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原理之中医肾对其他脏腑的影响

肾对肺的影响

根据五行学说,肾属水,肺属金;金能生水,水能润金,这种五行相生的关係也称为'母子关系'。引用到肾、肺生理关係上,即为相互依存,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

具体来说,肺是主持呼吸的脏器,通过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浊气,来实现人体气的交换,从而保证新陈代谢。但人体的呼吸不单靠肺来完成,也有赖于肾的协调。'肾主纳气',指肾能受纳、固摄肺吸之气,调节呼吸运动。正常的呼吸运动是肺、肾二脏相互协调的结果;肺吸入气而下归于肾,由肾将之摄纳,这样呼吸才能畅通均匀。《类証治载》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就是这个意思。

以中医观点看呼吸活动

在生理上,只有肾气充沛,摄纳功能正常,才能使肺之呼吸均匀,气道通畅。假如肾气虚衰,纳气功能减退,中医称为'肾不纳气'或'摄纳无权',则肺吸入之气,不能由肾来归纳,就会引起吸气困难,呼多吸少,运动则更有气喘的病理变化。这就是所谓'气不归元'。如《医贯.喘》云:'真元损耗,喘出于肾气上奔...... 乃气不归元。'临床上常见的重症,诸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都属于'肾虚气逆'疾患,亦即'肾不纳气'所致。

肾对脾的影响

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命之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将肾与脾之间,看为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他们相互滋助,相互促进。

脾脏负责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脏能将饮食之物(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转输全身各脏腑。换言之,就是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同时,脾脏亦能化生气、血、津液以滋养全身。因此脾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脏运化功能,必须依赖肾阳的温煦、蒸化来维持。《医门棒喝》中说:'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藉由先天之肾,温养后天之脾胃,运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胃能受纳和腐熟食物,脾能输布水谷精微,起到供养全身的作用。

后天之精的制造过程

若肾阳虚弱,不能如常地温煦脾,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引起腹泻症候。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 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临床上常见有年老体衰,或久病伤阳者,出现-的腹泻症状,大多是由于阳气不足,脾失温煦所致。此外,常常于黎明时间腹泻,所谓'五更泻'病者,治疗亦应从温肾暖脾方面着手。

肾对心的影响

心在五行属火,其性属阳;肾在五行属水,其性属阴。心肾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如果这种生理功能失常,也就是水火、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异常,就会产生疾病,称为'心肾不交'。他们的相互关係具体表现如下:

水火既济

在中医理论里,以阴阳、水火升降的学说来解说,在上者应降,在下者宜升。心脏位居于上,属阳、主火、其性动;而肾脏位居于下,属阴、主水、其性静。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与肾阳协同地温煦肾阴,以防止肾(水)过寒;另一方面,肾水必须上承,与心阴共同滋养心阳,以防止心(火)过于亢奋。这就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生理关系。如《傅青主女科》所说:'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这样一升一降,是维持心、肾阴阳动态平衡的关键,更确保人体健康无患,延年益寿。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是维持脏腑阴阳平衡的基本

如果出现心(火)肾(水)、阴阳的升降功能异常,例如肾阴亏耗,使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内炽;或者是心火独自亢奋于上,不能下降温肾,致肾水寒凝于下。临床常见如失眠,乃由于心火独亢于上,火热扰乱神志所致。又如遗精,也可见于'心肾不交',心火独亢者。

精血互生

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流,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精和血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须物质,对人体非常重要。精可以化为血,血亦可化为精。精血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滋生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创造了物质基础。

精神互用

积精可以全神, 使精神内守, 神志活动灵敏

中医认为人的神志活动,不仅为心所主,与肾也有密切联系。心藏神;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可以益精。肾藏精,精能生髓,继而填充成骨髓及髓海(即脑)。人的神志活动虽由心所主,但记忆力、恒心、毅力等均出自脑,所以又有'肾藏志'的观点。换言之,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外在表现。积精可以全神,使精神内守,神志活动灵敏。这亦关系到'水火既济'的功能,他们必须依靠肾之阴精上承,以安抚神;心之阳气下藏,以安抚志。

假若下部肾阴虚,上部又有心阳亢奋,则心不藏神,肾精不舍志,则癫狂、抑郁、痴呆等症皆会发生。

肾对肝的影响

肝藏血,负责疏通宣泄功能;肾藏精,负责封闭收藏功能。肝肾二脏同属下焦,有'肝肾同源'之说。其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如下。

水能涵木

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疏指疏通,泄指发散。它使气机调畅;也负责藏血,以及调节血液供应。

水能涵木

根据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他们之间称为'母子相生'关系,其中水能涵木为母,木为子。在此相互关系中,由于肝阳容易亢奋的特性,肝阴必须依赖肾阴来涵养,以使之能克制肝阳不至过亢,及推动其疏通宣泄功能。反之,肝阴又滋助肾阴再生。在肾阴与肝阴之间,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才能维持肝内阴阳的动态平衡,这就是所谓'水能涵木'。

若肾阴不足,则不能发挥'水能涵木'的作用,而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出现上扰清室(头脑)而致头痛,或者肝气郁结,转化为火热而引起胸胁疼痛。

精血互生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亦依赖肝血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滋生、相互转化。事实上精与血都来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又称'精血同源'。

同具相火

相火源于命门,寄居于肝、肾,因此肝、肾共同拥有相火。相火与心之君火相配对,互相配合地统理脏腑,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疏泄与闭藏

肝主理疏泄,肾主理闭藏,疏泄和闭藏是相反而又相成(有克制意思)的表现。一方面,肝气疏泄功能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另一方面,肾气闭藏功能制约了肝之疏泄太过,也助其疏泄不及。

肝主疏泄, 肾主闭藏

肝主疏泄, 肾主闭藏

上述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女子月经及男子排精方面。如肝失疏泄,肾失藏精,使肝阳强盛,命门之火不能秘藏,再加上肾精泄出,就会引发梦遗、滑精(不自主、频繁地泄精)等症。

肾对腑的影响

肾对腑的影响中,尤其与膀胱密切。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在五行中同属水。他们的经脉互相属络,形成了表里相合的关系。

中医有关肾, 髓海, 及大小肠的形象图

肾脏负责开合功能,主理水液代谢。膀胱负责贮存及排泄尿液,也属水液调节功能。肾与膀胱密切合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水液调节,其中肾气是促进有关功能的主宰。肾气充足,则尿液生成正常,并下注于膀胱贮存。更进一步令膀胱开合有度,正常地贮存与排泄,而不易漏泄尿液。因此膀胱的功能,有赖于肾气的盛衰。病理上他们也相互影响,表现在水液代谢、贮尿、排尿方面。如肾与膀胱开合失常,会引起尿少、浮肿等疾病。又如肾气不足引致的老年性尿频、尿失禁等。

此外,就如肾对脾的影响一样,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也受到肾的温煦、推动。其他如小肠的受盛、消化,大肠的传导、排泄等,同样都受到肾脏的影响。

总括来说,肾脏对人体至为重要。不愧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日常保健中,必须重视爱肾、护肾、强肾措施。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的失调情况,旨在协调整体气血脏腑平衡,通过综合治疗效应达到痊愈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6)
脾胃的动力从哪来?
中医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
为你图解中医中药重点内容:藏象!(非专业人也能看的懂)
肾精不足,导致肾气亏虚,进而精神思维活动能力下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