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法】《颜勤礼碑》基本笔画及其例字解析

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

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

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

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

《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

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

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

《大唐中兴颂 《李元靖碑》《颜勤礼碑》

《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

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

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

所以千余年来,

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

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当属《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

堪称颜楷巅峰。

颜体这种气质具体表现为
1、 庄严正气,这就是上面所说的颜体气质
2、伟岸饱满,

颜体一反唐初书法劲瘦内敛为主的特点

写出丰腴厚重外拓来。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
3、元气充沛,表现在
(1)用笔:颜体的笔划丰满浑厚

不能写轻飘,无论粗细里面务必要贯有气力

不仅是运笔中间,

就是到末端出锋处也不可用手腕、手指轻轻扫出

要笔笔力送至末梢
(2)结构:不但是笔划,就是空白之处

也要布白匀称并想象里面有大气充盈之感

写出空间场的感觉

而不使一处狭窄拘紧

这就是古人既要写黑(用笔)

也要写白(空白)的精髓

笔法

右尖横

斜切笔后,向右略斜慢慢提细到尖,

不能过快,要求力送到尖。

如“直”第一横、“日中间横。

左尖横

轻触纸后,向右渐行渐重,不可起笔就向右扫

这样以后写行草时会露尖,最后逆收

如“左”数横及“行”横

长横

一种起笔如右尖横,中间腰部略细

后面又略粗,到结尾处不向下坠逆锋收笔

另一种一直提细到最后再加重逆收

悬针竖

起笔斜切向下略加粗

到三分之二处时再逐渐提细至尖,尖处不可飘

垂露竖

斜切笔后向下行,中间略向左涨

结尾处提向右下后再逆收

如“依”左竖,“馆”右 “官”左竖

短撇

斜切后向左下方慢慢提细运行,力送到尖

长撇

斜切后慢慢向左下送至笔尖

由于笔划长,所以要求控制住

柳叶撇

尖起后向左下行时,中间略粗,收笔再细

竖撇

斜切竖行,有捺交叉时,交叉前均要直行

交叉后再向左下撇出,如“史”

作勾的撇

将撇的写法写成勾

斜捺

起笔处有细起和粗起

直下和从下而上再转弯行笔两种

收笔处有缺口和无缺口两种

颜真卿当时用硬毫

所以用力按后弹起自然会出缺口

今天大都用软毫,就要按后再提笔向右平出

起笔细后面有缺口

起笔从下而上再转弯后有缺口

后端无缺口起笔粗。

走之捺

起笔一般均上行后再向右行,

走到三分之一处就开始加重,形成独特效果。

走之捺基本都一波三折。

颜字的钩是很有特点的,

亦有缺口的和无缺口的两种,

结尾处均要按后略提回锋钩出,

亦要力到尖不可太快。

宝盖钩

无缺口写法同短撇

竖弯钩

结尾处略提回锋向上钩出

竖钩

右边略加粗,有外弧线,结尾处略提向左钩出,

注意钩出时不要过分向上。

竖钩亦有弯度较大的,如“子”、“司”

短撇

斜切后向左下方慢慢提细运行,力送到尖。

斜钩

斜切后向右下行,中间可略细,下部可略粗,

略提后回锋再向上钩出

短撇

斜切后向左下方慢慢提细运行,力送到尖。

竖高于横,顺势连写

点分长短点,无论何种点,都要求写的饱满

最好一笔完成,不要修补
短点:“小”的右点,“守”下面“寸”的点

另“小”的左点要向左涨出

而“守”宝盖左点向右涨出

我们再看长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1最全颜体写法秘诀,教你写出纯正颜体(已印)
书法课堂丨《颜勤礼碑》这样写,我看行!
如何临习颜勤礼碑(下部)
颜体笔法三十二式
怎样临习《宣示表》
古人曾说“书不入魏晋,终归俗字”,高手教你临摹,直达古人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