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尔扈特部东归,为什么乾隆帝会十分戒备?最终是怎么处置的?

不少人知道《东归英雄传》这个电视剧和电影,说的是土尔扈特部从俄罗斯境内举族东归,回到大清的故事。

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的一部。他们本来也生活在新疆境内,但17世纪时,准噶尔部崛起,他们不愿意受准噶尔统治,因此才一路向西,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

在这个新地盘上,信仰藏传佛教的土尔扈特人,不失其祖先的战斗传统,在伏尔加河流域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硬生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迅速在这一地区立足,并且还小范围地称霸了半个多世纪。

但随着时间推移,沙俄逐渐强大,土尔扈特内部又出现分裂,因此不得不依附于沙俄。

沙俄不断向土尔扈特部征兵征粮,还安排东正教牧师来传道,土尔扈特部在被压迫剥削的同时,还要眼看着自己被东正教同化。在这种情况下,藏传佛教的核心力量--喇嘛们--不干了;同时,土尔扈特部上层也不愿部族被沙俄分化蚕食、被剥削;因此,他们谋求改变自身命运。

于是,当大清消灭准噶尔汗国的消息传来时,大敌被灭,土尔扈特部也没有什么顾虑了,准备东迁回归。

可是,当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3万多户17万部众东归的消息传来时,大清却对此十分戒备。

按说一个中国部族出走了100多年,现在要回归故土,这是好事啊,大清怎么还十分戒备呢?

原来,这个土尔扈特部的行事风格让大清有点捉摸不定。

首先,自从土尔扈特部出走以后,大清陆续与其联络,但均未获积极回应。

在康熙帝时期,清廷遣使劝说土尔扈特部东归,但是土尔扈特人根本不听。一是当时土尔扈特正在伏尔加河下游小范围称霸,日子过得很好;二是土尔扈特部的故地仍然被敌对的准噶尔汗国占领,回来依然受欺负,那当然不愿回来。

到了雍正朝,大清在举兵征伐准噶尔时,派人联络与准噶尔为敌的土尔扈特部,想与其联合夹击准噶尔。但土尔扈特部接到消息后不置可否,联合夹击准噶尔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乾隆朝,大清举兵征伐准噶尔时,也派人联络了土尔扈特部,但土尔扈特依然没有采取配合行动。

土尔扈特部对大清历来态度消极,因此当他们声称东归时,当然会引起乾隆帝的警惕。

其次,土尔扈特东归路上的行为让大清不得不做防备。

土尔扈特人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启程东归(因为要保密,所以没有通知伏尔加河西的部众)。但他们一开始行动,也就同步开启了游牧民族沿途劫掠的习惯。他们大肆抢劫了周边沙俄监视土尔扈特部的要塞和据点;沙俄仓促之间没有组织太大的力量阻截,吃了不小的亏。

接下来,土尔扈特部向东进入了哈萨克汗国境内。土尔扈特部与哈萨克汗国长期纷争,打个不休。此时土尔扈特部沿途劫掠哈萨克汗国牧民,以抢来的人口和牲畜补充自己路途中的损失。哈萨克汗国力量不强,无力发动大规模阻击战,只能沿途袭扰土尔扈特部。

第三,土尔扈特部大量收留准噶尔西逃的难民,其东归的真实意图难测。

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汗在东归之前,收留了大量的准噶尔难民,其中包括普通人,也有准噶尔的喇嘛和部分贵族。当时清准战争结束不久,新疆的局势复杂。此时渥巴锡东归,并且用准噶尔难民作为向导。这些都让大清不得不对土尔扈特部保持戒备。

鉴于以上原因,乾隆帝对土尔扈特部东归十分戒备也就不足为奇了。

土尔扈特部在东归途中遭受到意外因素的严重打击

但是,即使土尔扈特部计划回来抢夺准噶尔汗国曾经的地盘,其计划也被一些意外因素打破了。

土尔扈特部在经过哈萨克汗国时,遭遇了降温暴雪,即草原上所称的“白灾”。他们的牲畜大规模冻死,其部族实力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等冬天过去了,第二年开春在部族内又发生了一场严重瘟疫。这两次打击,让出发时的17万人减员大半。

很快,土尔扈特部到达了伊犁。

当时大清伊犁军府已经在新疆驻屯了大军。渥巴锡汗谨慎前行,他率部进入新疆草原。结果在伊塞克湖附近与柯尔克孜族发生了冲突。土尔扈特部没有贸然动武,而是回避进入了相对贫瘠的沙漠地区。结果,由于环境恶劣,土尔扈特部此时再次爆发了一场严重瘟疫。

此时,整个土尔扈特部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这时,土尔扈特部渥巴锡汗会见了大清使者,并表明:我们是率部返回故土,是回来做大清子民的。渥巴锡汗随后亲自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面见乾隆帝。最终,乾隆帝同意接纳并安置土尔扈特部。

但此时新疆的草场已被大清分派完毕,土尔扈特这数万人该怎么安置呢?

乾隆帝强调,归顺的土尔扈特人要“指地安置”。这个“指地”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伊犁作为新疆的中心,驻防兵力责任重大,既要对外巡边戍防,控辖哈萨克、布鲁特等,又要换防塔尔巴哈台、回疆各城及沿线卡伦驿站;此时已经无力再分出精力,实施对土尔扈特部的有效管辖。

于是,乾隆帝提出分割安置土尔扈特的数万东归部众,同时增派清军于新疆,部署新的驻防体系。

乾隆帝认为,对土尔扈特的分割安置,一要远离察哈尔、内札萨克,避免滋生矛盾;二要远离边境,避免与哈萨克、布鲁特近邻;三要远离驿路、军屯仓储,避免后方要地受到威胁。最终,大清划定塔尔巴哈台以东、科布多以西额尔齐斯、博尔塔拉、额敏等地为安置区域,即巴里坤至伊犁中间区域,强调间隔安置、彼此远离原则,防止部落间纷争及联合,实现分而治之。

结束语

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历史,被文学作品描绘的如同鲑鱼洄游那样,把他们描绘成即使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回归故乡的赤子,令人感动。可实际上,这有点过于理想化了。人性是复杂的,人心是难测的,如果土尔扈特人没有因为遭遇白灾和瘟疫而实力大减、如果大清在新疆没有做好十足的戒备,那么土尔扈特部会怎么做呢?

受降如临敌,一点也不假,对来降之部要严加警惕提防。大清乾隆帝君臣在接受土尔扈特部回归这件事上,整个过程严加戒备如临大敌;接受归降后对土尔扈特部众的安置也有长远规划,不留后患。

大清借鉴了历史的经验,在土尔扈特部东归这件事上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歌曲《鸿雁》背后的故事:18世纪蒙古土尔扈特部艰难的万里归国路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为什么西迁欧洲,百年后又东归中国?
遇到了什么好运气让乾隆平定了准葛尔部?
乾隆但凡有一丁点不坚定,西北或将诞生一个以“斯坦”命名的国家
准噶尔余波——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
新疆行,巴音布鲁克草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