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色南粤 | 海丰红色堡垒户蔡蒜娘

巍峨的莲花山脉在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起伏着,绵延至平东镇虎山,这里有一个坑口村,山村里曾有一位目不识字的妇女蔡蒜娘。战争时期,蔡蒜娘(又名蔡算)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她家是村里红色堡垒户之一。

蔡蒜娘

1940年至1942年,海陆丰中心县委机关曾经一度驻扎在坑口村,在此日常办公。1940年的一天,坑口村蔡蒜娘家里来了一对“香港客”夫妇。此后,这对夫妇就在蔡蒜娘家里落脚,一起生活。蔡蒜娘逢人就说:他们俩是我的契女契婿,从香港逃避战乱,暂时返回家乡定居。蔡蒜娘始终把“香港客”夫妇视为己出。实际上,这对“香港客”夫妇,就是谢创夫妇。

当时,谢创在海丰担任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谢创曾任广州市卫生局局长、侨务局局长和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县委机关也曾经一度设在坑口村。谢创他们俩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就以香港归来的女婿女儿的身份,跟所谓的岳母蔡蒜娘一起生活,以此作为掩护的借口。时光匆匆,蔡蒜娘与谢创夫妇相濡以沫的两年过去了。谢创夫妇调离海丰时,大家依依惜别,热泪盈眶。

蔡蒜娘纪念碑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海丰苏维埃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进攻。在艰苦的岁月里,蔡蒜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积极为红军放哨、当交通员、送信,同时组织妇女们支援红军,护理伤病员。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有个伤员步履艰难地出现在她的视野里。蔡蒜娘二话没说,马上跑过去,背起伤员,搀扶进家里。蔡蒜娘捧出一盆盐水,立即为伤员清洗伤口。原来,这名伤员叫吴坚。蔡蒜娘把疗伤的吴坚藏在牛棚里,每日给他送饭,并让全村人统一口径,说吴坚是她的干儿子,以便避过敌人的盘问。

1942年1月,香港沦陷后,柳亚子、何香凝等著名爱国文化人士在地下党的护送下,漂洋过海,转移到海丰。当时,柳亚子和其女儿就住在九龙峒坑口村蔡蒜娘的家里。有一天,敌人循着蛛丝马迹,突然包围坑口村。蔡蒜娘当机立断,赶紧把柳亚子父女转移到凤翔观后面的虎山隐蔽了起来。如今,在坑口村蔡蒜娘的故居遗址里,一堵灰沙墙壁上撑起两幅横标,说明该房屋曾经是彭湃避难处故址和柳亚子避难处故址,见证了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

蔡蒜娘唯一的儿子李火昌牺牲后,儿媳在解放后病故,他们遗留的孤儿由蔡蒜娘抚养。蔡蒜娘得到党的关怀和照顾,享受烈属、“五保”户优待。


来源:《秋光·关心下一代》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丰老人讲述 这段隐藏的红色故事…
七律·探访武夷山寮竹关
《2018,我在海丰等你》
七八十年代的海丰学宫、揭阳学宫旧影
旅游视频 | 海丰红色大道
广东革命老区–––汕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