严重程度可与下利成正比,尽管没有下利的这些症状只要病机相同,都可以用理中丸和四逆辈治疗。但就原文本身来说,下利是太阴病的主证。这印证《内经》“脾恶湿”和“湿盛则濡泻”的理论,也成就了张景岳“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至理名言。

  立足临床,太阴虚寒腹泻有二个肠胃局部特征和二个全身特征。

  局部特征之一是“阳虚生内寒”,其泻即是寒泻,表现为大便平素容易腹泻,或便溏,或大便难成形,或大便初软条后稀泻但不臭日,或大便日数行而晨软夜稀,这些泄泻表现虽稍异,但都有得冷、得劳、得食伤、得水土不服则腹泻加重的“自利益甚”特征,反之则轻。所谓“自利”、“自下利”。若非因误治而泄泻,恰好说明此泻乃太阴阳气素虚所引起。局部特征之二是“脏寒生满病”,其泻多伴腹部胀满,表现为腹满时减,而且或满甚泻甚,或泻甚满甚,或腹满不为腹泻减,或腹泻不为胀增,其满得温则减,得冷则增,或伴腹痛等。

  全身表现特征一是“食不下”,可以是胃口差,食纳减少,或食易脘胀满等,并且食少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短乏力、脸色萎黄、体重减轻、舌淡脉弱等等全身太阴脾气虚弱表现;二是口不渴,即“自利不渴,属太阴”。

  本案根据理中丸原方加减法,既腹泻又腹满,故用附子,既腹泻又有怕冷、睡浅、脉沉、舌淡等局部和全身少阴阳虚表现,故用附子30克,约为《伤寒论》的大者一枚用量。腹满本应去白术,但又见口渴的“还用术”,故用白术10克,为中量。

  3、兼以温肾是治疗太阴虚寒下利的主要治法

  正因为病机上太阴下利属虚寒性,所以其治疗原则“当温之”,温补太阴阳气也,但其用方原文却说“宜服四逆辈”,而非理中辈。是否有误?

  脾主运化水湿,肾主封藏司二便,脾泻日久必及其肾,火不暖土,反过来又会加重脾泻。从王行生克关系看,土为火之子,火为土之母,虚则补其母,补火即是补土。王冰说“热之不热,责在无火”。所以,太阴虚寒下利,除了上述表现外,多能同时或多或少出现少阴阳虚有寒的如怕冷,腹部和腰痛畏寒,神疲乏力,完谷不化,舌淡,脉沉等脉症。治疗此类太阴腹泻,必须加用附子。因此,“宜服四逆辈”不说理中寓含母子补泻之深意,而四逆之后用“辈”字,则无需多说的理中汤。具体选药时,以附子理中汤最妥,轻者附子轻用,重者附子重用。桂林古本伤寒论将其改为“宜服理中四逆辈”,说得直白,但寓意不深。不如用“四逆辈”来得实在,原则性之下也易灵活加减。

  本案素易便溏,从一诊四君汤太阴脾虚气弱,二诊苦寒伤阳发展了太阴阳弱,与“自利益甚”相谋,故温之用四逆辈,用理中汤原方加附子30克,10剂即阳回泻止,后重回四君汤为基础的参苓白术散和理中汤善后,病情日和,终臻佳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养生(3)
理中丸(汤)配方,理中丸(汤)的功效与作用
《孙文垣医案》脾胃病辨治特色
腹胀神方——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附子理中丸功效与作用
脾虚食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