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广填四川”与秦氏迁徙

天气转凉 2018-11-10

分享

      (康熙帝圣旨原文)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风同,八荒底定,贡赋维周,适朕意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辟。田野未治。荒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尚起江西、江南助解应用,朕甚悯焉。兹据御使温、卢等奏称:湖南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即着该部,饬行川省湖南等处文武官员知悉,招民徒蜀。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六年外,奉旨起科。凡在事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加奖。

      钦此

                             康熙三十三年岁次甲戌正月元日

      译文:替天行道的皇上下令说;我继承先帝之位,统治中国。自感惭愧无能,守业常是自己警告自己。今幸运江山统一,天下安定,减轻赋税,这恰是我的意思。特别使我痛心的是西部四川地区,从张献忠匪寇造反捣乱以来,土地没得到开发,田园没得到利用,废耕多年,收税艰难,即是征收到那点微薄数额,够不上地方财政支付,还要调拨起动江西、江南予以支援,我甚是同情这种窘迫局面,现据朝臣温、卢等人报告说:湖南的人口稠密,土地的产量已无再提高的势头了,现委使该部门,下达命令四川湖南等地文武官员知晓,号召民众迁移四川。凡是去开荒垦地的百姓,任随通行,途经关隘不准阻挠。等待六年之后,听从朝廷下达命令才计税征收。对经办此事的官员,号召百姓成绩显着的,另外实行奖偿。

      此令。

                        公元一六九四年一月一日

      康熙帝的一道皇诏,引发了当年向四川移民垦荒的大潮,至今四川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湖广填川”相关的神秘故事。

      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三百多年前人稀地荒。不少宗支家谱“由来序”中都有类似话语,介绍说那时初到四川的情景:四野荒凉,荆棘遍地,兽迹漫道… 荒莽狼藉中偶有幸存屋宅,湮没于杂树丛林中。由此数言片语的记述,内容不尽详。一些无知之士,为圆其说杜撰出很多添枝加叶的故事情节,听起来活灵活现, 象似亲身经历一般。荒诞离奇的口头文学,(出版)说的多,传的广。据[四川历史] 、[重庆历史]所载史实印证,那些怪异不经的传说,皆是天方夜潭。

      从明朝万历年到清朝康熙十五年(1576-1676)这一百年中, 明朝统治者与四川少数民族争夺统治地盘,先后发生多次惨烈战事。明军、清军在四川的战乱, 官僚武装对百姓的血腥镇压、频繁的各种自然灾害、讥饿死亡、瘟疫流行等等原因,致使四川人口锐减,造成蜀省有可耕之田而无耕耘之民。

      据[合川县志]载,清康熙六(1667)年,合川地域仅1013人(人口只相当于现代人口稠密的一个小小村),州城(合川县城)仅有140余人。史载, 以富庶的四川江津县为例,(1667年)仅有114户528人(人口只相当于现代人口稠密的一个大生产队)。至1685年计、四川全省约9万人口。

      清朝廷为开发四川沃土,振兴经济,增加税赋来源,实施向四川移民的政策,给予六年后再征税的优惠。

      追踪当年迁徙情景,廉政清官以皇诏为公务,为防止土匪在道途抢劫移民财物,在关隘处派兵把守护送。也有迁出地的一些赃官恶吏,为了请功讨赏,对无钱无势的弱势群体农民,除了蒙骗敲诈外,採取强制逼迫手段,上有诏令作冠冕堂皇的金字牌,下有山高皇帝远的土政策,为所欲为,对指定搬迁户不愿迁出者,武力梱绑押解出境。很多支谱都有如此记述,不愿离开生养的家乡,留恋难舍故旧亲人,最使迁徙人放心不下的是,先祖坟茔再无法祭扫。启程时有一步三回头生离死别的悲伤。社会落后,经济贫穷,交通原始,羊肠小道崎岖,爬山越岭过河渡江,搀老携幼步行几千里路程.搬家什负行装,肩挑背磨,途中餐风露宿,哭别情恸离乡,忍饥渴挨寒暑,饱受煎熬。试举一例,中江县中兴乡(原名玉隆里)秦氏支谱记述:康熙四十一年冬月初八日从湖南零陵县孝悌乡下堡里起程,康熙四十二年三月三十日到达四川北道潼川府中江县玉隆里,一家十余口,途经艰辛142天! 

      家谱资料有记,迁徙入川,时行“插界为业”(也叫插佔落业)的规矩,入乡随俗,观风相水,自由选择适合建基立业的地址,先来后到,折树枝插作标记为界,把要占有的土地圈插起来,谁插佔归属谁所有。

      读各分支家谱记述,迁徙时间先后不一,但大多在康熙三十三年(皇诏后)至 康熙四十五年之间.。《秦氏联宗大谱》所载有18个分支,迁出地址都是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孝悌乡下堡里。徙川前分别住在下堡里的中心屋、白竹园、祖山里、长养塘、延青房、廪木冲、下古塘、稠三复、田洞屋、鸟塘洞、捷里塘、门口村等处。(仅1支是东安县)

      观收集到的秦氏分支资料中又知,在康熙年间徙川的还有三台县新生镇青杠沱秦氏、德阳市双东镇秦氏、中江县土门垭秦氏、柏树乡石岩湾秦氏、苍山破石沟秦氏、仁寿县文宫镇秦氏、金堂县万安乡秦氏、绵阳市游仙刘家镇秦氏、安岳县龙台秦氏、邻水县四海乡秦氏、万县余家镇凤池沟秦氏、孙家漕碾盘坝秦氏、铜梁县虎峰乡天锡秦氏、永川县三教秦氏,云阳县路阳乡黄泥沟秦氏、还有荣昌县、蓬溪县、武胜县、广安市,岳池县等地秦氏分支。

      以上秦氏分支徙川前居住地分别是,其中:广西桂林府第三都一里1支,陕西西安府三原县南西秦之地1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1支, 荆州公安县谷一里1支,湖南邵阳武岗县1支,绥宁县东道一里1支,靖州八甲1支,永州府东安县3支,除此外,原籍都是永州府零陵县,以上秦氏分支.一半以上是惠公后裔。

      先人们为求生存谋发展,先后不同时期又另有转迁,有的别居于川内其它县,有的去了云南、贵州、陕西等省。例:合川双水井支,徙川发派于乾隆癸未(1763)年,有5房人同时全家迁陕西,落业何处家谱未详。又如:三台县秦氏,转迁贵州息峰县。

      早于“填川”潮徙川的秦氏,赋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而又人口众多的一支,是彭水县长滩坝秦氏,该宗支谱载:迁徙祖秦安思(有支谱写作安司),'元季至正年间,遭徐寿辉(俗称红头军)之乱。’ 由原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徙川避乱,选地四川黔江绍庆路彭水后山长滩坝(今彭水县长滩乡)落业,迄今己600多年。安思公发派分支众多,有谱可凭的有武胜县顾贤沱秦氏(分化出几个分支,住该支周边)、岳池县柏杨坝青杠垭秦氏、黔江县白石关秦氏(还有老黄溪、酸草坝、花林等)、忠县乐居乡秦氏(不止1支)、丰都县龙孔坝秦氏、石柱县桂阳溪秦氏、以及扩散到贵州印江安化县秦氏(附周家坝、狮子岩、马桑园支)、湖北咸丰县丁寨秦氏等。

      其次, 有石柱县大凤溪秦氏,据该支家谱载; 迁徙祖秦正保,世居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明初洪武二年,弟兄七人徙川,分别肇基于夔州府见始县毛耳坪、云阳县九磊子、忠州石宝寨秦家湾、万县四方山秦家坝、丰都县清明山石宝坝,世代繁衍,各成分支,子孙分布川东各地。

      还有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迁川的秦氏,世系繁衍时间不长,人口不多。如:合川赤水乡秦氏,龙凤乡仁者坝秦氏.该谱载,他们来自湖广靖州。

      各个时期迁川的秦氏,大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之地,其它省也有,却为数不多。其它姓氏人群徙川情况也是如此。各姓氏分支分派的家谱,都把迁川时的户主立为徙川始祖。   

                                                        (合川  秦光中)

   (原文见2012年2月1日《秦氏文化研究》31期  若有与今不同处,仅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姚氏宗亲网话说老四川姚姓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
2020中国最新行政区划——四川省
四川泸州刁氏家谱: 不分卷
明清时期移民入川(渝)的部分夏姓探源 (四川达县 夏明显)
四川省1952年四川省行政区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