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郝万山讲《伤寒论》笔记 二十七集

   郝万山讲《伤寒论》笔记   二十七集

                第27 讲  脾虚证

水气病的最后小结,等谈到肾阳虚,阳虚水泛证的真武汤证再做归纳总结。



脾虚证

第一个证侯脾虚气滞腹满证。

第66 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  生姜  半夏  甘草  人参汤主之。

方: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条讲的是脾虚气滞腹满证。证侯最初是由于脾气脾阳不足,运化失司 → 水湿内留,湿聚为痰 → 痰湿阻滞,气机不畅→腹满。

病本以虚,脾气虚、脾阳虚,运化失司,使水湿内留,湿聚为痰,有形的痰湿之邪阻滞,导致了腹满,所以这种腹满是虚中夹实的证侯。


《金贵要略》“腹满按之痛为实,按之不痛为虚”。

①、虚证的腹满: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缓解,时满时减,有时候胀,有时候不胀。如果一个肚子胀的病人,拿热水袋捂一捂,很快缓解了,趴在床上肚子下垫一个枕头,压一压也能缓解,这就是典型的虚性的腹满。在《伤寒论》中虚性的腹满,用理中汤一类的方子,温中补虚。

②、实证的腹满:特点是“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就是腹胀满 24 小时持续存在。可能是在看电视的时候,电视的故事情节太吸引人了,暂时没有留意,似乎有点减轻,也是微不足道的。还有个特点就是按之痛。

③、虚中夹实的腹满,是厚姜半甘参汤适应证。特征:上午轻下午重,符合时满时减的虚证特征。和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的实证的特点是不一样的。病重时,下午肚子胀的时候,不喜温按,拿热水袋捂一捂不管用,甚至往枕头上一趴感到肚子痛,又符合实证的特征,这种证侯叫做虚中夹实的腹胀满。


实证的腹满,在《伤寒论》中“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服大承气汤”将在阳明篇讲到。虚证的腹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 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将在太阴病篇里讨论。

虚中夹实的腹满,上午比较轻,下午重,尤其是傍晚前后比较重,肚子胀满,叩之如鼓,甚至晚饭都吃不下去,睡一宿觉,第二天早晨肚子又瘪瘪的,这就是虚中夹实的腹满。这种证侯,大都是上午轻,下午重,因为脾虚运化机能低下,夜间不吃饭,脾阳、脾气得到一点修复,并且早晨吃得一般比较少,对脾的负担不重,而且自然界上午的阳气开始逐渐生发,脾阳得到自然界阳气的支持,所以上午没有问题。中午又吃了一顿饭,到了下午随着自然界阳气的衰退,脾阳、脾气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尤其到傍晚前后,阴气逐渐转盛,经过白天一天的操劳,这时,运化失司,痰湿内阻,气机壅滞的症状就更加突出,腹部胀满,叩之如鼓,饮食不下,这正是虚中夹实腹满的临床特征。

舌象:舌比较胖,边有齿痕,这是脾阳虚、脾气虚的特征,舌也比较淡,苔比较厚腻,这是痰湿内盛、壅滞气机的表现,治疗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药物组成: 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以水一斗,是2000 毫升,煮取三升是600 毫升,每次服一升是200毫升,日三服。因此上述的量是三次治疗量。

折算一次治疗量:厚朴40克,生姜 40 克,半夏汉代半升是现代100 毫升量完称重除以三是20 克,甘草是10 克,人参只有 5 克。

方歌:厚朴半斤 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

厚姜半甘参汤是治疗脾虚痰湿阻滞,虚中夹实的腹满,很好的方子。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剂量比例:是补三消七之法,用于治疗虚三实七之证。

【PS刘渡舟:厚朴下气燥湿,消满除胀;生姜辛散通阳,健胃以散痰水;半夏和胃开结燥湿去痰。这三味药的用量均较重,以开痰气之滞。人参、甘草是半个理中汤,有健脾气,促运化之能。如果单用消痰利气之药,恐怕会使脾气愈虚,因此必须配甘补;如果多配甘补,又恐怕使中满益甚,因此参、草之量都不宜过重。全方轻重配伍,共成三补七消之法,攻补兼施,堪称是虚中夹实证治之典范。临床上,对汗下后或未经汗下而见脾虚气滞之腹胀满证,都可选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需要区别清楚的是:厚姜半甘参汤治疗的是脐周胀满,大腹胀满,因为脾主大腹,所以治疗的是脾虚腹胀,而不是胃脘胀满。胃脘胀满应当用《金贵要略》的橘枳姜汤。这个要区别清楚。


脾虚证的第二个证侯是气血两虚,心脏失养证。

第102 条小建中汤的适应证,“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去⽪,三两) ⽢草(炙,⼆两) ⼤枣(擘,⼗⼆枚) 芍药(六两) ⽣姜(切,三两)  胶饴(⼀升)

上六味,以⽔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消解。温服⼀升,⽇三服。呕家不可⽤建中汤,以甜故也。

【⽅诀】⼩建中汤芍药多,桂姜⽢草⼤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更加黄芪名亦尔,表虚⾝痛效⽆过


外感病,病程已经两三天,没有提到误治,就出现了心中悸而烦,这是素体气血两虚。在平常情况下体力、精力和正常人相比虽有点不足,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可是一旦得了伤寒病以后,由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更加虚衰,心脏失养的症状就在得外感病两三天后突出表现出来。气血两虚,心脏失养则心悸,心神失养则心烦,就出现了心中悸而烦,是典型的虚人外感,气血阴阳两虚。“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这种虚人外感只能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益气养血。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用芍药再加饴糖所组成,折合一次治疗量:桂枝 15 克,甘草 10 克,大枣4 枚,芍药30 克,生姜15 克,饴糖 50克。

方后还有一句话,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桂枝汤禁忌证提到,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 “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所谓酒客病是内有湿热的人,湿热内盛,胃气上逆常常会有呕吐。常常呕吐的人是湿热内盛,甜可以增湿,不能用小建中汤是因为有大量的饴糖。

饴糖就是麦芽糖有补气养血,甘缓止痛的作用,应当注意的是:饴糖不能随便替代,用蔗糖不行,蜂蜜也不行。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补益气血,除了治疗心中悸而烦之外,少阳篇会提到,特别能够治疗气血不足,腹部肌肉失养的腹中拘急疼痛,治疗虚证的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因为重用芍药,有养血柔筋的作用,而且又重用饴糖,有甘缓解痉的作用。后世广泛用于治疗胃痛、腹痛等等。


例:一个空军干部,有肥大性脊柱炎,脊柱的疼痛,关节的疼痛,还有慢性溃疡病,有胃脘的疼痛,全身都是难受,完全是气血两虚的表现,给他开小建中汤治疗胃痛,吃了一个星期,没想到不仅胃痛缓解了,而且后背脊柱的疼痛,其他关节的疼痛也缓解了。可是又过了两周之后,他又来了,脸也肿了,皮肤面色和第一次看病时也不大对头了。原来他从另一家医院拿药时没有饴糖,就自作主张用了蜂蜜,饴糖和蜂蜜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可能还有不良反应。


脾虚证的第三个证侯是协热利证

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方:桂枝四两另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太阳病,外证未除,就是表证没有解除,医生多次的用泻下的方法,导致了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出现了利下不止。仲景把它叫做“协热而利”,其实这个下利本身是虚寒性的,“协”是协同,“热”指表证的发热。下利又伴随着表证发热,就叫协热而利,而不是指下利的寒热属性。

外有表证的发热,里有虚寒的下利,就是桂枝人参汤适应证的基本病机。这是表里同病,里虚是脾阳虚、脾气虚,而没有涉及到肾阳虚。 脾虚的证侯相对来说是里虚比较轻的。

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造成两个在里的主证:①、寒湿凝滞的导致心下痞硬;②、升降紊乱,寒湿下注的导致下利不止。

所以仲景用理中汤来温中 健脾 祛湿 止泻。在温中补虚止泻的基础上加一味桂枝兼以解表,这就是桂枝人参汤。要特别注意记住:桂枝人参汤的药物组成,是理中汤加桂枝,而不是桂枝汤加人参, 理中汤的别名叫人参汤,所谓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加桂枝,这个一定要记住。以温中补虚止泻为主,加一个桂枝兼以解表。

方药一次量:桂枝20 克,甘草 20 克,白术 15 克,人参 15 克,干姜15 克。桂枝后下是为了解表。

【PS曹颖甫:所以后纳桂枝者,以里寒重于外证,恐过煎气薄,失其发汗功用也。所以日夜三服者,则以数下之后,阳气内陷,非一剂所能开泄也。】


这一条注意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协热利,

1、葛根芩连汤证,后世医家也叫“协热利”,是里热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2、桂枝人参汤证,张仲景叫做协热而利,实际上协热利这个名词,就源于张仲景,桂枝人参汤证的协热而利,是里虚寒下利,兼有表证之发热。

“协热利” 这个概念中“协热”不是指下利的性质,而是指里证伴随着表证的发热。协热利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里热的下利兼表证发热,用葛根芩连汤;一种情况是里虚寒下利兼有表证发热,用桂枝人参汤。这又是对偶统一的一组方剂。

第二个问题

《在伤寒论》中,有十个方证出现心下痞硬,或者心中痞硬,或者心下痞的症状,这十个方证,现在遇到的桂枝人参汤证是第一个。桂枝人参汤证之所以出现心下痞硬,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凝滞中焦所造成的。治疗用桂枝人参汤,或者说理中汤加桂枝。只要脾阳、脾气得以恢复,寒湿得以温化,心下痞硬的症状就会缓 解。以后再遇到其他心下痞硬,心中痞硬,或者心下痞方证的时候,还会提到桂枝人参汤。


脾虚证侯小结,只有三个方证:

一、厚姜半甘参汤,适应证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痰湿内生,痰湿阻滞气机导致了腹胀满,这种腹胀满是虚中夹实的证侯。临床特征是上午轻,下午重。胀满严重的时候,不喜温按,甚至有按之痛的类似于实证的特征,所以治疗用厚姜半甘参汤,以行气化痰、燥湿,祛邪气为主,用小剂量的人参和甘草健脾补中治本,是一个补三消七的方剂。

二、小建中汤适应证,小建中汤本身是桂枝汤加重芍药的用量,增强养血效果,再加饴糖有益气的作用,小建中汤是补气养血,和里缓急,温中补虚的方子。尽管它是桂枝汤的加减,却和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作用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小建中汤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气血双补的,可以治疗素体气血两虚,在平常情况下,没有什么临床表现,一旦得外感病以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更加虚衰,这时心脏失养的症状就表现出来了。心脏失养气血两虚就出现了心悸,气血两虚心神失养就出现了心烦,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三、桂枝人参汤证,是治疗外有表证的发热,里有脾虚寒的下利,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寒湿下注就会出现下利不止;寒湿内盛阻滞中焦气机,就会出现心下痞硬。证侯是虚人外感,里虚兼表,这种虚仅仅是脾阳的虚,没有涉及到肾阳虚那么重的证侯,可以采取表里同治,温中解表的方法,用桂枝人参汤。人参汤是理中汤的别名,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加桂枝所组成的。以温中补虚止泻为主,加一个桂枝兼以解表。


关于脾虚的证侯我们就讲这么多,下次讲肾阳虚的证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7 讲 脾虚证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27
郝氏《伤寒论》笔记12
【黄煌《中医十大类方》苓桂术甘汤】
七、脾胃阳虚证——1、脾虚水停证
【知识点】李赛美教授深度剖析太阳病变证(内含赠书福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