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东吴博物馆的那些珍宝文物

“那是久远文明的曦光。穿越数千年的历史尘烟,经历繁华过后的寂寞,等待沉寂后的再度喧嚣。那些千百年的文物,静静的,透过波光镜柜,与千百年后的今人对视,讲述一场烽火尘烟、一朝旷古繁华……”苏州东吴博物馆展馆正门不大,门口立着的石狮与风蚀的石槛却另有一番盎然古意。抬首上方的“苏州东吴博物馆”几个大字苍劲有力,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吕章申先生手书。

    那些震古烁今的藏品

(图一、苏州东吴博物馆大门)

博物馆正门进去,即可见大大小小数百众之多的石雕文物或立或卧于走廊厅沿各处,这是东吴博物馆四厅一廊格局中的一廊——中华石雕艺术长廊。石雕形象各异,让人震撼者有石雕大翁仲石像,衣冠当风,手持笏板,高达六米,为国内馆藏之最;有南朝大辟邪张口瞠目,昂首朝天似吟啸状,挺胸垂腰,围场曳地,形象威武,气势恢宏,为镇馆之宝;更有西汉汗血宝马、鸡首人面像、羊首人面像等罕见石雕,寓意吉(鸡)祥(羊)……一路走来,仿若漫步在时光那头的长安古道。

(图二、古石雕艺术长廊)

青铜镜,是古人美姿容的生活用具,东吴博物馆的“千镜堂”馆藏各时代铜镜近千面,从目前已知最早出现的齐家文化到清代,各时期的铜镜都可以在这里寻到踪迹

其中一面唐代金背十二生肖镜,中圆钮,钮饰宝相花,内区有四瑞兽,外区十二生肖,形态逼真,神采灵动。其间有珍珠地、云纹、菩提树叶纹衬托,所有纹饰采用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并结合金银平脱镶嵌而成,纹饰华丽,金碧辉煌。

(图三、唐·金背十二生肖镜)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今从一面小小的方镜中,不难窥见八方来朝的大唐盛世恢弘大气、优雅华丽的风采。

汉代规矩镜,唐代菱花镜、方镜,古人神冶良工,不仅在造型上多变化,图案纹饰上也以神话人物、花草、瑞兽等诸多类形入镜,贴金、嵌宝的工艺更是神来其工。其中有一菱花形唐代月宫镜,镜背中部是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树干中心部位凸起为镜钮,右侧嫦娥手持鲜果,飘然而至,左侧玉兔执杵捣药,全神贯注,下有蟾蜍手舞足蹈。画面动静相宜,情趣盎然,古人的浪漫情怀与高超的技法令今人赞叹不已。

古人以镜象征爱情,“破镜重圆”寓意爱情的圆满结局;衙门里要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以示公正。古镜融就了市井的浪漫情怀、朝堂的方正之气,源远流长。镜海徜徉,不由感慨古代铜镜艺术的至臻完美。

作为东吴博物馆馆藏中的最大宗——“青瓷斋”光从名字来看,就有一股莹润之气。不同于铜镜的厚重,古剑的锋利,看青瓷,有如看君子,姿如佳碧,色似烟岚,古人的形容如此唯美。顿足慢慢赏来,第一眼看,不出挑,细细看来,确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有滋味。

镇馆之宝之一的青瓷鹰尊,匠师巧夺天工,以鹰身为罐,鹰头为盖,鹰头形象逼真,圆目勾喙,两足鼎力,炯炯有神,整体釉色莹润自然,造型创意独特,是青瓷中的精品。

(图四、三国吴·青瓷鹰尊)

还有一青瓷熊尊,熊首睁目呲牙,凶猛异常,似警戒来犯者之势,熊身为罐,双足蹲地,两臂于胸前平放,爪微蜷,两小熊趴伏罐颈,为耳系,形象惟妙惟肖。据悉,此熊尊在工艺上集雕刻、堆塑、模印、刻划、贴花等瓷器装饰工艺于一身,制作精细、釉色莹润、造型奇特,代表了当时瓷器制造的最高水平,为六朝青瓷中罕见的艺术神品。

(图五、西晋·青瓷神兽尊)

(图六、北朝·青瓷莲花尊)

还有一高约59厘米的青瓷莲花尊,器身采用堆贴、刻花、高浮雕等装饰手法,纹饰有宝相花、飞天、神兽、蟠螭、莲瓣纹等。通体施釉,釉色青翠晶莹,积釉处色如翡翠。颈部有飞天纹饰。此尊器型高大,气魄伟,造型优美,制作精致,是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

集古堂,多的是一些瓶瓶罐罐,唯美精致的物件,唐三彩、唐宋瓷器、紫砂高古陶器等藏品形象俊美,艺术气息浓厚。其中一件兔枕,瓷枕下部是一个堆塑的小白兔,上面是一个椭圆形的面板,小巧玲珑,莹白如玉,是唐代邢窑的珍品。李清照有词云,“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可见古人对于一件寝具,也是要将风雅进行到底的,古人的境界却是今人艳羡而学不来的。

千镜堂、青瓷斋、金韵吴风、集古堂、石雕艺术长廊,一路走来,目不暇接,恍若穿越历史烟尘,有刀枪锵锵、战马嘶鸣;有君子如玉、长当风;有美人对镜、市井繁华;一朝梦醒,不知今夕身在何方。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博物馆选址于此与藏品中融汇的吴文化特色不无关联。吴王镜、越王镜、吴王剑、越王剑、吴越绝技工艺剑及季札盂等国宝文物,集中彰显了吴地先民的精湛技术和吴文化的源远流长。

卧薪尝胆的故事犹在耳边,勾践灭吴的智勇传承千年。论起馆内最具人气的藏品,当属这柄越王勾践剑。是一柄乍看并不起眼的剑,躺在展馆室镜柜内,剑身修长,从刀锋利,剑身宽格上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几字,彰显了这柄利剑尊贵的身份。

安静地与这柄古剑对视,耳边依稀响起远古那机械而又简单的“叮—当!叮—当!”铸造声,火星四溅,红得带些透明的铁块在砧台上被工匠的铁锤有节奏地锻击着…… 炉膛中烈焰大口喘息着,汗珠顺着黝黑而有力挥舞的肩膀上“嘀嗒”滑落,落到身上,“刺啦”一声……伏在夫差脚下的痛心与屈辱,化为忍耐。忍耐,积蓄着巨大的力量,只待那一刻,登上高台,手持利剑,振臂一呼:寡人要问鼎中原!

一柄越王勾践剑勾起了多少吴地的烽烟往事、风流历史,馆内的另一件珍品“吴王画像镜”亦不遑多让。

(图七、东汉·吴王画像镜)

“吴王画像镜”反映了吴王夫差的故事,不仅雕刻精美,品相完好,工艺水平高,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市长阎立在参观博物馆时面对吴王画像镜,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伍子胥值得我们的干部学习!干部要忠于党忠于人民,要做人民的忠臣公仆!通过这面镜子我们要牢记镜子背后的历史教训!”并且在参观完博物馆内藏品后,阎立欣然为东吴博物馆题下“弘扬吴文化,建设新天堂”的辞。

    公办民助的办馆模式,开创国内先河

东吴博物馆馆内展出藏品5000 多件,分为铜镜、青瓷、石雕、唐三彩、陶器、铜器、唐宋瓷器、紫砂、古代艺术杂件等九大系列,涵盖各个历史时期,文化跨度大、品位高。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藏品都出于一位民间收藏家——陈凤九之手。凤九先生沉浸收藏多年,兴之所钟,怡然自乐,然自乐之余更想到将这些藏品分享到大众视野,消息一出,四方皆动。唯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文化产业投入魄力之大,眼光之远,相邀之诚意,让先生感动,同时在与浒墅关经开区管委会领导们的接触中,亦为他们的个人魅力折服,于是慷慨赠宝,有了今天的东吴博物馆。

东吴博物馆作为国内最大的公办民助博物馆,由政府投资建馆、私人捐赠藏品的这种办馆模式,赢得了诸多业内专家的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原所长、学部委员刘庆柱表示,这种公办民助的博物馆办馆模式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开创了一条新路,为引导群众将盛世收藏转向公益博物馆事业提供了方向,在全国具有借鉴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荡河畔吴风韵
苏州百馆(40)藏在苏州深处的小众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介绍之|苏州东吴博物馆馆藏瓷器——古代陶瓷部分
丹阳铜器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藏品
高军:一个医者的璀璨人生——我眼中的刘忠民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