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腹证奇览】甘遂半夏汤证图解

【腹证奇览】甘遂半夏汤证图解

如图74所示,心下坚、腹满、青筋暴露,为甘遂半夏汤证。

其心下坚者,似枳实汤、桂姜草枣黄辛附汤之腹证,状如覆杯,应据各自外征审辨之。又,其青筋暴露者,似大黄甘遂汤证,而彼心下不坚满,是其区别。有腹胀满而无青筋暴露,但心下坚满者,亦属甘遂半夏汤证。坚满为留饮,加之血结所致而成。半夏、甘遂逐心下停痰留饮,甘草、芍药散血结、缓挛急,是故外证必见短气,或者痰饮病变、胁下挛痛等证。

《金匮要略》云:“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图74

案:本条有倒文,“此为留饮欲去故也”八字,应在“利反快”之下,所言为病人脉伏而不见,未服药之前,自欲下利。大凡下利者,不当以利为快,何以言之?乃因病而利故也。然其自利反快者,因其留饮欲随利去,故反快。胃中留饮下行,随自利而去,因其病邪自解,故利反快。或心下初时坚满,虽不利而不愈,不久续坚满者,为虽下利,但留饮不尽去,故以甘遂半夏汤下其留饮而治心下坚满。伏脉并非绝脉,沉、伏仅能应指。

又案:此下利即为水泄。

有云:“胁下痛,喘息,若稍压痛处,即惊惧而痛者,用此方。”

愚案:此证与十枣汤证类似,彼亦见心下痞硬、引痛,为悬饮,应将两方证对照鉴别。十枣汤证以引痛为主,甘遂半夏汤证以心下坚满为主,是其两者区别。

甘遂半夏汤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方论】喻嘉言《医门法律》云:“有形之饮,痞结于胸,则用陷胸汤攻之;痞结于胁,则用十枣汤攻之;留结于肠胃之间,则用甘遂半夏汤攻之。”《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赤丸方是方书中最早记载的反药配伍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甘遂半夏汤(胁下留饮)
伤寒论31:十枣汤、甘遂半夏汤、四逆汤、小青龙汤、大黄黄连泻心汤、伤科粉剂、戒烟方。
大陷胸汤、十枣汤、甘遂半夏汤、大黄甘遂汤傻傻分不清
第52讲: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
JT叔叔慢慢教-224-苓桂术甘汤等痰饮方
伤寒约言录【13~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