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到晋东南(七)沁河弯弯绕太行

(七)沁河弯弯绕太行

这次的再到晋东南,预先准备了若干的游玩点。可是没有想到,大家的驴劲十足,提前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这可让我有点临时性的抓了一把瞎。

正所谓的“计划不如变化”,就在一次吃饭时,墙上的一副照片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那时一张命名为“沁河第一弯”的地方。虽然常常的会有什么“第一”来忽悠人,可是不管那是不是“第一”,照片上的沁河水与太行山景色也确实很好。

于是,就在我们住在虽然很简陋可是有电脑上网的小旅店里,搜到了这个“沁河第一弯”的具体地点。

这两天也正好在古村的阴暗破旧里看得有些审美疲劳了,就去这山水美景里来舒展心胸吧。

 

周村东岳庙

途中经过周村镇,这也是个历史文化名镇。不过,周村的历史文化别的不知道,只知道这里有座东岳庙。

穿过老街,这里也许曾经喧闹繁华,可眼下只是几间小小的铺子,卖些日常的用品。看见了一家制作饸饹的作坊,觉着饸饹很好吃的我们也很高兴的看见了那加工饸饹的器具。

一个小修鞋摊,围坐着几位老人,说话间拍下了老人的笑脸。看见有人要拍立即就能看到的照片,修鞋老人立刻带上了帽子,面容神情也变成了上报纸的形象。


 

东岳庙在镇子里的一座土丘上,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山西要给山东的东岳来建庙。高高的台阶分成三层,是模仿东岳的中天门和南天门吧。

 

正门后,钟鼓楼左右并列。这庙的主体是宋代所建,明清皆有增补翻修。

 

看门的人下地去了,只留下一条忠实的看门狗。大狗被拴着链条,活动范围正好看护住了大门。使用了引诱,运用了恐吓,挥舞了棍子,举起了石子。可是,忠于职守的走狗,始终没有让我们接近大门。想翻墙没有力气,想进门害怕大狗,最后,只好在外面看看就走。

 

沁河第一弯

沁河从窦庄、郭壁那一带的平川,往南流进了太行山区,要穿越大山去黄河。

从地图上看,沁河在这一带,就着太行的山势,绕来绕去,绕出了中国特色的太极图形,绕出了西洋特色的Ω形,还绕出了鬼画符的曲里拐弯。

我们驱车,沿着山路,来到了号称“沁河第一弯”的这里。


 

这一带,也曾经被投入资金,准备打造成景区。开通了道路,铺设了游道,修建了观景台。可是,也许是资金链断了,也许是没有游客,眼下的这个准备的景区没有游客,就连观景台也是个半成品,坍塌的一段墙壁留下来一地的乱石块。

 

那投入后而没有回报GDP的结果,肯定让期待者很是郁闷,可是让我们很是开心。

面对着无喧闹无污染的好山好水,庆幸自己又寻到了一处世外的遗留。

 

眼下,那西洋特色的Ω形,被沁河饱蘸了碧绿,在太行的群山间,流畅的绘出。

 

大自然要耗费千万年,才能画出天然的曲线。可人为的工程却能随形就势,在陡壁上盘曲山路,在山坡上描绘梯田。

 

山岭间,公路蜿蜒,山坡上,梯田层层,山脊顶,游道隐现。

 

沁河在下,陡然的一个大拐弯。一侧形成了半岛,而另一侧则冲刷成高高的峭壁。游道的栏杆旁,便是深深的悬崖。野花丛丛,映衬出秋日里的山水秀美。

 

就在大拐弯半岛的顶端,一个小村。沁河畔的人家,微缩得像是在天地大盆景中。

 

游道沿着山脊延伸,忽高忽低,石块铺成。可是经久的无人光临,栏杆上锈迹斑斑,脚下的石阶也有些松动了。

 

沿着山路走去,山下是沁河,流向连绵的群山;上方是百丈悬崖,如高墙展开。

 

山路通向一个山村,那里也有公路。老毕没有能与我们一同走这段山路,而是开着车子到山村那里等着我们。

 

河水清清索桥摇

我们要去山下的沁河边,那里有一座索桥,横跨在河水之上。


 

到了沁河边,河水清且浅。清清的似乎没有流动,静静的仿佛在聆听山风的低吟。

 

摩天的崖壁陡直,将蓝天约束成了一个弧形。

 

山崖上,秋日里的灌木丛滋生出来许多颜色,给冷清的山谷平添了许多的热闹。

 

在缓坡上,立着几栋房舍。山里的人家,深深的隐在林木葱茏中。

 

来到索桥,一端用两根钢管撑着,另一端就直接连上了水边的岩石。

 

钢丝绳拉起了桥面,可是桥面却是根根的细树枝铺成,还有些缺损,从缺口就直接的看见了下方的水面。要是一脚下去,是不是会就踩通桥面,当上了失足人士。

 

虽然桥面靠不住,虽然索桥很摇晃,虽然有人在尖叫,可是,我们的老毕还能摆出很摆的POSE。

 

太行秋色浓

去沁河第一弯,开车在太行山区,这里是太行山脉的南端,没有高峡深谷。山坡间,起伏着片片的农田、绿树和农舍。



待车行到高处,山上的灌木丛便生出了红红黄黄的多彩。

 

又恰似漫山遍野的山花,在烂漫的盛开。

 

这些秋日里的缤纷,如火如荼,洋溢出漫山的热情。

 

好像花布上的图案,仿佛画笔下的色块,光影之间,便有了浓妆淡抹。

 

山崖间,有了红叶,坚冷的岩石也有了火红的情感。

 

春季的淡彩,夏季的浓绿,在眼下换成了秋季的盛装彩衣。

 

登临高处,遥望远山,一树红叶,便使得苍茫间有了身边的亲切。

 

在这片山地上,除了自然的景色外,也还有人类改天换地的景观。阳城电厂,将巨大的建筑排开,在能源的转换中,天地也为之变容。

 

陟椒村三教堂

路过陟椒村,这里的三教堂供奉的是儒释道三家。这倒也好,既奉行了中庸之道,也普济为怀,更兼容中国特色。

三教堂的门不但不起眼,并且还向东开,高挑牌楼样式,门的对面是块大大的照壁。


 

庙宇坐北向南,只有一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南边建有戏台舞楼,北边是献亭、三圣殿,两厢建配殿各六间。

 

献亭的正脊上,凭空又生出来两层的楼阁

 

屋檐飞翘扬,铜铃在呼唤屋顶的茅草。

 

漏下一缕光,照亮了阴冷的石柱。


 

那些活灵活现的雕刻,还蕴含了美好的民俗话语。

 

柱础旁,果实累累,一幅静物图,自然而然。



这三教堂始建于明代嘉靖,在年岁方面是摆不出什么老资格的。可是,这庙里的木雕却是异常的精美复杂。

 

房檐下,花朵枝蔓交错,腾龙高盘斗拱。

 

那昂首的龙头,还含着一颗可以滚动的珠子。

 

陟椒村刘家十三院

站在三教堂前,可以看见村里有一处大大的宅院。问了一回,原来那是刘家十三院。也就是刘氏人家将各自的宅院整合在一起,既是十三户独立人家,又可以互相联通。



刘氏后人带着我们参观,在深深的巷道里穿行。其实这原先是十八院,后来损毁了不少。他们说,那皇城相府在开发时,还来他们刘家收买房屋的构件,一个石柱础才50元。

 

好在这剩下的十三院还算完整,并且也动起了开发的念头

 

冶底村岱庙

在夕阳下,我们到了冶底村。坐落在村西土岗上的岱庙,红墙与余晖同染。


 

岱庙早在宋代便有了,以后的金元明清各朝都加以修缮。眼下的岱庙,也正是刚刚结束了它的寿命里的最近的一次修缮。工程结束了,却还没有开门迎客。

 

我们也就只能把着门缝,张望了一回,看见了修整得很是规矩清爽的正殿。

 

大门外,石狮子在阴暗处尽忠职守,古银杏在余晖中生机盎然。

 

房檐下的“昂”,可是根根昂然。

 

又到了晋城住宿,明天要穿越太行,返回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驾考察 | 为了记录晋东南文物建筑与价值发现
再会晋东南
晋东南145处国保的开放信息汇总
金秋十月雨中再访晋东南--2021年
【太行军韵】赵善俭:老年味
晋东南寺庙建筑艺术之旅——薛庄玉皇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