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最后主角,是后周世宗柴荣。我想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因为柴荣死后的内容,再写下去宋神宗会有多尴尬可想而知。

我们今天来说说,《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说起三家分晋,我们得从春秋末期的晋国执政大臣智伯说起。

晋国自中后期开始,卿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到了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自此走向衰弱。在公元前633年晋文公时期,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后来六卿的赵把范、中行氏灭掉了。晋国从原来的六卿执政,变成了四卿掌权,这四卿的代表人物是智伯、赵襄子、韩康子、魏恒子。

晋出公时期的执政大臣智伯,为了恢复晋国霸业,增强晋国实力。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智伯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公家。韩赵魏三家刚开始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自然不会让智伯这么做。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和魏恒子因为惧怕智伯的权势,乖乖地就把土地奉献了出来。

可是三家中的赵家的赵襄子却不答应,很硬气,所以表示绝不妥协。赵襄子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

智伯知道之后非常愤怒,于是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三家联军把晋阳包围了个水泄不通,拼命攻打,可是过了两年还是没有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利用晋水淹晋阳,于是,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一旦晋阳被攻陷,赵氏家族就要覆灭了。眼看,自己几百年的赵氏家族就要彻底完蛋的时候。也就在这个时候,赵家的谋士张孟谈想到了一条离间计,于是偷爬城墙来到了城外,化装成士兵进入了韩魏的军营,他对韩康子和魏恒子剖析了眼前的形势,说明一旦赵家被灭,韩、魏两家跟着也要遭殃。

紧急情况,在张孟谈努力说服下。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智伯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韩、赵、魏为了免除后患,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史称,晋阳之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前375年,韩、赵、魏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晋国彻底灭亡。这就是“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遣使者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只有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加上同时代的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我们现在就来说说,《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了。《资治通鉴》是以战国时期为开端写的,而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了。“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韩、赵、魏再加上同时代的秦、齐、楚、燕四个大国,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另一方面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周天子还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司马光认为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

因此,他把三家分晋,这一有着分水岭意义的事件,作为了整部巨著的开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和封建社会的开端为何是公元前475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资治通鉴开篇为何先说三家分晋一事?其实另有深意
三家分晋:从礼崩乐坏开始,看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春秋转战国的标志,资治通鉴的开篇,三家分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的故事告诉我们:用人应以德为先,有才无德的人祸患无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