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码《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

《报告》选取45个中国主要城市,汇聚9000万人的职住通勤数据,延续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9项指标,呈现2022年中国城市职住空间与通勤特征变化。其中,“单程通勤时耗”、“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等指标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两分半视频带你了解报告精华>>>

针对毕业以后去哪?如何提供乐居保障,让青年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今年《报告》特别增加职场新人章节,选取2010-2020年大学毕业生人口增加最多的16个城市,挖掘25岁以下职场新人的通勤特征和职住需求,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素材与思考。

1

主要结论

年度发现


01

通勤时间

超大特大城市提升,极端通勤问题下移

02

通勤空间

幸福通勤持续降低,职住分离亟需改善

03

通勤交通

轨道覆盖边际递减,公交接驳成为瓶颈

04

职场新人

更长距离换取机会,依赖轨道减少时耗

2

通勤时间

超大特大城市提升

极端通勤问题下移

1 半数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提高,广州、北京由降转升


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76%,与去年持平。其中,超大城市69%,特大城市77%,距离人居环境改善目标80%尚有一定差距。
北京、广州、上海、济南、青岛等近半数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通勤比重同比提高广州71%,北京56%,结束连续下降趋势,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深圳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77%,保持超大城市的最高水平
只有武汉、合肥、厦门、无锡、洛阳5个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同比降低

2 超大城市极端通勤改善,Ⅰ型、Ⅱ型大城市60分钟以上通勤增加


中国主要城市仍有超过
1400万人承受极端通勤,60分钟以上通勤人口比重12%,同比持平。其中,超大城市极端通勤人口比重达到17%、特大城市11%,Ⅰ型、Ⅱ型大城市均是8%。
超大城市极端通勤改善,北京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7个超大城市极端通勤人口比重均没有增加。北京60分钟以上通勤人口比重28%,虽仍为全国最高,但同比降低了2个百分点。
7个城市极端通勤同比增加,除特大城市中武汉、济南以外,合肥、南宁、乌鲁木齐、厦门、温州都是人口规模500万以下的Ⅰ型、Ⅱ型大城市。其中,合肥、南宁、乌鲁木齐极端通勤人口比重连续3年增加




3 中国主要城市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青岛首次超过40分钟


中国主要城市中
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同比持平。其中,超大城市达40分钟、特大城市36分钟、Ⅰ型大城市34分钟、Ⅱ型大城市32分钟。
北京单程平均时耗47分钟,仍是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上海、重庆、青岛单程通勤时耗超过40分钟。
只有青岛、合肥、银川3个城市平均通勤时耗同比增加1分钟。

3

通勤空间

幸福通勤持续降低

职住分离亟需改善

1 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比重50%,主要城市连续3年降低


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
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比重50%。其中,超大城市46%,特大城市50%、Ⅰ型大城市53%、Ⅱ型大城市55%。
深圳为55%、昆明和佛山56%、福州59%、温州62%,分别是同等规模城市中幸福通勤比重最高的城市。
对比2020—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全线下降南昌、郑州和西安降幅最大

2 39个城市平均通勤距离增长,II型大城市银川达到9公里


2022年,
超大城市平均通勤距离9.6公里特大城市8.6公里Ⅰ型大城市7.8公里
北京仍是通勤距离最长的城市达到11.7公里同比增加0.4公里。此外,还有10个城市平均通勤距离超过9公里除上海、重庆、广州、成都外,II型大城市银川平均通勤距离超过9公里
39个城市平均通勤距离增长仅广州、大连、苏州、乌鲁木齐、西宁5个城市通勤距离没有增加。

3 38个城市职住分离增加,33个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增长


职住分离度可以理解为从居住地到最近就业场所的距离,用于衡量城市职住空间供给的匹配度与平衡性,职住分离度越小说明城市职住平衡的本底越好。2022年,中国超大城市的职住分离度平均4.4公里,特大城市4.0公里。
厦门职住分离度2.2公里,依然是职住平衡最好的城市

通勤空间半径反映城市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也是城市交通需要支撑的空间尺度。2022年,超大城市平均通勤空间半径37公里、特大城市30公里、Ⅰ型、Ⅱ型大城市均为27公里。上海通勤空间半径41公里,增加1公里,北京同为通勤空间尺度最大的城市

成都、西安、合肥、青岛、东莞、佛山、济南、大连等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增长的同时,职住分离增加显著。

4

通勤交通

轨道覆盖边际递减

公交接驳成为瓶颈

1 轨道覆盖通勤比重19%,深圳、杭州提升显著


2022年,41个地铁运营城市轨道总里程近1万公里职、住均在站点800米内的轨道覆盖通勤比重19%其中超大城市达到27%,特大城市17%,Ⅰ型大城市13%。

深圳杭州年度新增轨道里程最多,超过120公里,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提升6个百分点以上深圳轨道规模不足的短板得到弥补,800米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达到35%,超越成都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第二位成都34%,第三位武汉33%,第四位广州31%。

2 每公里新开轨道线路,仅增加1800人便捷通勤


2021—2022年,42个地铁运营城市中新开通线路近1000公里,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仅提升2个百分点,相当于轨道每新开通1公里,仅新增覆盖1800人能够职住均在轨道车站800米内,按8亿~10亿元/公里轨道建设投资测算,相当于每服务1人便捷轨道通勤,需要55万元轨道建设投入
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是稳定的客流基础。客流强度较高的城市,每公里轨道覆盖通勤均在2000人以上。深圳南宁每公里轨道覆盖通勤人口超过4000人,轨道与职住空间和通勤需求的契合度高。

青岛新增里程不到40公里,但穿心线路有效改善了线网结构,带来8个百分点的通勤覆盖提升相反,郑州、武汉年度新增线路超过25公里,但城区外围的线路延伸未能有效提升通勤覆盖比重,新线投入收效甚微。

3 提升45分钟公交通勤服务能力,轨道接驳成为瓶颈


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47%的通勤者45分钟公交(含轨道)可达,其中超大城市达到45%,特大城市47%。30个城市45分钟公交通勤比重同比增加,青岛、西安、大连、南宁、无锡、西宁增长显著

轨道建设的最终成效是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深圳轨道与公交的紧密衔接使58%的通勤者45分钟公交(含地铁)可达,达到超大、特大城市中最高的公交通勤保障水平。而成都、武汉大规模轨道建设虽然提高了通勤覆盖比重,但整体公交通勤保障水平尚未能得到有效跃升,轨道出行全程时间30%-40%消耗在站外接驳

5

通勤青年

更长距离换取机会

依赖轨道减少时耗


2022年,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对青年的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命脉与潜力,房价成本、通勤压力等因素影响着职场新人的城市选择。

1 用距离换机会,25岁以下职场新人平均通勤距离普遍更长


在大学毕业生增量最多的16个城市中,25岁以下职场新人平均通勤距离普遍更长,高于城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上海、重庆的职场新人平均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北京最长达到12.1公里


职场新人
以租房为主,更容易实现就近职住,5公里内幸福通勤比重53%,高于城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但为了更低的居住成本,或者更好的工作机会,一部分职场新人不得不承受长距离通勤。

用距离换机会,10%职场新人通勤距离超过25公里,高于城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北京25公里以上通勤比重达14%,职场新人超长通勤问题突出。天津、昆明、西安、郑州、重庆也有超过12%的职场青年承受超长通勤,且高于城市平均4~5个百分点。

2 更依赖轨道,27%职场新人职住均在轨道周边,成都青年最容易获得轨道便利


职场新人更依赖轨道交通
。16个典型城市中,27%的职场新人职、住均在轨道车站800米覆盖内,高于城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成都职场新人的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最高,达到40%,高于城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成都已形成面向职场新人、青年人群的轨道生活圈。深圳、重庆职场新人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也接近40%

相反,武汉职场新人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仅有29%,低于城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轨道交通对职场新人服务不足。




3 更关注时耗,超80%职场新人45分钟通勤可达,苏州、杭州最友好


虽然平均通勤距离长,但依靠轨道交通,80%职场新人45分钟通勤可达,高于城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杭州、苏州对职场新人最友好,45分钟通勤比重超过85%。
12%的新青年承受着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在北京,27%的新青年单程通勤超过1小时,略低于城市平均水平。而西安、重庆的职场新人极端通勤比重高于城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需要关注。

6

提升行动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建科〔2023〕30号)》提出:“坚持城市体检先行,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等为目标,查找影响城市的短板弱项。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短板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

上海:外围大型居住集聚区的通勤改善

减少极端通勤,关注外围大型居住社区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极端通勤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

多样化、分层次的通勤交通提升手段

多样化的快速通勤交通配置。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定制班车等多层次快速通勤出行体系。
更便捷的接驳交通体系。着力优化公交、非机动车接驳交通组织,提升步行品质环境。
更均衡的职住布局安排。居住集聚区提升片区产业及生活配套服务能级,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南宁:轨道交通接驳提升行动

多式融合:地铁快巴、共享骑行、的士巴


开通首批健康专线、社区专线“
地铁快巴”,其中柳沙社区专线复合轨道接驳与护学功能,相比原线路客流翻倍。网约巴士“的士巴”,实现“预约出行、随需而至”。南宁轨道APP接入共享骑行场景。


智慧建设:N+MaaS智慧出行一体化


南宁特色的N+MaaS智慧出行一体化服务,实现“一码通城”,多方式出行服务一体化、出行+生活支付一体化、运营监管协同一体化。

新时期,了解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特征,从群体到个体,科学供给多元化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要方向。


通勤监测团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王凯、赵一新、马林、伍速锋、付凌峰、康浩、田欣妹、张斯阳、张宇、戴彦欣、廖璟瑒、凌伯天、叶敏、冉江宇、吴克寒、陈烨、周博颖、王森、刘燕、田思晨、王芮、耿雪、王海英、郭玥、白颖、张凌波、刘春艳、张毅、闫安、莫雨欣

百度地图

尚国斌、刘增刚、严孙荣、阚长城、项雯怡、王建光、孔祥安、练玺、江畅、李翔敏、万婷婷、廖龑、赵玉杰

作者付凌峰,张斯阳.

中规智库 | 《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解读

解密幸福通勤 |《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全面解读

我国主要城市每天有一千万人要花1个多小时来上班,你的辛苦我知道∣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指标发布


上班族通勤画像 来看看你的城市——《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又上榜了!
青岛通勤成本高昂背后的城市扩张和交通配套错位
42个主要城市通勤报告出炉,平均通勤距离最长的是这两座城市
36城道路“画像”,千万人极端通勤症结在哪?
中国主要超大特大城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深圳成一线城市之首
2017年中国大城市分级:超大城市4座,特大城市13座,大城市36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